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
•? 以兒童為主角,講述一個所有人都能產生共鳴的故事。
•? 故事濃縮在短短兩天,從忠誠共產少年沙夏的視角出發,揭開極權體制下的荒謬與殘酷。
•? 採用第一人稱視角,結合具戲劇張力的黑白插圖,讓歷史事件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個人經歷。
•? 引導孩子思考忠誠、正義與自由的意義,是啟發讀者公民素養的強作。
即使真相被扭曲,也要堅定選擇心中的正義
我的爸爸是英雄,
也是國家安全局的祕密警察,我想要和他一樣。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參加蘇維埃少年軍團。
明天,我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小學生沙夏一心相信共產主義,崇拜領袖史達林,正準備加入少年軍,卻目睹父親被祕密警察帶走,他的生活瞬間崩解了。沙夏堅信父親是無辜的,投靠姑媽卻遭拒,只能強作鎮定去上學,竟然意外的弄斷了史達林雕像的鼻子。沙夏被同學誣陷和告發,更遭到排擠與背叛。為了揪出史達林雕像的破壞者,學校的氣氛近乎恐怖——沙夏漸漸看清,這個他所信仰的體制,隨時都能無情的撕裂他的人生,更開始懷疑過去深信的一切,只是謊言下的泡影。
得獎項目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威廉.艾倫.懷特兒童圖書獎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傑出童書獎
《號角圖書》雜誌 年度最佳童書
好評推薦
葉爾欽帶著讀者,從虛構故事連結到現實歷史,勇敢的探索文明進展中人性與人權的關係,像這樣的作品,臺灣也很需要有屬於自己的一本。──幸佳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是為孩子寫的,尤其作者在書後所說的這段話:
「雖然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過往的年代,但書中主要的問題卻超越了時空。即便在今日,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的無辜人民,為了作出自己認為對的抉擇而遭受迫害,甚至死亡。」?
值得我們去反省與深思,因為當年那股幽魂依然在廣大的世界大地上徘徊不去。唯有徹底消滅它,人們才有希望過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專文推薦
葉爾欽為中年級以上的讀者,創作了這部情節緊湊、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說,內容講述史達林時代,一個生活在蘇聯的忠誠共產黨少年的故事。書中的插圖展現出引人注目的光影藝術。 ──《出版人週刊》
雖然故事發生在短短的兩天內,但節奏明快,當沙夏的天真被現實一層層的剝去,暴露在他及年輕讀者面前,是一個喪失價值判斷的體制。──《號角圖書》雜誌
葉爾欽以炭精筆繪製的插圖與他的文字相輔相成,塑造出沉著的沙夏,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述說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柯克斯書評》
葉爾欽將一個時代壓縮在兩天的事件裡,讓年輕讀者看見一個善變且極須戒備的極權主義國家生活。──《華爾街日報》
*閱讀年齡:9歲以上
*有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