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怒海決戰,邱吉爾以海權在二戰初期力挽狂瀾:決策、戰略與領導力,一場攸關國運的存亡之戰

怒海決戰,邱吉爾以海權在二戰初期力挽狂瀾:決策、戰略與領導力,一場攸關國運的存亡之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71818
溫斯頓.邱吉爾
伊莉莎
複刻文化
2025年3月1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7671818
  • 規格:平裝 / 246頁 / 17 x 23 x 1.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世界歷史 >











    以第一手資料與其親身經歷為基礎

    見證邱吉爾從海軍大臣步步邁向首相之位

    最終領導英國度過戰爭的黑暗時期



    詳細記錄1939∼1940年間

    英國在歐洲戰場上面臨的關鍵時刻



      ▎戰爭初期的決策與應對

      本書的核心內容聚焦於1939年至1940年戰爭初期的關鍵時刻,詳細記錄了英國政府如何應對納粹德國的侵略行動,以及邱吉爾作為戰時領袖的戰略思考與決策歷程。從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宣戰,到「靜坐戰爭」期間的外交與軍事動態,邱吉爾透過本書揭示了當時國際局勢的複雜性,也分析了英法聯軍在決策上的遲疑與錯誤。本書不僅是戰爭歷史的記錄,更是一位政治家對關鍵時刻抉擇的深刻反思。



      ▎獨特的個人視角

      邱吉爾不僅是政治領袖,更是優秀的歷史書寫者與演說家,他的敘述風格鮮明且富有感染力。本書保留了他的個人視角,讓讀者能夠深入理解他如何看待戰爭的發展、盟軍的應對策略,以及英國在全球局勢中的角色。他以親身經歷的角度,描寫政府內部決策過程,並透過大量官方文件、電報、備忘錄等材料,呈現當時戰爭政策的制定背景。

      

      ▎歐洲局勢與英國戰略

      1939年9月,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英國與法國被迫對德宣戰,然而隨後的數個月,戰爭卻進入了「靜坐戰爭」的奇怪局面。邱吉爾在書中記錄了英法聯軍未能立即對德軍發動反攻的原因,以及英國政府內部對戰爭方針的爭論。他批評了張伯倫政府的猶豫態度,並強調英國必須採取積極的軍事行動,防止德軍進一步擴張。此外,他也分析了歐洲各國的立場,尤其是法國在戰爭初期的防禦策略,以及蘇聯與德國簽訂《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後的影響。



      ▎皇家海軍的應對與海上戰爭

      身為海軍大臣,邱吉爾在書中詳細描述了英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的行動,包括如何應對德國潛艇對英國商船的威脅,並建立護航制度來保護運輸線。他記錄了英國如何應對德國戰艦的挑戰,如「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的獵殺行動,以及皇家海軍在大西洋與北海的戰略部署。此外,他還分析了義大利和日本的動向,強調英國海軍如何在多條戰線上維持優勢,以確保戰略物資的輸送不受影響。



      ▎從海軍大臣到首相

      隨著戰爭進入1940年,德軍發動閃電戰,迅速攻陷挪威、丹麥、比利時和荷蘭,並逼近法國。英國政府內部對張伯倫的領導能力產生懷疑,邱吉爾則因其強硬立場和果斷決策,成為關鍵人物。在本書中,他記錄了自己如何在內閣會議中力勸英國採取更強硬的對德政策,並描述了張伯倫辭職後,他如何被推舉為首相,開始領導英國抵抗納粹德國的進攻。



    本書特色



      本書為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晦暗不明的戰爭》精簡版,經過全文重新處理與解讀,保留了邱吉爾的獨特視角並記錄其在戰時內閣中的決策與見解,闡述他如何應對戰爭初期的艱難局勢。透過嚴謹的選材與編排,使讀者能快速掌握核心事件與戰略考量。本書不僅是歷史紀錄,更深入剖析政治領袖在關鍵時刻的抉擇。

    ?


     





    致謝

    序言

    第一章 戰爭開端

    第二章 海軍部的任務

    第三章 波蘭的陷落

    第四章 戰時內閣挑戰

    第五章 法國戰線的僵局

    第六章 戰火蔓延

    第七章 磁性水雷的威脅

    第八章 普拉特河口之戰

    第九章 斯堪地那維亞與芬蘭戰局

    第十章 黑暗的新年

    第十一章 風暴前夕

    第十二章 海上衝突加劇

    第十三章 那維克戰役

    第十四章 特隆赫姆的爭奪戰

    第十五章 挪威戰線受挫

    第十六章 挪威戰役的終局

    第十七章 政府崩解



    ?









      如同前幾部著作,我竭盡全力模仿了笛福在《一個騎士的回憶錄》中的寫作方式,在那本書中,作者透過一個人的個人經歷為線索,記錄並評論了重要的軍事和政治事件。我或許是唯一一位身居政府高位並親身經歷過歷史上兩次重大災難的人。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我的職位較不重要,而在第二次對德戰爭中,我有超過五年擔任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腦。因此,這本書是我以前所未有的權威立場所撰寫的。

      我的所有公務工作幾乎都是透過口述由祕書處理的。在我擔任首相期間,我所提出的備忘錄、訓令、私人電報和摘要,總數幾乎達到一百萬字。當時,每天都要處理許多重要事務,依據的是當下所能夠獲取的相關資料,因此,逐日撰寫的這些文件自然難免存在一些缺漏之處。然而,綜合來看,這些文件是一個在大英帝國和戰爭過程及政府政策中負有主要責任的人對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實紀錄。我不確定曾經或現在是否存在過這種關於戰爭和政府工作的日常紀錄。我不將其稱為歷史,因為撰寫歷史是後人的任務,但我有信心地宣稱,它是對歷史的一個貢獻,將對後世有所助益。



      在過去三十年的行動和主張中,凝聚了我畢生的努力,我希望人們能以此為基礎來評判我。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對於戰爭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我事前曾公開或正式表達過意見、或提出過警告,否則我絕不進行事後的批評。事實上,在回顧時,我已將許多當時爭論中的嚴厲言辭變得溫和一些。記錄我與眾多我敬愛的人之間的分歧讓我感到十分難過,但如果不將過去的教訓呈現給未來,那更是不對。本書記錄了那些誠實而善良之人的行為,希望沒有人因此輕視他們,我們更應去反思和檢討本身的公職履行,是否從過去的教訓中汲取經驗以指導自己的未來行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