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是10公里內的日常變化;
氣象,是大氣層全域的運行模式;
氣候,是長期累積的規律與偏差。
氣象,是大氣層全域的運行模式;
氣候,是長期累積的規律與偏差。
你知道「天氣」、「氣象」、「氣候」有什麼不同嗎?
天氣發生在地表上方十公里的大氣中,決定今天會不會下雨;
氣象涵蓋整個大氣層的各種現象,是預報與觀測的科學語言;
而氣候,則是一地區長期累積下來的大氣規律,
這些是我們面對氣候變遷時,必須理解的核心概念。
當世界的雲在變,風在變,溫度在變,
我們的反應不能再慢了。
《一看就懂的天氣圖鑑(SDGs)》從雲的形成、風的走向、鋒面的推進講起,帶領讀者一步步看懂天氣的變化邏輯,並深入解說氣壓、降雨、颱風、熱浪、洋流與氣候變遷等複雜系統。全書圖解清楚、詞語貼近臺灣用法,還連結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與氣候行動相關的知識,讓孩子與大人都能從日常中培養出「科學素養」與「地球意識」。
這是一本讓讀者看懂天空,也看清未來的圖鑑。氣候行動的第一步,從學會觀察天氣開始。帶著我們釐清各種名詞背後的真實世界,從觀察到理解,從日常走向全球。
本書特色
☆一看就懂,圖解大氣運作原理☆
從雲的形成、風的方向、氣壓與鋒面的變化,到氣候如何長期改變,書中運用大量圖像與清楚標註,幫助讀者真正看懂天空的語言,把天氣現象變成可理解的邏輯推理。
★精準區分「天氣、氣象、氣候」三大概念★
本書清楚定義天氣發生的空間與時間、氣象的觀測範圍,以及氣候的統計特徵,協助讀者建立完整的大氣知識架構,是進入地球科學與環境素養的關鍵起點。
☆連結 SDGs 第13項「氣候行動」☆
從氣候變遷的成因、熱浪與極端天氣,到巴黎協定與WMO等國際架構,書中圖文具體說明氣候如何牽動人類未來,讓永續發展不只是概念,而是可以理解的全球行動。
★不只是知識圖鑑,更是觀察與思考的練習書★
書中處處設計提問與延伸思考,從日常天氣出發,培養孩子主動觀察、提出假設、建立解釋能力,是一本結合理性判斷與科學素養的跨齡閱讀工具書。
☆內容貼近臺灣教材與用語☆
本書特別調整用語與地區案例,補充臺灣常見氣候現象如颱風、梅雨、寒流與焚風,讓孩子與家長更容易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天氣經驗建立連結。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