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網紅,假新聞,偽科學:媒體素養必須知道的21堂課(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00374
張耀仁
小鯨生活文創
2025年5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900374
叢書系列:
青春必修課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2版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2歲~18歲
青春必修課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符合108課綱核心素養項目之「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究竟何謂媒體素養?事實上難以定義,總體而言,可納入「思辨媒體,實踐媒體,創造媒體」這一概念之中。
現今討論媒體素養已不足夠,更應著眼於思辨力、敘事力、創造力的養成。因此本書特別將「科學傳播」納入媒體素養之中,並新增生成是AI的討論,期能讓更多人共同思考媒體的新風潮。
本書特色
親子共學。師生必讀
孩子要有: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的能力,
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
才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的關係。
重磅推薦
黃俊儒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特聘教授 & 2020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得主
劉安婷?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胡元輝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 華視董事長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主持人
鄧宗聖 國立屏東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 研究績優教師
洪明慧 前《中學生報》主編
?
目
錄
01 ︱啟動吧,思辨力!
02 ︱瞭解假訊息特性,找出突破點
03 ︱轉發訊息前,務必停看聽
04 ︱學會辨識有色媒體
05 ︱誰是訊息守門人?
06 ︱看穿新聞的價值與操作
07 ︱誰來揭露社會真相?
08 ︱反思市場導向新聞學
09 ︱釐清社論的意義
10 ︱看懂廣告全攻略
11 ︱藏在戲劇裡的策略
12 ︱政論節目的價值
13 ︱網紅沒告訴你的事
14 ︱社群媒體新敘事
15 ︱一起破解電影語言
16 ︱紀錄片由誰掌鏡?
17 ︱你今天認識科學了嗎?
18 ︱打開科學傳播新思維
19 ︱怎麼破解偽科學數據?
20 ︱傳播吧!全媒體素養時代
21 ︱認清生成式AI 寫作與AI 情人
?
序
二版序
降生AI世代,鍛造新媒體素養力
也有這樣的時刻,終於來到夜深人靜,沒有不斷跳出的限時動態,更沒有任何叮叮咚咚的通知,唯獨靜默,唯獨傾聽。
「噓——」L比了個手勢。
這麼說的當下,夕照映在金門泰山廟那塊匾額上,眼前波濤萬頃、金碧萬丈,似乎海風把一年的煩惱都帶走了,似乎,越發凸顯歲末年終,更需要安靜的此時此刻。
此刻,這本媒體素養書,居然就要進入二版一刷了!此刻,世界有了更劇烈的變動,其中至為引人注目的,當屬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AI)的降生,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問世以來,引發各界討論,也衝擊教育現場,一時之間,許多人大聲疾呼:「關掉吧!關掉吧!」彷彿一旦遠離媒體,就能獲得身心自由,彷彿不看、不聽、不言,就能不被媒體影響,甚至不再憂煩纏崇。但我們真的能逃開媒體嗎?會否我們早就活在媒體之中而不自知?一如魚如何瞭解水的存在?
這本集結自《中學生報》專欄「打破誑訊息」的作品,期許學習者能從「媒體自造」的角度出發,一方面解析媒體產製、探究媒體內容,一方面也翻轉閱聽眾成為主動的傳播者,以思辨、自造面向媒體、思考媒體。
本書要特別感謝前《中學生報》主編洪明慧對於本書的協助與提示,她銳利的視野與多元觀點,使得本書得以成形,也得以寬闊的面向媒體素養——究竟何謂媒體素養?總體而言,可含括「思辨媒體,實踐媒體,創造媒體」——自2005年個人教授媒體素養課程以來,期間還歷經資訊素養之授課,本書以為,而今討論媒體素養已經不足夠了,反而必須著眼於思辨力、敘事力、創造力的養成。
也是出於我個人的學經歷,本書特別將「科學傳播」納入媒體素養之中,期能讓更多人重新思索息息相關的科學傳播、反思科學知識。此外,本書也與時俱進,加入備受關注的生成式AI,並修正〈網紅沒告訴你的事〉部分內容,期能讓讀者共同思考媒體的新風潮。
——「噓,你聽!」L這麼眨著眼,指指心,也指指耳朵。我想,也許我們都說得太多了,也許,我們思辨得還不夠。無論如何,「安靜也是需要追求的。」這是詩人楊牧的名句,也是此時此刻面向AI世代襲捲全球,我們該致力實踐的面向:如何更冷靜的思考媒體,如何保有理性、堅毅而溫暖的心。
但願我們的思辨始終存在,但願我們都能成為詩人洪書勤〈成為:春寒,在山外〉,那個專注而純粹的形象:
我要成為更堅韌的自己
不再是深淵 任誰與誰凝視
不再迴返 追悔無止無盡之懷疑
在攀爬時始終望向天空
即使墜落
也確保全心全意
——即使世界再喧囂,我們也能安靜的思考,也能安靜的,傾聽。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