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集新舊思想之大成,堪稱絕妙佳作。三位作者讓斯多噶哲學中擲地有聲、積極向上的哲理精華與時俱進,以便切合現代讀者的需要。他們將諸如「接納與承諾療法」(ACT)等來自當代的心理學思考理路,灌注在斯多噶哲學當中;但在此同時,也讓先賢的哲思持續保有一脈相成的古老根源。這是一冊便利運用的絕佳練習簿,可以幫助你活出本色、解開頑念、接納自己、鬆綁愛恨情仇,並能過著有意識的生活,以自身的核心價值來為自己的人生導航。我誠摯推薦!──羅斯.哈里斯(Russ Harris),醫師、心理治療師,著有《ACT一學就上手》(ACT Made Simple)與《快樂是一種陷阱》(The Happiness Trap)。
?
本書結合了古老的智慧與現代心理學,足以使你在身體力行之後,變得更為明智、更有韌性,是一部切實可用的手冊。將諸如「ACT」與「辯證行為療法」(DBT)等第三波的「認知行為療法」(CBT)的研究取向,整合進蘇格拉底與斯多噶哲學當中,本書作者們的論述堪稱可圈可點。我會推薦本書給我所治療的病患與其他心理師同事一睹為快。──提姆.勒邦(Tim LeBon),現代斯多噶學派與奧理略基金會(Modern Stoicism and the Aurelius Foundation)的研究主任,著有《天天斯多噶》(365 Ways to Be More Stoic)一書;是服務於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CBT合格治療師,並有執業的私人診所。
?
早在心理治療存在前的數千年,斯多噶哲學的實用智慧便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塑造出全球的文明!本書由聞名國際的專家所撰述而成,他們專精於蘇格拉底的思想與言之有據的心理治療,使得本書同時具備了斯多噶智慧的威力與心理科學所提供的最佳知識。書中所揭示的方法,將有助於大大提升感受力,並讓你更為睿智地安身立命。本書讓我百讀不厭,希望你也一探究竟!──丹尼斯.特齊(Dennis Tirch),博士,慈悲焦點療法中心(The Center for 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主任。
?
本書由瓦特曼、寇德與碧爾思三人所合著,對於我們如何運用來自希臘、羅馬的斯多噶經典概念,藉以培養出包含韌性、接納與智慧等的心理力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性作品。本書字字珠璣,可讀性高,而且易於應用實作;其中的練習項目與觀點,可以幫助每位讀者更為明智地去應對,來自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所滋生出的非現實期待與無助的反應。本書的三位作者正是因為這項重要的貢獻而值得讚揚。我鄭重推薦這本書。──羅伯特.萊希(Robert L. Leahy),作家,撰述或編輯過29本書,包括有:《懊悔中的自由》(If Only...: Finding Freedom from Regret)、《憂慮的療方》(The Worry Cure)與《為什麼他總是過得比我好?》(The Jealousy Cure)等書。
不過,如此的情況很快便大大改觀,因為,社群媒體的興起,讓世界各地飽讀斯多噶思想的人們,得以形成線上的群體。2008年,威廉.歐文(William B. Irvine)出版了《幸福生活指南:斯多噶式喜樂的古老藝術》(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一書 ,成為第一本談論斯多噶哲學的當代暢銷書。幾年過後,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所推出的《挫折逆轉勝:戰勝考驗的不朽技藝》(The Obstacle Is the Way: The Timeless Art of Turning Trials into Triumph)一書,也獲得了海內外的巨大成功。這進一步認可了斯多噶哲學作為一個現代心理自助的知識類型的實力。如今,我們已經很難即時掌握每年所問世的有關斯多噶哲學的書籍與文章了。
就艾里斯所發展出的全新取向的心理療法而言,斯多噶哲學確實已經成為個中主要的哲學靈感來源之一。當亞倫.貝克(Aaron T. Beck)發表深具開創性的《認知療法與情緒障礙》(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一書時,他同樣指出:「認知療法的哲學根基可以回溯至兩千多年前,毫無疑問就是斯多噶哲學家所身處的年代。他們認為,造成人們情緒煩亂的關鍵成因,並非是事件本身使然,而是來自於人們對於事件的設想(或誤解)所致。」(Beck 1976, 3)頗為特別的是,在針對情緒與心理病理學的理論中,艾里斯與貝克在解釋認知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時,兩人在行文中所同樣援引的愛比克泰德的名言,如今幾乎已經成為治療師之間的老生常談:「並非是所發生的事件擾亂了人們的內心,而是人們對於事件的看法,才導致了內心的糾結」。我們幾乎可以在後來所出版的其他難以計數的CBT的書籍中,讀到這句引言。不過,這也是後來的其他大部分著作所唯一徵引的斯多噶哲學的文字。如此對於斯多噶經典置若罔聞的情形,著實令人驚訝,尤其如果考慮到以下諸種現象,更是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