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革命才是反抗,從弱者視角重新理解日常中的抗爭
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詹姆斯.斯科特
開創抵抗研究的經典之作
其《支配與抵抗的藝術》《國家的視角》等關鍵著作的核心起點
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詹姆斯.斯科特
開創抵抗研究的經典之作
其《支配與抵抗的藝術》《國家的視角》等關鍵著作的核心起點
面對懸殊的高壓霸權,革命必定流血,挑戰招致反噬,難道從屬者只能坐以待斃?
如果只期待轟轟烈烈的革命,必會錯過這些微小卻無處不在的抗爭。
無法公開反抗,那就將抵抗融入日常的點滴之中,
說閒話、假意順從、不合作和拖延偷懶、順手牽羊,或暗中破壞──這些,都是「弱者的武器」。
專業推薦 ▎
何明修? ?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宋世祥?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林開世? ?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林浩立? ?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鄭紹鈺? ? 哈佛經濟系博士生
「詹姆斯.斯科特學術歷程的轉折點,抵抗研究的開山之作。一本奠基於兩年田野調查的民族誌,細緻地描述了馬來西亞農民在綠色革命的轉型期,如何務實謹慎地對新興的資產階層發動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微小抗爭。從弱勢者的觀點出發,反對虛假意識的概念以及革命霸權的理論,堅持基本物質生活與生命尊嚴的重要性。二十世紀社會科學界的經典,推薦給所有懷抱著社會改革理想的人。」──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
在馬來西亞農村進行兩年的田野調查後,斯科特以詳實的民族誌書寫,描繪經濟轉型過程中,根植於村莊的社會互惠模式受到資本經濟邏輯的滲透而逐漸式微,亦細緻呈現面對日益嚴峻的生計壓力,農民的具體處境和如何回應經濟霸權者,由此提出另一種觀看政治的視角──「日常抵抗形式」,揭示從屬階級在不公開反抗、組織革命的情況下,透過隱蔽而迂迴的論述和行動,盡可能不損及自身地在壓迫性的結構中進行自我防衛和抵抗。
這是一場扎根於日常生活的持久抗爭,表面的秩序下實則潛藏著無聲的對抗,抵抗那些試圖從他們身上榨取勞動力、糧食、稅收、租金及利益的人。農民在公開場合展現「最低限度」的問候和禮物,以忙碌為拖延藉此偽裝罷工……他們運用心照不宣的默契和非正式的社會網絡,採取不易察覺的低姿態,用象徵性的順從換取實質上的不合作,以此對抗難以正面挑戰的體制,同時避開集體反抗所帶來的高風險。
正是數以千計個體的不服從與逃避行為──而非起義、法律訴求或政治壓力,農民經典地展現了從屬者的政治存在感。因此,凡欲公平看待和理解從屬者作為行動者的權力關係研究,都必須重新思考這些潛藏於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抵抗形式」。
斯科特在麥田 ▎
- 反穀:穀物是食糧還是政權工具?人類為農耕社會付出何種代價?一個政治人類學家對國家形成的反思
- 國家的視角: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
- 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從生活中的不服從論自主、尊嚴、有意義的工作及遊戲
- 支配與抵抗的藝術:潛藏在順服背後的底層政治,公開與隱藏文本的權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