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特留分、長照負擔、離婚賠償,23種人性金錢戰與法律應對之道,有規劃才能守住錢、愛無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13112
高愛倫,李永然
天下雜誌
2025年6月04日
153.00 元
HK$ 130.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713112
叢書系列:
美好生活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美好生活
分
類
人文社科
>
法律
>
生活法律與應用
>
同
類
書
推
薦
人生最重要的使用說明書-預立遺囑:專業律師教你遺囑表達、訂立、保管、財產繼承等關鍵問題
繼承權益法律指標(四版)
內
容
簡
介
你不是識人不清,只是人心變質從不預告!
你不是守不住錢,只要現在開始建立法律意識!
人性,從來禁不起考驗。
當人與人的關係,從親密走向搶奪,
最痛的,從來不是金錢損失,而是信任瓦解後的滿腹委屈。
為什麼,寫了遺囑,我的錢還是不能隨心分配?
為什麼,沒有貢獻的法定繼承人,可以坐享其成我的錢?
財富傳承,到底要給有血緣的人,還是我最愛的人?
縱向兩代間的遺產贈與,若有偏心,或許情有可原;
橫向手足間的繼承爭奪,暗中角力,才是叫人心碎。
親密關係中,也要立下金錢界線。法律小白、財富小資的我們,要建立法律觀念、保護自己遠離風險。
暖心作家高愛倫 執筆撰寫真人真事
×
專業律師李永然 解析法律應對重點
金錢的背後,看清人性的真相。從特留分爭議到長照責任、從財產分配到離婚賠償,走進23個人生現場,高愛倫用溫暖的心、犀利的筆,寫下親密關係間最難堪的財產搶奪。資深律師李永然再以實用的法律觀念,救援手足間、家庭裡最棘手的金錢戰爭,提供法律上的清晰解答。
│不得不給的特留分,有借無回的動產不動產,如何挽救?
善用遺囑、保險、借名登記契約,才能給得甘願、守住財
│高齡長照折磨、失智受剝削的風險,如何預防?
意定監護契約、預立醫療決定,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好好善終
│夫妻情斷,子女監護、扶養費金額,怎麼談判?
約定夫妻財產制,請求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建立金錢防護
讀懂法律觀念,建立風險意識
在財富傳承與醫療選擇上,主動規劃人生
讓我們在愛裡留下退路,讓所有付出不被辜負
專文推薦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作家
蔡詩萍 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真情應援
吳念真 導演
洪孟啟 銘傳大學兼任教授、中華文教經貿創意協會榮譽理事長
張聲華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廖運源 中華民國易經學會榮譽理事長
賴永晟 雙月食品社長
賴慕芬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策展人
蘇一仲 和泰興業大金空調會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目
錄
推薦序
此處無狀,人性而已 陳文茜
真愛需要「安排」,親情需要一本法律保障書 蔡詩萍
為親密關係留有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洪培芸
作者序
用我們的走過路過痛過,為你披荊斬棘、開出花路 高愛倫
在情感與利益之間,少一些對立,多一些和平 李永然
Part 1
人心難測篇
──關於特留分、贈與、遺囑的真與爭
01
丈夫驟逝,我為什麼要分財產給他兄弟? ?
認識應繼分、特留分的意義與不可違
02
不婚不生,我的遺產只能自動流向坐享其成的姊妹嗎? ?
如何保障同居伴侶?無法迴避的特留分怎麼辦?
03
兄弟姊妹分不平,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四甲地怎麼辦? ?
協議分割或裁判分割,避免遺產變遺憾
04
進了家人口袋的錢,連借都借不回來? ?
預告登記、附負擔贈與,建立安全的親情關係
05
同父異母的弟弟,爭的是一口氣?還是一口袋? ?
預立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顧好最愛的家人
06
遺囑被撕毀,屬於我的那份財產,怎麼討?
遺囑雙保障:妥善蒐藏自書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
07
媽媽不喜歡我太太,無條件放棄繼承,是骨氣?還是嘔氣?
拋棄繼承前,需先掌握全局,避免滿盤皆輸
08
大伯裝傻又翻臉,已逝丈夫出資買的地,我要得回嗎?
土地贈與和代管,白紙黑字寫清楚
09
為姊姊作保賠光所有積蓄,有家歸不得的辛酸誰人知
親人間的金錢借貸,如何建立安全界線?
10
價值觀不再同頻,為養女存錢買房的付出,能回收嗎?
終止收養、終止借名登記,在法理上設下停損
──法律應用問與答:遺囑、繼承、贈與篇
Part 2
未雨綢繆篇
──關於意定監護、預立醫療決定、保險規劃的安與危
11
房子我買的,爸媽我顧的,天邊孝子還要我放棄繼承?
健康時先規劃:失智誰來顧?哪個孩子說了算!
12
當我一病不起,只剩呼吸!救與不救誰決定?
有備無患第一步:預立醫療決定,避免長照磨難
13
當我失智失能,誰能照我心意,代管財產到最後一刻?
有備無患第二步:意定監護契約,避免淪為詐欺羔羊
14
難防不愛的法定繼承人覬覦特留分,那我稀釋遺產可以嗎?
有備無患第三步:善用保險,讓珍愛自己的人受益最多
15
小孩手足不可靠,存了一輩子的老本,放哪才安全?
安養信託:讓養老金按部就班用在對的時間、對的人
16
保險專員傳授:全民須知的保險財產規劃
財富傳承須注意:保險類別、投保年紀
──法律應用問與答: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篇
Part 3
情斷難離篇
──關於離婚協議、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的願與怨
17
給車給房只求離婚,突然翻臉的枕邊人,還能信嗎?
用懲罰條款保障履行條件,避免人財兩失
18
前夫戀愛後,卻砍半女兒生活費,合理嗎?
顧全子女的身心發展,離婚協議也需量身打造
19
丈夫出軌、兒子背叛,沒本錢的我怎麼打官司?
善用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理直氣壯拿回應得
20
連哄帶騙「被離婚」,婚後零收入的我,如何安身?
婚內可提議自由處分金、婚外可要求給付扶養費
21
一場打不完的官司,散盡時間金錢換自由
合法蒐證、慎選律師,協調更勝上法院
22
家暴零容忍,就算少了生活費,也要勇敢說再見
緊握保護令、牢記告訴期間,為受傷的身心討公道
23
大筆我付、小額你出,離婚還要花一半財產當分手費?
離婚關鍵一動作:拋棄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法律應用問與答:夫妻財產制篇
──真實求助與李律師解析:法律應用特別篇
後記
聽故事的一年,找善找義找愛的一年 高愛倫
?
序
推薦序
此處無狀,人性而已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作家
愛如果深厚,行動必定端重。
但這是塞萬提斯在《唐吉訶德》中的句子。
在傳統的儒家文化中,最深的愛,是親情之愛。
透過儒教建立的社會關係,親情如唐吉訶德,一個不可能的溫情,平時框撐著我們,痛時壓下了我們的真實感受。
一個「孝」字,如一條白色的勒巾,死了還勒著你。
自幼學習的讀物。「父親是背影」,學唱的兒歌,「母親如月亮,慈母手中線」,伴隨我們長大。
直到親情有的時候不得不以「真實」的面貌,刺向妳。
你欲哭無淚,你想嚎淘大吼,但怎麼說,都叫「手足」,都是一家子的人。一個大寶蓋?,有時候是遮擋風雨,有時候何嘗不是壓迫呢?
即使走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仍有出色的作家,如此美好的看著家人的離去,「我們只能目送。慢慢地放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相反的我們對愛情的態度銳利多了,婚前協議,財產分別制??我們知道它不是血緣,對這樣的感情,我們的腦袋清醒多了。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沒有「互利」的關係,愛情是不會持久的。
親情呢?
它或許不完全依靠互利,但當利益來敲門時,親情也會脆弱不堪。
可是除了親情外,我們的社會網絡,別無其他的依靠。
儘管撕裂的親情,比比皆是。
於是我們選擇盲目,選擇逃避。好運的,可以在儒教帝國保護下,好好走完這一生。
因利益、金錢、遺產風波產生的訴訟,在家事法院天天召開。
法庭外,親愛的家人,攜手走過。彷彿法庭室內的爭吵,全是中了邪的東西。
不必理會。
直到有一天,應該光彩奪目的親情,變成好像從天而降的暴風驟雨,橫掃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風掃落葉一般,把人的意志連根拔起,把心靈投入萬丈深淵。
你用一雙真誠的眼睛哭泣,但覺得命運不該讓你為此受苦。
我從很久以前,即常常熟背楊絳對人性的敘事。歷經文革的她,看盡人性、親情,她是如此說的吧:
如果你和一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可能是善良的。
如果你和一個人的利益是無關的,他可能是平和但自私的。
但如果你和同一個人突然利益變成是矛盾的,你可能不得不接受他是惡毒的。
第一次見到愛倫,忘不了她的白髮及滿身的色彩。她的世界是來調色歡樂的,她的熱情是來投入她愛及愛她的家人。
她深信不移。
她沒有穿過儒教長袍,儒教卻早已滲入她的血液。
親情或許比愛情深,或許正因為道德的綁架,它的深是綑綁,是傷痕,是拆不掉的身體的一部分。
它比人性複雜,扭曲,有時候也更光輝,動人。
但你們的利益,不可以是矛盾的。
愛情比不上一個鴿子蛋鑽戒,親情呢?比不上一份人人都想得到的豐厚遺產。
祝愛倫幸福。此處若有狀,人性而已。
里爾克的詩句:在波湧中安居,在時間裡不刻意擁有家,打開自己。
守護好自己的邊界和能量。
真愛需要「安排」,親情需要一本法律保障書
蔡詩萍 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不熟法律,但懂人情世故的資深媒體人;很懂法律,但看盡不懂法律者陷落人情世故陷阱的大律師;兩人聯手,寫出了這本可以感嘆,可以深思,可以參閱的好書。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不懂法律的人,常常這樣以為。
不能說錯,但常常與事實不符。
畢竟,懂法律的人,會明白:知道「權利訣竅」的人,要比不懂的人,贏得「更多平等」的權利!
聽起來,是不是很tricky(弔詭)呢!
而事實上,這本書裡,舉出的案例,全都是真實人生日日上映的戲碼。
我相信,兩位作者確實是有感而發,因而決定要聯手合作,幫助一般民眾好好「生前拆彈」的,拆掉「身後」可能的未爆彈。
資深媒體人高愛倫退而不休,寫了好幾本暢銷好看的書,閱歷多了人情世故,她反倒回到源頭,想用文字的鋪陳,去提醒世人:「善良」本身不壞,但在人情世故上,未必都有好報。有時,多斟酌一些,對「人性複雜」多一些防備,或許對自己,對自己鍾愛的人,以及與週遭親人的未來關係,還是好事一樁也說不定。
資深的大律師李永然始終以法律為職志,出版過不少深入淺出的法律著作,在法庭上,在訴訟案件裡,肯定也閱歷過太多「真心換絕情」的案例。但他能一本法律人的初衷,跟資深媒體人合作,希望能以「基本法律常識」,幫助讀者做出「更有智慧的」安排,而目的仍是讓親人間減少對立,多些和平。
我之所以用「tricky」這個英文字,乃因我們往往都以為:親人嘛,有愛就好;親人嘛,關鍵時刻彼此看在親情上,顧及昔日感情,有什麼好爭得臉紅脖子粗?有什麼好形同陌路的呢?
可是,無論是從新聞媒體所報導的豪門爭產,還是這本書裡,所描述的一般民眾如你我,可能陷入的親情迷思、親情陷阱,都在在說明了:如果你有一些法律的常識,如果你願意不嫌麻煩的,在健康時早做一些規劃,在身後不想你摯愛的人遭受親情變臉的損失,那麼「善用法律制度」,「為自己也為家人預作安排」,絕對才是「為了親情好」而最該做的事!
高愛倫是我以前媒體工作年代的老同事,李永然是我與許多朋友共同的老朋友,我們都在人生舞台上,職場經歷上,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此時此刻,是我們反饋自己,可以對這些故事提供答案參照的最佳時刻。
我自己是這樣想,也這樣努力的嘗試著。
很高興看見「我的老朋友們」也都在做這類的事。
歲月悠悠,我們都希望日子靜好。
然而,什麼都不想得深遠些,什麼都不稍稍積極些,那「歲月靜好」這樣的期待,也許根本是奢望!
這本書裡,都是前人「走過路過痛過」的心得,但確實可以為你,為每一位打開這本書的讀者,「披荊斬棘,開出花路」。
為親密關係留有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常言道,「法律是保障知道法律的人」,那麼心理學就是用來幫助深度理解人性的人。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是一本驚世震撼教育的必讀之書。今年四月我剛從有「幸福國度」之稱的不丹旅行回來,當地的簡單純樸讓我印象深刻;對比愛倫姐新書中的諸多故事,金錢對於人性的考驗,其中的複雜、狡詐與貪婪讓人心寒,也彷若天壤之別。理解人心的多變、可能的黑暗面不是要你開始對所有人樹起防衛,而是提早做好心理建設、財務規劃,千萬不要成為一隻把肚皮露出來給大野狼的小白兔。
「所有的不可能本來就慣性發生在信任的關係」是本書中讓我心有戚戚焉、感慨萬千的其中一句話。所有在親近關係中遭遇背叛的人,都在心中無數次飄過這句話,「怎麼可能?!他怎麼會是如此自私、無良的人?」心理治療工作時,不時會遇到有個案正好面臨訴訟的議題,其中的反覆煎熬與痛苦自然是不在話下,也成為心理治療的內容之一。多數人包含我自己都堪稱法律小白,一生沒遇到訴訟最好,一旦面臨訴訟相關的情境,不只被狠狠扒掉一層皮,也踏碎了一地的心,往後的修補曠日費時,甚至還不一定修得回去。
沒有人在結婚當下就體認到未來可能會離婚,並做好相關準備。即使現在的感情再好,你永遠都要有隨時可能離婚的認知。婚姻時常在不知不覺中,削減一個人的風險意識、獨立生活及全方位活好的能力。不履行離婚協議的狀況並不罕見,別忘了約定「懲罰性違約金」,還有和平協儀離婚未滿兩年,卻倒打一耙的「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離婚已經夠折磨人了!透過本書提早具備法律素養,尤其在必要時,能即早尋求專業、認真又用心的律師協助你走過極痛苦的這一程。
對於高齡者來說,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一定要提前做好,尤其是在人清醒、尚未失智時。對於中壯年族群,提前看懂金錢利益對於重要關係人的考驗、關係最壞的可能劇本,才不會活得好傻好天真,賠上自己的後半生。
情與義的背叛,往往最讓人心痛。別讓親密關係中的金錢糾紛成為餘生的夢魘。現代的人真是不容易,不只要防止地面師這樣的外部詐欺,也要慎防「自己人」的背叛與突襲,是活好一生的必備知識。(編按:地面師,利用偽造文書、冒用身分,以騙取土地或房產進行詐騙的人。)
邁入中年的我益發體會到一件事,活得越久,光怪陸離的事就有可能發生更多。身邊的人變了,損傷的不只是信任與情誼,還有後半生仰賴的各種資產。對人性的風險管理,才有長久關係的維持。
本書的閱讀與使用方法,是請你提早「換位思考」,試著帶入故事中的角色,哪些可能是你的未來處境,接著細讀後續的李律師觀點。法律用語或許艱深難懂,對我來說也是,所以多讀幾次是必須。不要逃避,為你的關係預留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保護自己的資產是不容逃避的責任。別讓你的心軟、善良及「合理化」心理機制,有朝一日來反噬你自己。
不再書到用時方恨少。提升保護自己的能力,具備守護資產的遠見,尤其是擁有理解人性及不被金融剝削的智慧。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