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走讀自然.花言樹語

走讀自然.花言樹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5042
蘇正隆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25年2月1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7605042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動/植物學史











    當你親近自然,漫步其中,

    可曾想過眼前的一花一木,都有它的故事?



      本書共分兩部,〈走讀自然〉收錄作者曾帶領走讀的10條路線及沿途植物中英文名稱,並附英文簡介。〈花言樹語〉訴說植物的前世今生,從吳濁流小說中的「台灣連翹」搖身成為「金露花」,到透過潔白的花片傳遞革命訊息的野薑花。不僅介紹了植物名稱的由來及意義,以及鮮為人知的故事,更將植物與人文歷史緊密連繫,為熱愛植物、關注人與自然關係的讀者,提供了獨特且豐富的視角。


     





    出版說明

    前言 植物因緣



    【走讀自然】

    1 寶藏巖

    造訪城市綠色藝術人文部落

    Treasure Trove Tree Talk & Culture Walk



    2 台大校園

    校園植物與人文自然巡禮

    Plants in Literature: Walk Through the Campus Ground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 溫州社區 / 殷海光故居

    社區自然資源與人文記憶

    Meander Down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Walk of Taipei’s Wenzhou Community



    4 ?公圳 / 霧裡薛圳

    探尋水圳,看見原生水濱植物

    Liugongzun & Wulixue Canal: The City’s Historic Irrigation System and the Variety of Aquatic Life



    5 芝山岩 / 北隘門步道

    滄海桑田,千萬年岩丘中的秘密

    Zhishan Yan—Stories Spanning Millions of Years Found in Sandstone



    6 仙跡岩

    鬧市仙居的生態人文探索

    Xianji Rock Trail: Flora, Fauna, and Literature



    7 象山

    走過侏儸紀活化石林,俯瞰台北

    Xiangshan Hiking Trail: Flora, Fauna, and Fiction



    8 虎山

    走過山澗步道,多識草木鳥獸之名

    Hushan Hiking Trail: Plants in Literature



    9 軍艦岩

    發現植物人文與地質的美

    Discover Beitou’s Battleship Rock: A Hike Amongst Nature’s Marvels



    10 林語堂故居 / 尾崙古圳 / 狗殷勤古道

    循先人足跡探訪文學中的植物

    The Lin Yutang House, Gouyinqin Ancient Trail & Plants in Literature



    植物的葉子 陳文彬

    花事知多少? 陳文彬



    【花言樹語】

    談植物的學名及字源

    附生與寄生

    島榕,雀榕與纏勒

    薜荔與愛玉

    都是麵包樹惹的禍

    西番蓮、百香果與毛西番蓮

    流蘇

    從苦苓、苦楝到戀樹

    從台灣連翹到金露花

    話說鳳梨

    海芋與美人蕉

    新興水果:黃金果與牛奶果

    檸檬與萊姆

    橘子與橙

    阿勃勒、台灣欒樹、金鍊花

    台灣欒樹

    辛夷 / 紫玉蘭與木芙蓉

    馬拉巴栗

    蓮霧,釋迦,粉介殼蟲

    白千層

    松柏類樹木的英文

    別再炒作落羽杉

    野薑花是古巴國花

    青花菜與花椰菜

    印度棗,中國棗,海棗 / 椰棗

    石榴,石榴石與音位 / 字位轉換

    新興蔬果:木鱉果

    櫟樹、橡實、伊比利豬

    火球花

    母親的花:康乃馨與金針花

    夜來花香──晚香玉及夜香木

    黃花風鈴木與黃鐘花

    愛文芒果與麗蠅

    緬梔與梔子

    曇花一現

    綬草

    茄苳、重陽木、金城武樹

    復活節的植物:漆姑草、鳳仙、酢醬草

    福木

    楓香

    木棉與吉貝木棉

    肉豆蔻、小豆蔻、豆蔻年華

    杏仁豆腐、杏仁茶英文怎麼說?

    芋頭與南島民族

    柿子挑軟的吃

    甜品葷與素:吉利丁、果膠與瓊膠

    野菜

    檳榔、半天花、半天筍、荖藤的英文



    後語





    前言



    植物因緣




      讀中學時我就對國文、英文課本內出現的植物很好奇,希望能多認識。我大學讀外文系,喜歡登山,周末幾乎都在山野觀察植物。但在 1975 年前,想要認識台灣周遭的本地植物,坊間幾乎有甚麼植物圖鑑可查。平常在野外觀察到的植物,只能憑記憶到台大總圖書館翻查不能外借的《植物大辭典》(1918 年出版)或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之類圖書來印證。後來我發現台大研究圖書館藏有日治時代的《台灣野生食用植物圖譜》,雖然插圖只是簡單的黑白線條畫,但比起《植物大辭典》之類對我要有用的多。這樣自修摸索了三年,也認識了一些植物。不過這樣的自習畢竟不夠,因此我大四時到植物系所去修分類學家 (plant taxonomist) 許建昌教授開的「雜草學」(Weeds)。除了跟許教授到野外認識植物外,大四那年我大部分時間多待在許老師的禾本科 (Poaceae) 研究室。同一研究室還有研究生彭鏡毅,他去野外採集時,有時由我帶路,也從他那裡學到不少。



      那時台灣規劃興建中山高速公路,委託許教授做公路兩旁護坡草本植栽研究。許老師派給我的任務是去採集幾十種草本植物的種子,並觀察統計它們在日照及無日照情況下的萌芽率 (Germination in light and in darkness)。所以我每天都待到晚上12點,觀察統計好研究室暗房裡植物種子的萌芽情況才走。



      由於比一般人稍微多認識一些植物,大學期間政大、台大登山隊在嚮導訓練營時都曾找我去介紹野外求生植物,大學畢業,1977 年服完兵役,書林尚未創立前,我從事翻譯、寫作,為《戶外生活》雜誌撰寫《大屯山植物觀察旅行》、《銀河洞植物觀察旅行》等專欄,算是自然生態觀察旅行的先驅。



      1996 年,台北市龍安國小在臺大昆蟲系石正人教授規劃下,成立生物營。1997 年,由我擔任植物營營長,在台大植物系郭城孟教授的指導下,我帶領熱心的家長吳寶珠、陳麗貞等利用暑假做溫州社區植物普查,將其中的植物資源標示出來,由?蓉美主編、陳永明繪圖,製成全臺第一份社區自然步道地圖。此外,我們發行《溫州花言樹語》刊物,「花言樹語」一詞是主編黃蓉美所創的,我後來寫植物專欄就一直沿用,不敢掠美,在此一併交代。



      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植物學家,但我導覽時比較常注入中西文學、環境與社會、外語、翻譯等元素,因此也頗受歡迎,國內外都有不少學校邀我去導覽。還有一位美國學者 Dr. Wiley Blevins,因為聽了我的導覽,立志寫一本給青少年的植物科普書,後來Ninja Plants 一書出版了,書的扉頁赫然寫著「獻給 Jerome Su」(To Jerome Su, who inspired this book after our walk through the campus ground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 Taipei)。



      這幾年來我在臉書上撰寫〈花言樹語〉,經常收到李振清教授、陳東榮教授、王安琪教授的鼓勵及詢問何時結集出版?感謝臺北市文化局的贊助,藉此機會,將近年來幾十場〈走讀自然〉中的10 條路線,以及臉書上48篇〈花言樹語〉,重新修訂改寫。儘量參考最新的研究,增加學名的註解,希望對喜好植物、關心生態、英文導覽、CLIL 英語教學以及翻譯工作者有所幫助。



      最後要感謝書林企劃王才宜策畫近年來的走讀自然活動及申請專案;植物分類專家台大植物標本館鄭淑芬技正多年來協助鑑識植物;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與翻譯系林楚皓同學及書林同事沈愛萍協助,蒐集我寫過的相關文章;編輯張雅雯爬梳整理;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嚴浩文、彭國欣、劉驊、賴彥瑜、Lorraine McShea、Kyle Rice、王裕忠、彭心玗、林婉菁、林品妤、陳瑟娟、吳佳謙等同學提供自然步道英文簡介,以及台大外文系賀安莉 (Ann-Marie Hadzima) 教授協助修訂英文,讓本書能以現在的面貌呈現,衷心感謝。



      本書〈植物的葉子〉、〈花事知多少?〉兩篇介紹花與葉的專文轉載自陳文彬《看見台灣原生植物》、《新細說台灣原生植物》(書林),亦一併致謝。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