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讓信仰成為行動的理由
這本書的原著是在二○一三年出版,中文版出版已是二○二五年,從千禧世代一路走過Z 世代、Alpha世代的青少年成長,而二○二五已是Beta 世代的開始;但這本書的目標,所探討或努力的重點,依然是我們在引導青少年成長時所需要面對的課題,或者是更為險峻與迫切的挑戰:如何幫助那些已經認同自己是基督徒的青少年,離開消費主義掛帥的多元、混亂環境,進入渴望、實踐跟隨基督呼召的道路。
青少年在成長期會面對的三大關鍵問題:「我是誰?」「我屬於誰?」「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前兩個問題,或許我們在牧養中已累積不少的經驗與方法,但要如何在同行領導的實踐中陪青少年探求人生意義?這本書便提供了幾個反思:我們用什麼樣的環境塑造青少年的信念與價值觀?我們的對話裡是否有帶入信仰的內涵,或者只是傳統文化與道德的教訓?
身為青少年工作的我們,如何連結與補強聖經世界與他們生活現場間的轉化與翻譯,我們自己是否真實體驗、明白自己的「渴望」來自何處?
如今的世代,在網路與疫情的影響下,我們失去了對他人的連結與關顧;在世界各樣變化與不確定的發展裡,對未來的迷茫與混亂、退縮,也使他們無法對於有意義、貢獻他者的事情產生動力。這不只是普世的青少年問題,在教會成長的孩子也難以倖免。
作者在書中使用幾位神學家與青少年的渴望對話,對於不諳神學的青少年工作者而言,或許會產生難以複製的難處;但這些篇章可幫助我們再次思考,是什麼動力在形塑我們對於人生意義的認知與追求。在第七章裡有幾項原則性的分享,可作為實踐的建議。
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呢?作者詢問青少年的兩個重要問題,也可以成為我們與青少年對話的參考。(我們也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嗎?)即使我們不懂神學,但書中每個篇章都提醒我們,如何透過群體,一同建構安全的環境,幫助青少年在能力與特質被肯定與引導的機會中,開始展現天賦的嘗試,以致他們後續可以有機會將天賦轉換成公眾領域中的行動,成就神在他們身上的美好工作。
你有夢想嗎?你期待幫助身邊的青少年產生「火花」嗎?讓我們在作者的陪同下,一起帶領青少年進入這個尋夢與實現的旅程裡吧!
莊舒華|華神青少年研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