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經典新版)》
民族主義研究的必讀經典
這本「精彩絕倫」且舉世聞名的著作,探討了人們為何會為了國家而生、而死,甚至殺戮——揭示了民族主義令人意想不到的起源與發展。——《衛報》(Guardian)
《想像的共同體》自一九八三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本書收錄安德森於二○○六年新添的一章,概略檢視了此書所造成的影響,並探討此書在世界各地的出版與反應情況;另外更收錄了二○○三年作者兩篇關於臺灣處境的研討會講稿,以及譯者訪談這位學術大師的深情記敘。
《椰殼碗外的人生》
「為解放而戰的青蛙們,唯有蹲坐在陰暗的半個椰殼底下不動才會失敗。
全世界的青蛙團結起來!」
《想像的共同體》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學術人生自述
是什麼樣的社會、政治、文化與時代背景,孕育、教育並養成了《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的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班納迪克.安德森終其一生都在挑戰他那個時代的紀律、文化、學術和政治的界限。在《椰殼碗外的人生》(A Life Beyond Boundaries)這本書裡,他記述自己人生中智識形成的歷程,如何迎向寬廣的世界,從中感受探索學習語言的樂趣,以及田野調查的重要性、新左派對全球思維的影響力、教書帶來的滿足感和對世界文學的熱愛。安德森同時在書中敘述一九六五年印尼發生流產政變後,他揭發軍方所扮演的角色,結果遭到蘇哈托政權驅逐出境。此外,他也重溫自己最知名,改變了民族主義研究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背後的構思與靈感。
二○一五年安德森修改完本書的校樣後不久,便在爪哇與世長辭,旋即從亞洲湧來大量向他致敬的悼文,顯示安德森的作品將會繼續啟發和鼓舞年輕與年長世代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