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筆靈【上�印簽扉頁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22361
馬伯庸
高寶
2025年5月28日
143.00  元
HK$ 121.55  






ISBN:9786264022361
  • 叢書系列:戲非戲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戲非戲


  •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其他科幻/奇幻小說











    ★一窺文字鬼才馬伯庸稍帶青澀、讀起來卻最暢快淋漓的腦洞大開之作!

    ★網路好評近60萬則,出版作品累積銷量逾百萬冊!

    ★古代文人跨時空神仙打架╳筆中江湖恩怨錄

    ///

    「這其中,蘊含我對文學的初心,

    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氣。」——馬伯庸



      「青蓮出世,萬懺應和……」



      世間有一筆塚,其主人將不同朝代古人的精魄煉為筆靈,

      筆靈們寄寓文人墨客才情,各擁神力異能。

      唐寶應元年,詩仙李白辭世,筆塚主人將其魂魄煉為青蓮筆,

      誰想此筆承襲李白不羈性情,竟掙脫禁錮,就此不知所蹤……



      到了現代,成天不學無術的擺爛大學生羅中夏,

      意外被具李白才情的青蓮遺筆寄身,翻攪了沉寂已久的筆靈江湖,

      各方勢力伺機而動,只為奪下那枝有呼風喚雨之能的神筆。

      然而,羅中夏的第一反應卻是:「這筆,能退嗎?」



      此事可沒那麼容易,說得簡單點,

      只要把你殺死,一切就解決了。



      據傳世上有一處能讓人活著退筆之地,

      於是羅中夏只得靠著背得七零八落的李白詩,

      以詩詞為咒文,筆靈為兵器,

      在筆靈接連現世、敵友難辨的克難旅途中,

      硬著頭皮苦尋一線生機。



      而當這段旅途看似終點在即,羅中夏卻赫然產生了疑問:

      他曾以為自己是掌筆之人,但究竟是他驅使筆靈,

      抑或是筆靈早已譜寫好他的命運?



      ▍封面想說——

      以盛開紙上的數朵蓮花,

      象徵那管煉自青蓮居士李白,

      左右羅中夏與筆塚命運的「青蓮筆」,

      且運用青的沉穩與紅的鮮明,

      隱喻驅使筆靈之人既須具謀略,亦能臨陣交鋒的雙重特質,

      同時也以強烈色彩對比,營造筆靈江湖的詭譎波瀾氛圍。



      部分圖樣細節完整,部分只勾勒外廓,

      猶如主角的境界變化,從起初只能模擬其形,

      過渡到最終能看透每首詩,乃至人心的真正本相。

    ?


     





    序 章 且放白鹿青崖間

    第一章 白首為儒身被輕

    第二章 總為秋風摧紫蘭

    第三章 黃金逐手快意盡

    第四章 昨來猶帶冰霜顏

    第五章 白雪飛花亂人目

    第六章 更無好事來相訪

    第七章 人生在世不稱意

    第八章 男兒窮通會有時

    第九章 夜欲寢兮愁人心

    第十章 麟閣崢嶸誰可見

    第十一章 桃竹書筒綺繡文

    第十二章 如今了然識所在

    第十三章 當年頗似尋常人

    第十四章 寒灰重暖生陽春

    第十五章 此心鬱悵誰能論

    第十六章 春風爾來為阿誰

    第十七章 空留錦字表心素

    第十八章 以手撫膺坐長嘆

    第十九章 當年意氣不肯平

    第二十章 日慘慘兮雲冥冥

    第二十一章 雲龍風虎盡交回

    第二十二章 臨歧惆悵若為分

    第二十三章 浮雲蔽日去不返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歸坐曉寒

    第二十五章 起來向壁不停手

    第二十六章 伏櫪銜冤摧兩眉

    第二十七章 寧期此地忽相遇

    第二十八章 君不來兮徒蓄怨

    第二十九章 巨靈咆哮擘兩山

    第三十章 憶昨去家此為客

    第三十一章 我知爾遊心無窮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歎悲

    第三十三章 愛君山嶽心不移





    ?





    作者序



    馬伯庸




      《七侯筆錄》(《筆靈》原書名)最初的名字叫作《筆塚隨錄》,創作時間是二○○六到二○○七年。



      那時候,我還年輕,是個精力充沛、不學無術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後都樂此不疲地聚會、看電影、玩遊戲,偶爾寫點飛揚跳脫的胡思亂想。一次偶然的機會,重讀《後西遊記》,裡面有一位文明天王,他手裡有一枝孔子的春秋筆,又叫文筆,可以用來壓人。文采不如他的,就會被這筆壓得動彈不得。孫小聖雖然武力驚人,可面對這種化文學成神通的法寶,卻是無能為力。最後還是天上遣下魁星,這才解了這麼一個危難。



      讀到這裡,我實在驚嘆於作者的想像力。只知道武力或法力對戰,從來沒想到文科生的專業也有這般絢爛的表現。我忽然想,能不能把古往今來的那些天才文人,都一一變成筆,互相對戰——於是就有了這麼一部幻想小說,起名叫作《筆塚隨錄》。



      我在第一個單行本的序言裡是這麼說的:

      文化一向是一個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宣紙上默寫〈出師表〉是文化;烹茶品茗焚香聽琴是文化;蹲在汨羅江邊剝粽葉是文化;在大學裡開課讀經是文化;拿冷豬肉祭孔、祭黃、祭媽祖是文化;甚至上網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投長城一票,也算得上是文化。



      當一切都變成文化的時候,不文化也許會顯得更有趣一些。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多如牛毛,假如他們靈魂不滅,會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猜想,甚至有封建迷信的傾向,可是我忍不住總去想。



      胡思亂想的產物就是這部小說。所以這本書並沒什麼文化,這只是一個關於毛筆的小故事。這些毛筆和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文化名人有一些玄妙的關係,甚至還有點孔老夫子不願意看到的怪、力、亂、神。



      用傳統文化來講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頗有些焚琴煮鶴的味道,但也有一種行為藝術的美感。對在配電領域做平凡上班族的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還是那句老話:「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這部小說先後在雜誌上連載了四次,還出了四本單行本,然後……嗯,就坑掉了。其實我也不是故意坑掉,只是那時候的我玩心太大,一個創意寫得差不多了,又去忙活別的想法。很多讀者對此特別憤怒,多年來一直在我耳邊念叨,說希望能看到它有完結的一天。



      距離創作《筆塚隨錄》已過十年。現在回過頭去審視,這部作品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無論是遣詞造句、人物塑造還是情節編排,都顯得青澀幼稚,裡面有些特別「中二」的文字,讓現在的我真是羞憤掩面。但是創作它時的初衷,卻是我一直記掛的——不教天下才情付諸東流。



      中國有那麼多驚才絕豔的文人墨客,有那麼多璀璨深厚的文藝作品。當我們真心熱愛這些文化時,就會忍不住像浮士德那樣發出感慨:「多麼美好啊,請停留一下。」筆塚主人把才情煉成筆靈,就是這麼一種美好的希冀。



      所以對我的創作生涯來說,本書就像它的主角羅中夏一樣,是一部幼稚、不成熟的「中二」作品,但這其中,蘊含著我對文學的初心,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氣。



      所以我在十年之際,決定重新修訂一下,補完結尾,讓它善始善終。老照片之所以有意義,在於它泛黃的紙邊和模糊的影像,如果強行修成高解析度,反而失去了韻味。為了保留那一份難得的青澀,我沒有做大的改動,只是簡單地調整了一下設定和情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風貌,一來不致矇騙讀者,二來也給自己一個紀念。



      如果你們讀著讀著,發覺作者怎麼這麼幼稚、這麼土氣,那就對了,我在給你們看我一直想回去的青春。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