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禪門第一課(二版)

禪門第一課(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45702
聖嚴法師
薛慧儀
2025年5月12日
67.00  元
HK$ 56.95  






ISBN:9786267345702
  • 叢書系列:大智慧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大智慧


  • [ 尚未分類 ]











    ★使心澄淨,得到真正的自由。

    ★禪,是休息,更是覺醒!



      本書原以英文出版,是聖嚴法師最具特色的一本禪修入門之作。



      法師從童年的特殊體驗說起,結合弘化過程中的智慧時刻,循序漸進地探討佛法中的核心議題,細膩剖析禪修的方法與層次。親切流暢的敘述,使讀者彷彿與法師對話,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奠下紮實的基礎,步上明亮的禪修大道!



      這本書不長,卻能讓你重新看生活、學禪修。禪不再遙不可及,它就在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現在,就從《禪門第一課》開始,體驗禪修的自在美好吧!



      「這本書希望能介紹流傳至今的禪宗內容,以幫助我們從苦難中解脫,並生起智慧與慈悲。佛法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轉變我們的視野、行為以及心,這樣我們便能免於痛苦,過著和諧的生活,最後,達到開悟的境界。」——聖嚴法師


     





    導言

    第一章 小時候的疑惑

    第二章 佛與禪

    第三章 苦

    第四章 修行

    第五章 禪修的方法與階段

    第六章 開悟

    第七章 慈悲

    名詞解釋





    導言



      我想先藉由這個機會,為第一次接觸禪,或是對禪所知不多,甚至抱持著錯誤觀念的讀者們,描述一下禪的背景與發展淵源。



      禪與佛教是一體的。自有佛教以來,大師們便將自身智慧「傳承」給已有足夠經驗且了解佛法的弟子們。佛法即是佛的教誨,藉由這種傳承形式的認可,衍生出不同的傳承,日後便成為佛教中的各部派,但這並不表示每一個部派僅代表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事實上,禪宗所傳承下來的,是整體的佛法。



      佛法如海,不管是印度洋、大西洋,或者是太平洋,裡面的海水嘗起來都是鹹的。同樣地,在主流佛教中的所有派別裡,佛法的內涵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釋迦牟尼的所有教誨。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又是誰呢?釋迦牟尼並不是一個神話人物;他生於兩千六百多年前,是位於現今尼泊爾的釋迦族的小國王子。



      不可避免地,身為王子的釋迦牟尼也面臨了人生必然的老、病與死亡,於是他問自己:為何身為人類就會有這些與生俱來的苦難?他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卻無法得到答案,於是他離開自己的家人,成為印度傳統的靈修者。了解印度歷史與宗教的人都知道,在印度這塊土地上,靈修擁有悠久豐富的歷史,也受到一般大眾的支持。釋迦牟尼希望能開悟,並且經由他的開悟,來解決為何會有生、老、病、死的問題。



      接下來的六年期間,釋迦牟尼主要用兩種方法修行:第一種是入定,也就是打坐冥思的修行;第二種是苦行。但這兩種方法都沒有解決他對人類基本苦難的疑問。即使他在心靈上能夠達到玄妙的境界,但他仍未開悟。



      六年後,他放棄了入定與苦行的修行。他尤其覺得並不能由苦行中得到智慧,於是後來便提倡「中道」。釋迦牟尼繼續打坐冥思,有一天當他自然而然地出定時,心情既輕鬆又愉快,他抬起頭看著天空,見到了晨星,他的觀點完全改變了。他了解到心在本質上原本就是無限的,事物亦是如此,所以不需要為此而起煩惱。在那一刻,他完全開悟了。



      釋迦牟尼本身相當聰明而且有教養,但是他的弟子卻來自社會各階層,聰敏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絕頂聰明的弟子,也有較平庸的弟子;有學識豐富的弟子,也有無知愚昧的弟子。但是他們全都有能力覺醒,都能通往開悟之路,這是因為對佛法的領悟,並不是一種智慧或哲學上的追求。



      佛法非常強調個人的實踐,將佛法納入日常生活的修行中,只有這樣,佛法才能將我們從令人困擾的感情煩惱與苦難束縛中解脫,並使我們開悟。惠能大師本身是一位樵夫,並未受過教育,然而他開悟後,他的教導與行為都自然而然與佛法完全吻合,所以我們應該要記住,佛法不是只為睿智的人而存在的,而是為所有人而存在。只要對佛法有興趣並且努力實踐,任何人都能開悟。



      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雖然我們強調打坐,但並不認為打坐就能開悟。在惠能的一生以及有關其教導的記載中,並沒有提到他致力於打坐的隻字片語,同樣地,在他接下來的傳人中,也沒有這種記載。



      有一個故事說明了以為打坐就能開悟是多麼愚癡的想法。有一位大師問一位正在打坐的比丘在做什麼?比丘說他在努力成佛。大師說,這就像打磨一塊磚頭,希望它能變成鏡子一樣,但是打磨一塊磚頭並不能使它變成鏡子;同樣地,打坐也不會讓你成佛。



      這與釋迦牟尼的例子不謀而合。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就放棄了苦行與單純的打坐冥想修行,禪宗在這方面追隨了釋迦牟尼的精神。



      禪宗在中國第七代祖師時分裂為兩個宗派,之後這兩個宗派又分裂成五個,然後再分成七個。其中只有兩個延續到現在,也就是臨濟宗與曹洞宗。現在的臨濟宗並不是真的直接從臨濟大師那兒傳承下來的,而是傳承自臨濟大師之後的另一門旁系。我自己則同時承繼了這兩宗法脈——臨濟宗與曹洞宗。(摘錄)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