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人子:9歲到99歲都適讀的寓言故事集(臺灣商務75週年全新增訂紀念版)

人子:9歲到99歲都適讀的寓言故事集(臺灣商務75週年全新增訂紀念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3866
鹿橋
臺灣商務
2022年1月28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570533866
  • 叢書系列:鹿橋全集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鹿橋全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媲美《為自己出征》、《小王子》的東方哲學經典故事集

    承載生命百態,探尋自我

    多所高中大學老師的指定讀物

    《未央歌》作者鹿橋另一長銷經典

    特別收錄 周夢蝶�應鳳凰 王文進 翁文嫻 學者名家專文評論



      「從降生、而啟智、而成長,然後經過種種體驗才認識逝亡。最後境界則是在有的人生中只可模擬、冥想而不可捉摸的永恆。」——鹿橋



      人生航道的每個轉折點,孕育著不同的契機

      單篇閱讀可啟發自我,逐篇閱讀能探索多重視角



      關於〈汪洋〉

      我們一生之中,多少重大的決策都是在知識不充分時,就不得不勉強拿定的!



      關於〈幽谷〉

      在這千千萬萬應時盛開的叢花裏,他找到一株美好的枝梗,擎著一個沒有顏色、沒有開放,可是就已經枯萎了的小蓓蕾。



      關於〈人子〉

      人間已經沒有罪惡了。過了河那邊就是陰間。陰間的事與人間完全相反,你還能分辨善惡嗎?



      關於〈靈妻〉

      等到她氣息平定了,她才想起這整個時光都是緊閉著雙眼。她就要微微閃開眼來看看她自己眷愛的神靈。但是她睜不開眼來!



      關於〈花豹〉

      他或是覺出有的雌豹子太接近他了,或是發現他們之中有些目的是在邀他注意而不是在一同領略這賽跑的美感,他就忿忿地直衝前去



      關於〈宮堡〉

      他就越走越遠,走到面貌怪異的國家,言語不通的地區。到處他都一點也不感陌生,祇覺得所有的地方都像是這同一個世界的不同色相。



      關於〈皮貌之美貌〉

      那一種繚人情思,勾人魂魄,那些她不自覺,又無法自制的神情、體態,就都隨了那一層美麗的皮膚被揭去了。



      關於〈皮貌之皮相〉

      老法師自此就漸漸看穿了所交往的朋友的皮相,而直接與他們的精魂做朋友。



      關於〈鷂鷹〉

      他是要教她知道怎樣竭盡她的天賦,並且做一個最有靈性的鷂鷹。



      關於〈獸言〉

      猩猩們很注重快樂,所以他曾到人間去經歷,希望能在人間找到猩猩們所未曾享有的至樂。但是他在人間所得到的不是甚麼快樂,而是新奇的知識。



      關於〈明環〉

      這兩個球在他混身上、下、前、後、左、右,團團地滾。他的兩手只輕輕地推送著,那兩個球好像是懂事一樣繞著他玩。



      關於〈渾沌〉

      心智就明白在他與那清明的意象之間有這層層旋轉的白翳障,各層依了自己的方向旋轉,窗子的開闔也因之變化無窮。



      關於〈不成人子〉

      生而為人,是很幸運的事。要常常記住自己難得的機遇,珍惜這可寶貴的身世,也要嚐嚐想念著那些不得生而為人子的萬眾生靈。



      《未央歌》完稿的30年後,鹿橋帶著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淬煉,創作13則看似互不相關、卻又緊密相連的短篇故事,隱含多重探問。從「汪洋」啟航,並在「渾沌」代表著所有故事的結束,也在此開啟無限的可能。最後講一則鄉野傳奇反照全書作結,編織成有滋有味的「人間」。



    聯合推薦



      宇文正 作家�聯副主編

      紀金慶 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劉安婷 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在鹿橋前輩的文學裡,人與文字的相遇是如此的質樸、自然而優美。在這樣的小說裡,文字完全沒有斧鑿的痕跡,一切都像是生命經驗中最核心的內裡向外在世界徐而悠遠的輕柔流露,而任何深遠的思辯自在其中。」——紀金慶





    ?


     





    推薦序�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前言 寫給所有人的人間故事

    原序 由生而死,想望永恆

    ?

    汪洋

    汪洋閃爍晶明的波濤上有位十七、八歲的航海手,他向一個方向航進一個時期後才知道越走得路長,越能體會路程之遠。自從他把航海圖、羅盤、帆都放棄了,他才真與汪洋合為一體,真自由了。

    ?

    幽谷

    這種小草在這個季節是正要開花的。凡是輪到開花的小草,都要在早晨的陽光還沒有照到她們時準備好要開的花的顏色。這真是一生的大事。她並沒有選好一個顏色。她不是自大,也不是自私,祇是要不辜負這個重要的使命。

    ?

    忘情

    這個從來未有的、天賦最高的、最幸運的新生小孩,是因為小精靈把這些好資質及時送來才這麼幸福。但偏偏像這樣的一個人連一點感情都沒有。

    ?

    人子

    你一定要在善惡不能兩存時才可以殺惡,你祇有一擊的機會。一擊不中,自己就要喪生!若是判斷錯誤,殺了善,縱了惡,這悔恨是千古的事。

    ?

    靈妻

    從被選為靈妻以來,這女孩的心理一直在成長、演變。她才明白這不是小孩的遊戲,這是真情。從此寧願借用她戀愛的神靈的眼睛來看她的新世界。

    ?

    花豹

    小雌豹優美的步子輕得落地都沒有聲音,小花豹忽然覺得要跟這個美麗的小雌豹併著跑,並追越她。小雌豹順勢將自己為小花豹的尾巴織的網子套上,他本能地猛摔幾下,小雌豹憐愛地把摔得有點鬆的網子收緊,還替他順一順尾巴附近的花毛。小花豹彷彿感覺又回到小時候,又有母親舐他的花毛,舐他豎起的尾巴。

    ?

    宮堡

    年輕的王子要出遊為宮堡娶進一位最莊麗、最完美的王后。當王子變成了中年的風塵孤客,他就越走越遠,覺得所有的地方都像是這同一個世界的不同色相。每一個女子,不論美醜、種族、年紀、性情、身世,都不過是一位老朋友在各種不同情境下,一時之身影。

    ?

    皮貌

    自她手指尖、足尖,她的身子開始從這透明表皮鑽破出來。這美麗的一層外貌就像由無形的手給輕輕地揭去了那樣。

    瞳孔表現出來的情感才是精魂的情感,而臉皮做的表情祇是一生經歷所累積的習慣。老法師自此就漸漸看穿了朋友的皮相,而直接與他們的精魂做朋友。

    ?

    鷂鷹

    鷹師不主張羈絆鷹,他們要訓練鷂鷹自己知道甚麼是為她好,甚麼是有害,與鷹建立良好的關係。在這鷂鷹的身心下功夫、同情愛,把所有的可能,及所有的風險都預先想周全了。無論後果如何,成功還是失敗,他都替鷂鷹安排了妥善的前途。

    ?

    獸言

    自從他不堅持人的看法,接受了猩猩的看法之後,進步就很快。猩猩們不但拿他當一個猩猩,並且認為他是一隻很有智慧的猩猩。除了生理的限制外,他可以比一般的猩猩更體驗得深刻,他慢慢地也發現了猩猩的心智活動自有其一種與人類不同的典雅。

    ?

    明還

    小小孩聽見有人進來,好像沒有感覺意外。看見進來的是母親,也沒有害怕,也沒有畏罪的表情。他祇是耍他的球,他耍得更好了。小小孩希望母親能懂他這耍球的功夫確實不平凡。他就還繼續耍,希望母親誇獎他。

    ?

    渾沌

    渾沌層層把心智包圍著,就像開了一個窗子一樣,一個清明的意象就映入心智想像之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開,開一千次、一萬次!而心智無前後,無方向,都可想見。

    ?

    不成人子

    山魈並不是要傷人,他們是要想修煉成人的。修成人形很難,人的身體不容易模仿,他們有計畫地來找人談談話,借人口中的一股氣,真正變成了人。變成人的,有的專做害人的事,有的竟比生來就是人的還更有人性、還更和善。

    ?

    後記 最純潔的快樂

    ?

    名家談人子

    周夢蝶�應鳳凰〈談《人子》〉

    王文進〈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談鹿橋及其《人子》〉

    翁文嫻〈一個荒誕、真摯的世界——讀鹿橋作品《人子》〉





    前言



    〈寫給所有人的人間故事〉




      《人子》是寫給從九歲到九十九歲的孩子們看的故事。九歲以前的就由母親講給他們聽。



      只要喜歡聽就好,不一定要都懂,不但是聽的人不必都懂,講的人也不必都懂。



      因為我不但寫的時候沒有想這懂不懂的問題,到現在自己也未必真懂得都說了些甚麼。可是我寫人子故事的時候始終都很喜悅,現在寫完了,心上直捨不得!



      這懂不懂的話是指故事裏的意思,不是指所用的文字。《人子》的文字都是簡單、清楚的大明白話。描寫的風光、情境,又都盡力避免文化同時代的狹窄範圍,好讓我們越過國界,打通時間的隔膜來向人性直接打招呼。書中人物都沒有姓名,除了很明顯、有必要的時候,故事發生的地方也都沒有地名。



      這樣,這些故事既然不可能是任何人的真經驗,就可以超出個別的實際經驗讓我們不分彼此,欣賞一種同感。



      《人子》的章法也很簡單:「汪洋」孕育著所有的人子故事,「渾沌」給它們做了大結束。同時,看了「渾沌」之後,「汪洋」就再也約束不了那少年航海手了。



      自〈幽谷」到〈明還〉,一篇一篇像是做加法:一加一,加一,加一。〈明還〉裏幾次呈現一種渾圓又運轉的意象,把〈渾沌〉引來。〈渾沌〉則做了乘法:變化從此不但加快,而且可能性也忽然增多,因此可以達到無窮!



      於是,才在冥冥之中意識到永恆。



      永恆是靜的。靜中又蘊藏著無限的動的可能。



      〈不成人子〉是反照全篇的一段文字,也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像是一個小釘子,把這些虛幻的故事最後還是牢牢地釘在人間。人間就是這些故事的土壤,這些故事應該深深埋在這土壤裏。



      看《人子》最不宜拿一篇來比一篇,更不要拿《人子》跟《未央歌》比;將來也不要拿《人子》、《未央歌》來比「六本木」,或是許許多多我還沒有發表的文字。但是恐怕終不免被人比來比去,因為目下這個世界太愛比了。



      在這裏我不禁要說一句話,就是凡是有章法的結構,每篇必有它的情韻、地位同責任。像一席菜餚一樣,必要用心配合排列。若都是大葷,或都是醬瓜泡菜,那怎麼可以?但是客人若祇愛喫一個味道,那就祇好給他一菜一湯的客飯,不能為他備辦筵席。



      其實不但是一個人的作品,就是他的一生也恐怕有個章法,不過不容易一眼就看出來。



      從渾沌又回到渾沌,從清虛又回到清虛,宇宙又何嘗沒有一個章法?



      人還是不免要比,於是各個文化都有它的堯舜之世,也都嘆息人心不古。比了之後就喜歡這個,厭惡那個。其實這裏也是一個大章法,其中的每一個時代也都是不可少的節目。



      《人子》寫到最後幾篇時,我心上越來越清楚這一段美好的寫作生活要告一段落了,便越來越捨不得收束。但是不能不收束,因為行文、章法的氣勢使然。



      《人子》要出版單行本了,我深知我自己的感覺,想要緘默。但是不能不說說寫這書的心境,因為我也深知朋友的情誼要我如此。



      話說到這裏,就讓我們不再耽擱,一齊起身,尋覓一個門徑,走進《人子》故事的荒誕、又真摯的世界去罷!

    ?
    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於美國康州、且溪、延陵乙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