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第五版)

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第五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87014
簡楚瑛
心理
2025年9月11日
150.00  元
HK$ 142.5  






ISBN:9786267787014
  • 叢書系列:幼兒課程與教學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幼兒課程與教學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第五版的重點:

      一、針對0 ∼ 3歲幼兒之課程模式的介紹與探討。



      二、將幼教課程模式的分類更新與細分為五類。

      1. 第一類「嬰兒與學步兒保育課程模式」,包括:蒙特梭利嬰兒與學步兒(0∼3歲)的課程模式、Pikler和RIE模式、PITC模式。



      2. 第二類是「有理念、理論基礎,以及提供課程目標與內容之規劃原則的模式」,包括: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



      3. 第三類是除了有第二類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具有師資培訓課程、師培體系或是有全球性質幼教專業團體、基金會的模式,包括:河濱街課程、高瞻課程等模式。



      4. 第四類是除了第三類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提供課程框架、具體之學習設備、材料資源的規範、示例的模式,包括:華德福課 程、瑞吉歐課程、IB課程。



      5. 第五類是除了有第四類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具有學生用的教材、設備和教師用的教學指引的模式,包括:蒙特梭利課程、直接教學課程、金字塔課程等模式。



      三、 於每章結束後提供「討論與分享的問題」,提供教學者可以作為作業或是運用來養成學生整合與分析所學,並學習反思與學習遷移的應用與習慣。



      四、 運用QR Code 方式,連結與文本有關的影片或是文章。提供讀者更具體、更多元方式去理解各課程模式。

    ?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

    第二節 課程與教學關切的問題

    第二章 課程模式的定義、要素與發展簡史

    第一節 課程模式的定義

    第二節 課程模式的要素

    第三節 幼教課程模式發展簡史

    第三章 選擇課程模式的指標



    第二篇 各式幼兒教育課程模式

    Part 1 嬰兒與學步兒保育課程模式

    第四章 嬰兒與學步兒師資培育課程與幼兒課程

    第一節 蒙特梭利嬰兒與學步兒(0∼3歲)的課程

    第二節 Pikler和RIE的模式

    第三節 PITC課程

    Part 2 有理念、理論基礎,以及提供課程目標與內容之規劃原則的模式

    第五章 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

    第一節 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的內涵

    Part 3 有理念、理論基礎、課程目標與內容之規劃原則,以及有師資培訓課程、體系或是有全球性質幼教專業團體、基金會的模式

    第六章 河濱街課程模式

    第一節 河濱街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河濱街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河濱街課程模式的內涵

    第七章 高瞻課程模式

    第一節 高瞻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高瞻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高瞻課程模式的內涵

    Part 4 有理念、理論基礎、課程目標與內容之規劃原則、有師資培訓課程、體系或是有全球性質幼教專業團體、基金會外,還提供有具體之學習設備、材料資源的規範、示例的模式

    第八章 華德福課程模式

    第一節 華德福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華德福幼教系統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三節 華德福幼教系統的課程內涵

    第九章 瑞吉歐幼兒教育系統與其幼教課程模式

    第一節 瑞吉歐幼教系統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瑞吉歐幼教系統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三節 瑞吉歐幼教系統的內涵

    第四節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實施程序、教師角色與案例

    第十章 IB課程模式(又稱國際預科證書課程模式)

    第一節 IB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IB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IB課程模式的課程框架與內涵

    Part 5 有Part 4的條件外,還有學生用的教材(教科書)、教�學具、設備和教師用的教學指引的課程模式

    第十一章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

    第一節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三節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課程框架與內涵

    第十二章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

    第一節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的內涵

    第十三章 金字塔課程模式

    第一節 金字塔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

    第二節 金字塔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金字塔課程模式的內涵



    第三篇 課程模式落實案例的探討

    第十四章 蒙氏課程與方案課程實例:讓課程與教學看得見

    第一節 課程結構的定義

    第二節 課程結構實例:蒙氏課程

    第三節 課程結構實例:方案課程

    第四節 課程發展實例:蒙氏課程的發展

    第五節 課程發展實例:方案課程的發展

    第十五章 課程發展、課程決定與教師教學關係的實例探討

    第一節 課程發展與課程決定:以「動物園」方案為例

    第二節 教學上兩難的問題

    第十六章 課程模式、教師角色與「以幼兒為中心」理念的實例探討

    第一節 班級裡師生課室言談案例之分析

    第二節 討論與省思



    參考文獻





    第五版序



      經由近40年歲月對課程相關議題研究的經驗,筆者更深刻地體會到課程模式對學生學習品質的價值性、對教師教學的意義性,也慢慢地看到介紹與探討各個課程模式具備的內涵時,不應只限於其自身的內涵而已,還應該包括:該課程模式是否具有協助課程落實的其他環節與條件,例如,是否有師資培訓系統1以協助使用該課程模式的師資能配合該模式的理念與做法,是否也同時開發了可以協助教師教學時需要的材料或是資源,還是只提供了課程開發的原則;是否開發了可以搭配理念之學生用書與教師教學指引(俗稱的「教科書」)等相關的配套措施,這些配套措施對教學與學習品質的意義性如何?這些問題是筆者不斷研讀、探索後的發現,遂興起再次修改《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的念頭。



      第五版修改的重點有四個方向,說明如下:



      一是,增加與刪除了一些幼教課程模式:一則因為幼托整合後,幼兒園與托兒所合併,這些機構裡收2歲的幼兒;再則,少子化後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對早教重視的程度加強了,因此第五版增加了Part 1「嬰兒與學步兒保育課程模式」篇章。



      第五版的課程模式以學術研究、實務界常提到的幼教課程模式為主,沒有想涵蓋周全的介紹與探究所有的幼教課程模式,例如,學前融合教育模式、多元文化幼教課程模式等,就不在本書範圍內;同時,直接跟信仰有關的課程模式在應用上屬於冷僻的模式,在第五版中就予以刪除了;在第五版中也刪除了〈安吉遊戲教育〉,希望未來有機會單獨探討課程與遊戲間不同形式之遊戲課程,其中包括近來國內推動的區角遊戲、安吉遊戲課程以及其他形式的遊戲課程。



      二是,依據各課程模式外圍條件的不同,將幼教課程模式的分類更新與細分為五個部分:除了Part 1 是針對0∼3 歲幼兒課程模式的探討外,Part 2至Part 5內容是以3∼6歲為主。



      1. Part 1「嬰兒與學步兒保育課程模式」,包括:蒙特梭利嬰兒與學步兒(0∼3歲)的課程模式、Pikler和RIE模式、PITC模式。



      2. Part 2是「有理念、理論基礎,以及提供課程目標與內容之規劃原則的模式」,包括: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



      3. Part 3是除了Part 2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具有師資培訓課程、師培體系或是有全球性質幼教專業團體、基金會的模式,包括:河濱街課程、高瞻課程等模式。



      4. Part 4是除了Part 3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提供課程框架、具體之學習設備、材料資源的規範、示例的模式,包括:華德福課程、瑞吉歐課程、IB課程。



      5. Part 5是除了Part 4模式有的元素外,還加上具有學生用的教材、設備和教師用的教學指引的模式,包括:蒙特梭利課程、直接教學課程、金字塔課程等模式。



      三是,於每章結束後提供「討論與分享的問題」,提供教學者可以作為作業或是運用來養成學生整合與分析所學,並學習反思與學習遷移的應用與習慣。



      四是,運用QR Code方式,連結與文本有關的影片或是文章。提供讀者更具體、更多元方式去理解各課程模式的樣貌;更多實踐性影片以呼應、補充本書比較理論性的書寫內容。有些資料是英文的,但網站會提供是否要翻譯的選項,讀者只要在有需要時點選翻譯,該資料就會成為中文資料,是很有用的、可繼續深度探究的資源;同時,有些影片下面會將影片分解,告知某個重要時間段講些什麼重點,這有助於焦點式主題的尋找,可依焦點式、重點式方式閱讀或是可以看整個影片。



      本書寫作的首要對象是幼教職前、實習階段學生,以及在職場上工作的在職幼教教師;但有關連結性資料與討論與分享的問題,研究生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延伸做主題性深入的研究。



      本書提供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內容,第一篇的第一章到第三章是針對課程、教學與課程模式之基本定義、研究發展史與選擇課程模式時的參考指標等問題做一個初步的說明;第二篇就開始針對各個幼教課程模式的發展源流、理論基礎與基本內涵做介紹與說明;第三篇以蒙氏及方案課程為例,說明課程模式落實時,在教室教學情境脈絡下,教師面臨之決策的問題、難題,以及與理論間的對話。



      針對如何使用本書,分別依三種使用者提供建議。



      1. 對於職前、實習階段的學生教師或是在職進修的教師:為了避免學習內容受到筆者提供內容形式的侷限性(限於文字的),可以多運用QR Code提供之影片來協助自己更理解各個課程模式的內涵。



      2. 針對研究生:建議綜合、分析本書寫作內容與QR Code提供之影片與文章後,會有助於更有效能的選擇與決定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主題。



      3. 針對大專校院教授與課程模式相關之教授們:本書因為加了QR Code提供之影片與文章後,對授課之廣度、深度、延伸性的彈性加大了,對個別化教學特別有用;同時,這版本加了「討論與分享的問題」的部分,可以依據學生的程度、未來的出路與興趣來選擇或是修改題目,讓學生做深入或是廣度上的探究,然後再群體的分享,如此應可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



      此書得以修版到第五版,要感謝很多人,包括:在我幼教行旅中,成就我、協助我的師長、同學、學生、朋友與家人;在我寫作過程中,提供場域或是幫助我更深入了解各課程模式的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特別是曾任World Organiz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OMEP)世界主席孔美琪博士,提供IB系統的資料(第十章);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創辦人胡蘭女士多年來提供研究場域,供筆者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第十一、十四章);J. J. van Kuyk博士提供金字塔課程資料(第十三章);國立臺灣大學附設幼兒園園長戴曼女士與老師們提供研究場域,供筆者進行相關方案課程的研究工作(第十四、十五、十六章);也很感謝過去使用《幼兒教育課程模式》這本書的學者、學生與實務工作者,由於您的使用,才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得以延續;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與本書的責任編輯高碧嶸女士,費心地協助本書的修改與出版。



      筆者才疏學淺,雖盡心寫作,但難免會有疏漏、錯誤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能不吝指正,讓筆者有修改之機會。


    簡楚瑛 謹識

    2025年8月




    其 他 著 作
    1. 幼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務
    2. 幼兒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第三版)
    3. 幼兒園課程發展(第二版):理論與實務
    4. 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第四版)
    5. 幼兒語文教材教法
    6. 幼兒教育課程模式
    7. 幼兒教育與保育之行政與政策(歐美澳篇)
    8. 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