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很高興看到本書的出版,我要告訴你們一件有趣的事。記得我小時候唸中二,那年正值東江之水越山來,當時香港舉辦了一個全港學生作文比賽,幾乎所有中文中學的國文科都以此為題要學生作文。我在課堂上毫無靈感,胡亂塞夠字數就交稿了。第二天放學回家,被母親黑著臉罵我丟臉,原來國文老師告訴老媽我那篇作業是蒙混過關,表示感到很失望。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六時,老媽說不准吃晚飯,立即再寫一篇,我感到很委屈,含著眼淚用二十分鐘寫滿一張五百字的原稿紙。眼淚啟發了我的靈感,文章是《水的自述》,在老媽的指揮下,飛跑去送給在附近住的《新晚報》編輯張阿姨,她正準備上夜班,原來那天是作文比賽的最後截稿,總算趕上了遞交。過了幾天回到學校,國文老師高興地對著我笑,原來我小小年紀得了全港第二名,登上了報章還有獎金,這就是我的第一次。
我的家翁特級校對陳夢因(一九一○—一九九七),抗戰時是我國著名的戰地記者,走遍大江南北,交遊廣闊,嚐盡各地美食,是一位嗜食會煮的食評家,更是中國第一代在報章連載食經的專欄作家,也是首位將報章專欄文章輯錄成書的作家。家翁的多本著作,其中一套《食經》從一九五三年再版無數,銷售到現在。我年輕時曾為家翁抄稿,他習慣寫字很潦草,有時我忍不住偷偷修改了一下,被家翁發現了,他多次鼓勵我寫作,但因緣際遇,我始終沒有動過筆。
營營役役走過半生,深知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退下來開始寫作,發現原來做飲食研究和寫作,能帶給我無限的樂趣。應邀寫專欄,是成為暢銷書作者之後,並在不同的報章雜誌刊登,但在行內來說,我只算是個後輩。
感謝香港經濟日報多年來的栽培並對本書的祝福;感謝三聯書店的編輯在我近年幾百段專欄中,精心選出一些有趣味的飲食文章,加上一些食譜書中寫的飲食歷史故事,輯錄成書與讀者分享。
文化傳承,一直是我寫作的心願,也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希望藉著篇篇短文,讓你再次愛上中國飲食文化。
方曉嵐
二○二五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