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記憶中搜索,第一本《梅櫻集》應出版於一九七六年七月,距今已四十九年矣。第二本《梅櫻二集》,出版於二?二三年七月,距第一本亦已有四十七年。漫漫長路,我心中的中、日文化之旅仍然藕斷絲連,欲斷難斷。到了二五年四月,又準備出版《梅櫻三集》了,很覺得意外。除了第一本,第二、三本,功勞最大的並非作者我,而係初文出版社社長黎漢傑君。他神通廣大,竟能從香港各圖書館,搜索到我分刊於不同報紙、雜誌上的舊文章,有許多連我自己都不存印象了,像水上勉那篇父子相認的文章、吉川幸次郎的文論譯述、安部公房的小說翻譯,大抵都是七十年代中期譯寫的。相隔四十多年重看,不無惆悵和感觸。書中所寫的人物,大多已不在世上,而我亦從五陵少年變成白髮老翁,心中自不免有一絲淒涼,慨嘆。一直以來,許多朋友都以為我喜耽風月,行為不端,孰不知我開步走的正是文學之途,我愛文學、熱戀文學。黎君的搜集正好為我這個素被視為浪子的人,稍作開脫,我由衷地脫帽感謝。書中除了上述的日本文學大家文章外,還有幾篇講述《中日電影發展史》的譯作,詳細地講述了中、日電影的開創旅程,值得一看。賣花讚花香,君子不為,我非君子,不在此例。
?
西城 乙巳年初春於隨緣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