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沙特與《存在與虛無》

沙特與《存在與虛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69208
塞巴斯蒂安.加德納
汪功偉,江婷
五南
2024年2月28日
150.00  元
HK$ 142.5  






ISBN:9786263669208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哲學 > 西方哲學 >











      《存在與虛無》是尚-保羅•沙特最負盛名的作品,任何想要進入沙特思想迷宮的人都繞不開這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學經典。塞巴斯蒂安•加德納的這本導讀書系統地探討了《存在與虛無》中的基本論題,並在現當代哲學的思想史語境中把握該書的脈絡與地位,為職業學者乃至普通讀者提供了一條通往沙特思想的捷徑。


     





    前言



      在這本小書中,我想要提供一份注解,這份注解可以讓讀者更方便地閱讀沙特的作品;與此同時,我想要說明:《存在與虛無》所闡述的是一套傳統類型的形上學體系。這些目的是相互關聯的。誠然,《存在與虛無》的確包含一些具有濃厚現象學風格、扣人心弦的段落,沙特在這些被反覆援引的段落中盡情施展了自己透過文學手段表達人類經驗的高超能力,我完全可以提醒讀者關注這些段落;但是這種方式最多只能讓讀者直觀地把握到沙特的種種構想,文本本身仍然晦澀難懂。不言而喻的是,沙特確實秉持著一份獨特的世界觀,它可以被輕鬆地轉換成一幅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描摹人之條件的確定畫面。可是要想更直接有效地把握他的世界圖像,我們不妨去閱讀他的戲劇、小說、傳記與文藝評論;我們只有去了解為什麼沙特認為他的圖像蘊含著最嚴格意義上的哲學真理,那些花在閱讀《存在與虛無》上的時間和精力才不算虛擲。當然,人們可能會懷疑哲學體系是否真的能夠以一種深刻的、令人滿意的方式去表述對於人類困境的理解,但就我們所面對的任務(根據作者意圖去理解《存在與虛無》)而言,這些疑慮是無關緊要的,我也通篇致力於表明沙特所展現的形上學體系(至少)融貫、中肯且帶有站得住腳的哲學意圖,並讓大家對這部作品無與倫比的深邃、微妙與豐富一窺究竟。



      沙特對於《存在與虛無》的結構安排絕非隨心所欲,但不可否認的是,文本總是在不同的層次和主題之間繞來繞去;他在這麼做的時候確實抓住了讀者,但同時也讓人很難看清整體的論證。而且,沙特對於《存在與虛無》的章節劃分並不總是與書中論證的不同階段完全對應。為了更清晰地呈現出《存在與虛無》推進論證的方式,讓讀者更方便地把握到某一點在整個體系中的位置,我把本書的第3 章劃分為一節一節的內容,每一節旨在凸顯《存在與虛無》的中心概念、論斷與論證,所以輕微地偏離了沙特文本的次序。每一節內容所包含的細節與沙特文本中相應的頁數之間並不成正比:一些主題雖然沙特很快就處理完畢,但其實非常重要;而另一些主題雖然沙特做了詳盡的討論,但我只簡單概括了一下。囿於篇幅,對於文本中一些大塊的內容,尤其是關於時間性、身體和與他者的具體關係的那些內容,雖然討論起來不無裨益,但我還是得一筆帶過,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不過只要弄清楚《存在與虛無》的思想主線,這些內容讀起來完全可以理解。在對《存在與虛無》的內容進行概括之外,我也把一定的篇幅留給某些對於《存在與虛無》的注解和批評—在我看來,它們最大限度地妨礙了我們去同情地理解沙特的哲學—並表明我們可以如何處理這些注解和批評。有幾節內容獨立於文本注解,供探討某些牽涉到整個文本的主題與爭論。我對於沙特文本的偏離主要表現在:《存在與虛無》第1、2、3 章中的部分材料有待注解的第4 章去討論;每一節的標題都標記了對應的文本章節,那些想要按部就班地閱讀《存在與虛無》的人可以透過這些標記找到注解中相關聯的各節內容。注釋主要是為了給出一些參考和建議,供讀者進一步閱讀相關的歷史材料和我在第1、2、4 章中討論的先於或後於《存在與虛無》的沙特著作。參考書目中列出了探討沙特的二手文獻—或則探討他的整個哲學,或則探討《存在與虛無》中的個別主題。



      ***



      文內注釋的形式如下:例如:「252/310」中的第一個數字指的是由黑茲爾.E. 巴恩斯(Hazel E. Barnes)翻譯的《存在與虛無》英譯本(Being and Nothingness: An Essay on PhenomenologicalOntology,首版於Methuen & Co, 1958;當前的版本為Routledge, 1995)頁碼,第二個數字指的是《存在與虛無》的法語原版(L’Etre et le neant. Essai d’ ontologie phenomenologique, Gallimard,1943)頁碼(請注意:法語原版的紙本版頁碼與其後來的電子版頁碼有所不同)。巴恩斯的譯本總體上很好地處理了沙特準確而清晰的哲學文本,但仍有不準確之處,所以我對一些引自該譯本的段落做了些許修改。



      對於注釋中提到的沙特的所有作品,參考書目中都給出了完整的書籍資訊。對於注釋中提到的以沙特為對象的作品,參考書目中也給出了完整的書籍資訊。



      不同於許多哲學家,沙特使用的哲學術語沒那麼難以理解。這些關鍵術語在沙特文本中出現時,我會盡力闡明它們。巴恩斯的譯本也提供了一個粗略但完備的術語表。



      ***



      我要感謝吉姆.沃倫(Jim Warren),他在很久以前把《存在與虛無》這本書介紹給我,並幫助我去理解沙特有力而深邃的思想。我也非常感謝我的同事莎拉.里士滿(Sarah Richmond),這些年來,圍繞著沙特,她一直與我進行富於啟發性和知識性的交流。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予我必需的時間,供我沉浸於無用的激情,去寫一本關於虛無之書的書。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