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般若思想及其發展

般若思想及其發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91470
劉貴傑
文津
2024年12月01日
140.00  元
HK$ 126  






ISBN:9789863391470
  • 叢書系列:佛學論叢
  • 規格:平裝 / 302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佛學論叢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本書依次說明般若的意義、《般若經》的種類,簡述《道行般若經》、《放光般若經》、《光讚般若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其空理,闡明般若思想的源流、背景、底蘊、特質。論述中觀學派的般若思想、般若思想的初入中土、格義佛學與般若思想、六家七宗的般若思想、東晉高僧的般若思想、隋唐三宗的般若思想、晚清以來的般若思想。指陳般若思想的價值所在與具體影響。書末附有《金剛經》導讀、《維摩經》導讀、《心經》導讀、《肇論》導讀。


     





    自 序�01



    緒 論�1


    第一節 般若的意義�1

    第二節 《般若經》的種類�4



    第一章 重要《般若經》略述�13

    第一節 《道行般若經》�13

    第二節 《放光般若經》�15

    第三節 《光讚般若經》�16

    第四節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17

    第五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19

    第六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1



    第二章 重要《般若經》空理�23

    第一節 《道行經》的「空」理�23

    第二節 《放光經》的「空」理�31

    第三節 《光讚經》的「空」理�38

    第四節 《大品經》的「空」理�47



    第三章 般若思想的源流�56

    第一節 原始佛學的「空」觀�56

    第二節 部派佛學的「空」觀�60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背景�62

    第一節 七十五法�62

    第二節 法體恆存�66



    第五章 般若思想的底蘊�70

    第一節 假名即空�70

    第二節 幻化即空�73

    第三節 無自性空�74

    第四節 當體即空�75



    第六章 般若思想的特質�77

    第一節 無二無別�77

    第二節 不二無住�79

    第三節 方便善巧�82

    第四節 六波羅蜜�84



    第七章 中觀學派的般若思想�88

    第一節 龍樹的「空」觀�88

    第二節 提婆的「空」觀�91

    第三節 青目的「空」觀�95

    第四節 清辯的「空」觀�98



    第八章 般若思想的初入中土�103

    第一節 《般若經》的傳譯�104

    第二節 般若思想的流布�107

    第三節 時僧的般若風姿�110



    第九章 格義佛學與般若思想�114

    第一節 牟子理惑的格義色彩�115

    第二節 支讖譯經的格義色彩�118

    第三節 支謙譯經的格義色彩�120

    第四節 康僧會的格義佛學�123

    第五節 竺法雅的格義佛學�126



    第十章 六家七宗的般若思想�129

    第一節 本無宗�130

    第二節 本無異宗�133

    第三節 心無宗�134

    第四節 即色宗�138

    第五節 識含宗�140

    第六節 幻化宗�142

    第七節 緣會宗�143



    第十一章 東晉高僧的般若思想�150

    第一節 羅什的「空」觀�150

    第二節 僧叡的「空」觀�155

    第三節 僧肇的「空」觀�158

    第四節 道生的「空」觀�163



    第十二章 隋唐三宗的般若思想�168

    第一節 三論宗的「空」觀�168

    第二節 華嚴宗的「空」觀�174

    第三節 禪宗的「空」觀�200



    第十三章 晚清以來的般若思想�206

    第一節 月霞的「空」觀�206

    第二節 諦閑的「空」觀�208

    第三節 倓虛的「空」觀�210

    第四節 慈舟的「空」觀�212

    第五節 圓瑛的「空」觀�214

    第六節 太虛的「空」觀�216

    第七節 印順的「空」觀�220



    結 論�223

    第一節 般若思想的價值�224

    第二節 般若思想的影響�226



    附 錄�229

    壹、《金剛經》導讀�229

    貳、《維摩經》導讀�246

    參、《心經》導讀�259

    肆、《肇論》導讀�265



    參考書目�279

    名詞索引�288

    人名索引�297









    自序



      佛法乃解脫道,大乘是菩提道,大乘佛法,以菩提解脫為先。般若者,菩提解脫道之中堅也。般若思想之核心命題為「緣起性空」,「性空」實為佛法之根本教義。般若之教,旨在顯「空」。「空」並非虛無,亦非斷滅,而是滌蕩心垢,摧破情執,既遮遣虛妄戲論,又開顯如實寂滅,誠佛法之特質也。禪宗五祖以《金剛經》印證心法,六祖因之,廣弘般若,禪宗號稱「般若宗」者,蓋自此因緣始也。慧能之後,家風屢易,卒歸於平常日用之間者,般若之影響,最為有力。昔玄奘大師每竊嘆《大般若經》文義浩瀚,意境過高,恐此土眾生智量狹小,難於領受,輒不勝其嗟惋。般若幽微之說,湛深之理,非筆墨所能詳,茲撰此書,僅述其大端,以誌粗淺之謬見云爾。


    二?二四年甲辰仲夏

    劉貴傑 於磺溪停雲軒




    其 他 著 作
    1. 華嚴宗思想史
    2. 禪宗五家禪法的華嚴意涵
    3. 禪宗哲學
    4. 佛教哲學
    5. 華嚴宗入門-宗教文庫
    6. 魏晉哲學
    7. 教育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