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幸福的監控國家:中國如何成為高度監控社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78592
?谷懷,高口康太
黃聖翰
春山出版
2025年5月06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478592
叢書系列:
春山之巔Summit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春山之巔Summit
分
類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科技與社會
同
類
書
推
薦
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
私隱即權力
矽谷價值戰:監控資本主義之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死亡盲飛:737MAX客機的空難悲劇與波音帝國的衰落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抵抗作為前瞻: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
情感運算革命:下一波人工智慧狂潮,操縱你的情緒、販售你的想法,將是威脅還是機會?
AI必修課:日本情感研究權威的人工智慧秒懂攻略
內
容
簡
介
從網路購物開始,中國邁向幸福感的高度監控之路
到處都是的監視器、無所遁形的個人資料與動態,中國近年運用的各種高科技監控手段,常令人感覺如同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重現。然而作者指出,中國走向高度監控的社會,不全然是產生自獨裁者想掌控一切的意志,除了科技演進這個因素本身,恐怕更多是根源於民眾想要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適、更安全的欲望。為了活得更「好」,民眾願意將自己的各種資料交出,願意讓自己與他人處在能被高度監控的狀態下。想要透過微信打點生活中的各項需求?沒問題,資料都可以共享。想在生活中享受多種福利?記得拉高自己的芝麻信用分。
本書從中國發展到極致的各種網路購物方式談起,具體說明了資訊及通訊科技帶來的重大改變,以及中國社會環境推波助瀾所造就的萬能手機軟體、新的金融信用、社會信用體系等等,還有數量龐大的監視器與人臉辨識軟體、社群媒體言論管控,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的根本影響。
在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下,中國缺乏監督的民間力量,高度的監控社會成為各國眼中的奇觀。然而中國以外的各個國家同樣會面臨到民眾想要藉著科技之力活得更舒服的欲望,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監督政府及握有許多資料的大型公司?更關鍵的是,我們要把讓渡資料給政府及商業機構以換取暢快生活跟保護人權隱私的界線畫在哪裡?本書同樣也進行了深入討論。
?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是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
錯誤百出的報導�連專家都未能全然理解
「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理」�對科技的信賴及「欣快感」
對未來的想像及現實間的鴻溝帶來「認知不協調」
為追求幸福而接受監控的大眾
如何理解中國的「監控社會化」?
第二章? 中國IT企業支配資料的方法
所謂的「新四大發明」�阿里巴巴為何戰勝亞馬遜?
中國型「電商」的特徵�直播購物、共同購物、社區團購
超級手機軟體的破壞力�對零工經濟的正反論述
中國的零工經濟�連「工作方式」都能支配的巨型IT企業
隱私及便利性�為何自願交出資料?
第三章? 在中國出現的「乖寶寶社會」
急速進展的行政數位化�質與量不斷進化的監視器
統治科技的傲人成果�監視器與香港示威遊行
所謂的「社會信用體系」�進展迅速的「金融」領域
政府對「金融」領域的考量�代幣經濟及信用評分
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會怎麼樣?
「蒼蠅不得超過兩隻」
用「緩和處罰」取代「嚴厲處罰」�紙上談兵的反烏托邦?
道德信用評分的實態�目前毫無好處
統治科技及監控社會相關論述
架構對行動的限制�由「推力」引導的公民
幸福與自由的權衡�中國的現狀與背景
第四章? 民主化熱情為何消失
中國的「審查」是什麼?�從「網路留言板」到「微博」
從宜黃事件、烏坎事件看獨裁政權的悖論
習近平射出的「三支箭」�讓人察覺不到的「隱形化」審查
從被檢舉到檢舉�所謂的網路輿情監控系統
第五章? 現代中國的「公」與「私」
「監控社會化」的中國及市民社會�作為第三部門的「市民社會」
關於現代中國「市民社會」的論述�懸而未決的問題
「亞洲」社會與市民社會理論�「亞洲社會」特有的問題
「公論法」及「規則法」�公權力與社會的關係性
兩種對「民主」的概念�「生民」對生存權的要求
「監控社會」的「公」與「私」
第六章? 幸福監控國家的未來
效益主義及監控社會�心理雙重歷程理論及道德兩難
人類的進化及倫理觀�人工智慧可否做出道德判斷
工具理性及後設理性�基於演算法的「另一種公共性」
「演算法公共性」及GDPR
應從保護人權的觀點探討的問題
儒家式道德及「社會信用體系」�依循「德行」形成的社會秩序
視覺化的「民意」�科技進步及現代價值觀的動搖
中國化的世界?
第七章? 工具理性失控之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再教育營�問題背景
岌岌可危的民族身分認同�低工資的體力勞動
家長主義及監控制度�工具理性的失控
科技獨裁能走得長久嗎?
士大夫間的高度圓形監獄
日本也可能發生�唯有人類及社會可以賦予意義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
序
前言
每次造訪中國,筆者總會驚訝於中國監控社會的力度。在地鐵站實施宛如機場安檢的X光行李檢查;在相當於日本新幹線的高速鐵路上則需要出示身分證。監視器在整座城市裡隨處可見,全國上下加總起來約有二億臺。據說到二○二○年的時候,監視器的數量會逼近六億大關。
儘管中國現在被譽為全球第一的手機軟體(APP)大國,但要使用通訊軟體、叫車軟體、外送平臺等便利的服務前,都需要先進行手機驗證。而電話號碼又與身分證及密碼綁定,因此企業可以掌握正確的使用者個人資訊。如果有人在通訊軟體輸入中國政府覺得有問題的內容,中國政府就可以透過企業,立即辨識出那人的身分。
中國的《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由於獨立運動及民主化運動與中國的國安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在中國提供網路服務的企業(包含外資企業)都有義務向政府機關提出相關資訊。
簡而言之,無論是現實世界或網路世界,政府都能掌握一切。讓人驚訝的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此都沒有怨言,甚至十分肯定現狀。箇中緣由,並非是「因為中國人不在意隱私」、「因為他們被專制政權洗腦了」這麼單純的理由。
本書便打算解開這種「幸福的監控社會」之謎。一旦解開這個謎團,我們應該就能瞭解,中國這種令人驚訝的監控社會並非與我們毫不相關,而是日本未來也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此簡述本書內容。筆者將於第一章談論與中國監控社會相關的論述,其中包含許多事實錯誤與誤解,有時甚至到了扭曲的地步。一直以來,中國就被描繪成一個與我們社會不同的「異形」,但其實中國也會面臨到與我們相同的課題,而在這一點上,「同類」的性質較為強烈。筆者想要指出,當我們在思考整個社會及其未來時,中國社會隱藏著許多可供我們參考的重要啟示。
第二章會將重點放在由阿里巴巴及騰訊等民營企業所開發的科技,以及這些科技在社會中實際運用後為中國社會增添了多少便利及舒適。筆者將特別深入探討個人資料及評價的交互作用,對企業及個人而言具有何種意義。
第三章將著重於在中國政府主導下不斷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討論與「架構」及「推力」相關的論述,同時也具體思考統治者透過先進的現代科技引導民眾的行為朝特定方向發展的「管理社會」或「監控社會」。二○一○年左右,隨著有「中國版推特」之稱的「微博」等社群媒體逐漸普及,民眾開始期待使用新型溝通方法的社會運動可以改變中國社會,但這樣的苗頭隨後卻被當局完全掐斷了。因此,第四章將從筆者在當地的實際體驗出發,向各位介紹中國政府的言論管制是如何隨著資通訊技術(ICT)的進步而變得更加精煉又巧妙。
當一個社會在科技的推動下轉變為「管理社會」、「監控社會」,即使在所謂的西方社會,也能看到近代的「公民公共性」基礎隨之動搖。本書所探討的「現代中國的變化」,基本上也應依循同樣的脈絡理解。第五章將回顧這種現象的歷史背景,並從「透過科技進行的統治及公民社會」的角度再次進行檢視。
「監視器網」的完善、「信用評分」等評級系統的擴大使用,讓中國的大都市逐漸成為「循規蹈矩而可預測的社會」。第六章將著眼於中國等威權主義國家致力於將社會秩序與公共性畫上等號的做法,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而現實中發生的一些情況,讓我們事實上難以避免使用喬治.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的描繪來談論現代中國的「監控社會化」。第七章將聚焦於有嚴重種族問題、又處於歐威爾式監控第一線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討論正在當地發生的事情。
若能透過本書稍微改變日本國內目前對現代中國「監控社會」較為偏頗的論述,將使我們兩個作者喜出望外。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