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蔣中正日記1948-1954【預購限量套書組】(附贈《尋找自己的蔣中正:1948-1954日記解讀》 )

蔣中正日記1948-1954【預購限量套書組】(附贈《尋找自己的蔣中正:1948-1954日記解讀》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7370278
蔣中正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
2023年10月31日
1983.00  元
HK$ 1983  






ISBN:9786267370278
  • 叢書系列:蔣中正日記
  • 規格:盒裝 / 3343頁 / 21 x 28.5 x 23.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蔣中正日記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領袖/領導人物

















      蔣中正日記不只是歷史發展的一部分,更是人性的揭露與展現。他在生前死後,被很多人崇拜過,也被很多人罵過。他的日記仰慕過許多人,也批評了不少人。他既傳統又現代,想要突破既有的框架,卻又受到時代環境的局限。



      在蔣中正長時間地撰寫日記之後,經過我們長時間地閱讀,或許能有所體會,一位國家領導人在面對內外局勢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套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資料,是一部活生生具有人味的日記。

      當我們自己看、自己探尋、自己挖掘、自己解讀,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的蔣中正。



      首批出版為1948年至1954年日記,共七冊,除按日記事以外,還有預定工作事項與反省,以及每一年盤點可用人才的雜錄。



      限量套書另贈送呂芳上主編《尋找自己的蔣中正:1948-1954日記解讀》,也可透過學者專家之筆,先行了解這七年日記的梗概。



      本套書內含:

      《蔣中正日記》(1948)一冊

      《蔣中正日記》(1949)一冊

      《蔣中正日記》(1950)一冊

      《蔣中正日記》(1951)一冊

      《蔣中正日記》(1952)一冊

      《蔣中正日記》(1953)一冊

      《蔣中正日記》(1954)一冊

      贈品:《尋找自己的蔣中正:1948-1954日記解讀》一冊



    本書特色



      寄存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中正日記」,自2006年開放以來,引來各地歷史研究者競相閱覽、關注與利用,帶動蔣中正研究與民國史研究的熱潮。2023年9月日記歸返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取得國史館獨家授權,率先出版1948年至1954年蔣中正第一屆總統任期間日記。

     

      以毛筆行草的日記原稿,閱讀實為不易。本書根據蔣中正親筆書寫的日記手稿,以逐字打字校對的方式,忠實呈現日記的原貌。對日記涉及的人物與事件,詳加註釋,力求周延,書後並附索引,方便讀者的索解運用。是海內外最具正統、真實、權威之版本。

     

      ★本書獨家特色★

      1. 以手稿本為依據,真實鍵錄

      2. 審慎校對,錯漏別字,詳細註記

      3. 加註人名及重要史事,方便檢閱

      4. 配合日記內容精選珍貴照片

      5. 每冊並附索引,以利檢索

      6. 國史館唯一授權,海內外最正統版本



      ◆個人捧讀.學者研究.傳家珍典.圖書庋藏.權威必備◆

    ?


     





    張玉法院士序



      蔣中正,學界通稱為蔣介石,是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領袖人物,早為史家研究的對象。日本學界有蔣介石研究會,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蔣介石研究群,浙江大學有蔣介石研究中心,而學者個人研究蔣介石者,如楊天石、山田辰雄、黃自進等皆為名家。近年臺海兩岸各大學和研究機構,以蔣介石為主題所開的研討會,如「蔣介石與抗日戰爭」、「蔣介石與抗戰時期的中國」、「蔣介石與世界」、「日記中的蔣介石」、「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等,亦結集了許多研究蔣介石的成果。



      史學界之所以熱衷於蔣介石研究,除蔣之歷史地位重要外,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史學界使用亦為重要因素。蔣日記初由自己保管,1975年蔣介石死後由其子蔣經國保管,1988年蔣經國死後由其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由其妻蔣方智怡保管。蔣介石原望其日記存於臺灣,於其逝世五十一年後(2026)開放,後因蔣孝勇夫婦移居加拿大,日記乃被帶到該處。2005年蔣方智怡將日記移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並授權該所保管,2006年起分批開放蔣日記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後,各國學者紛紛前往史丹佛大學閱讀,學者並開始以蔣日記為主要資料寫論文或專書,使蔣介石的研究成果更為深入與豐富。



      蔣介石日記,從1917年起記到1972年7月止,凡五十五年,四百五十萬字。其中1924年日記失落,1917年的日記為回憶幼時至1917年之重要記事,僅約萬餘字。這五十五年,蔣追隨孫中山,並以繼承孫中山的革命志業自居,日記中所記,為民國史留下重要史料。日記史料往往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蔣為軍人出身,做了國家領袖以後,對友邦,只望協助,不喜干涉;對部屬,只望服從,不喜爭權奪利。譬如抗戰勝利後,國家進入憲政時期,蔣的權力受約束,不能全力應付危局,乃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權力超出憲法以外;又如1949年1月,國民黨對共產黨有主戰主和之分,蔣主戰,副總統李宗仁主和,蔣辭職下野,另成立總裁辦公室,以黨領政領軍。及李宗仁避往美國,蔣復行視事,始得統一國家事權。



      由蔣之日記,可略窺蔣之終生志業。但將蔣日記作為史料,像許多其他日記一樣,有不易了解處。譬如記朋友不稱名而稱號,記親戚和家人不稱名而稱親屬的稱謂或暱稱;對不便明說的事吞吞吐吐,語焉不詳;記事突兀,背景不明。在這種情形下,如能對日記作箋注,即可增加對日記內容的了解,由國史館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所出版的《蔣中正日記》,即為箋注本,當能應合讀者需要。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