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的孩子是夢想家:陪伴青少年聽見呼召的4個神學提案

你的孩子是夢想家:陪伴青少年聽見呼召的4個神學提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30764
大衛.懷特
鄭淳怡
校園書房
2025年4月20日
140.00  元
HK$ 133  






ISBN:9786267530764
  • 叢書系列:Open
  • 規格:平裝 / 276頁 / 14.4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Open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其他











      年輕的想望、喜樂、憐憫和責任感,

      是照亮生命的火花,也是上帝療癒這個世界的方式??????

      ──◆◆以心中火花照亮未來,用神學家的故事擴寫人生◆◆──



      每個青少年都曾經有過發揮自身恩賜、

      感受與世界及他人深刻相連的火花時刻,

      為何有些青少年由此確立了一生的志業,

      有些人卻困在找不著目標的狀態中無法前進?



      神學教育工作者大衛.懷特從許多成長故事中發現,

      成人的傾聽與討論,是青少年確立方向感的關鍵助力。

      為了讓青少年能夠以更深刻的信仰觀點面對世界、思考生活,

      懷特在本書中展開了四場有趣的想像對話:



      進出於城堡和修道院之間的中世紀神學天才阿奎那

      提醒物質女孩要觀察、檢視自身的渴望;

      經歷世界大戰、強調盼望的德國神學家莫特曼

      對舞臺文青述說與聖靈同工的喜樂;

      在中美洲服事窮人的耶穌會神父索布里諾

      幫助志工少年確認「憐憫」是最人性也最神聖的情感;

      致力和平研究的釋經學教授華特.溫克,

      帶領環保小尖兵思考權力與體制的初衷、墮落與救贖;



      希望青少年能從這樣的對話中,

      領受要關注己身渴望、要喜樂、要憐憫、要負責的呼召。



      您是青少年的父母、鄰舍、教師、輔導、親友或教會肢體嗎?

      請參考本書作者的研究與發現,陪伴青少年追尋夢想與目標,

      並合力建造合乎上帝心意的美善國度。

    ?


     





    推薦序1�火花中看見機會與挑戰�左心泰001

    推薦序2�以神學拓展屬靈的眼光�李國煒005

    推薦序3�讓信仰成為行動的理由�莊舒華009

    前言�馬克.亞康涅里011

    誌謝015

    作者序017

    導論023



    目標與火花035

    第1章�尋找目標的故事037

    第2章�聖靈的目標051



    上帝的故事071

    第3章�欲望的呼召:瑟琳娜與阿奎那077

    第4章�喜樂的呼召:唐恩與莫特曼107

    第5章�憐憫的呼召:克雷格與索布里諾131

    第6章�責任的呼召:萊爾與溫克159



    支持的群體183

    第7章�實踐的原則185

    第8章�結論215



    附錄1�青年神學行動力的歷史與使命225

    附錄2�研究設計229

    附錄3�討論問題�黃旭榮設計231

    參考書目235

    索引239



    ?





    推薦序



    讓信仰成為行動的理由




      這本書的原著是在二○一三年出版,中文版出版已是二○二五年,從千禧世代一路走過Z 世代、Alpha世代的青少年成長,而二○二五已是Beta 世代的開始;但這本書的目標,所探討或努力的重點,依然是我們在引導青少年成長時所需要面對的課題,或者是更為險峻與迫切的挑戰:如何幫助那些已經認同自己是基督徒的青少年,離開消費主義掛帥的多元、混亂環境,進入渴望、實踐跟隨基督呼召的道路。



      青少年在成長期會面對的三大關鍵問題:「我是誰?」「我屬於誰?」「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前兩個問題,或許我們在牧養中已累積不少的經驗與方法,但要如何在同行領導的實踐中陪青少年探求人生意義?這本書便提供了幾個反思:我們用什麼樣的環境塑造青少年的信念與價值觀?我們的對話裡是否有帶入信仰的內涵,或者只是傳統文化與道德的教訓?



      身為青少年工作的我們,如何連結與補強聖經世界與他們生活現場間的轉化與翻譯,我們自己是否真實體驗、明白自己的「渴望」來自何處?



      如今的世代,在網路與疫情的影響下,我們失去了對他人的連結與關顧;在世界各樣變化與不確定的發展裡,對未來的迷茫與混亂、退縮,也使他們無法對於有意義、貢獻他者的事情產生動力。這不只是普世的青少年問題,在教會成長的孩子也難以倖免。



      作者在書中使用幾位神學家與青少年的渴望對話,對於不諳神學的青少年工作者而言,或許會產生難以複製的難處;但這些篇章可幫助我們再次思考,是什麼動力在形塑我們對於人生意義的認知與追求。在第七章裡有幾項原則性的分享,可作為實踐的建議。



      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呢?作者詢問青少年的兩個重要問題,也可以成為我們與青少年對話的參考。(我們也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嗎?)即使我們不懂神學,但書中每個篇章都提醒我們,如何透過群體,一同建構安全的環境,幫助青少年在能力與特質被肯定與引導的機會中,開始展現天賦的嘗試,以致他們後續可以有機會將天賦轉換成公眾領域中的行動,成就神在他們身上的美好工作。



      你有夢想嗎?你期待幫助身邊的青少年產生「火花」嗎?讓我們在作者的陪同下,一起帶領青少年進入這個尋夢與實現的旅程裡吧!


    莊舒華|華神青少年研訓中心主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