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和孩子一起玩藝術感統遊戲:動一動,揉捏撕刷塗剪,玩出孩子的 七感統合力╳肢體協調力╳情緒表達力╳創造想像力╳親子互動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34304
OFun遊戲教育團隊,呂冠廷,簡宛瑩,柯冠伶
新手父母
2025年10月02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7534304
  • 叢書系列:好家教
  • 規格:平裝 / 200頁 / 23 x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好家教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對孩子來說,創作的過程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大人應該以觀察+陪伴+溫柔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的世界,用藝術創作來引導孩子的內在情緒,以利增進親子關係。
    ??? ?以科學為基礎的藝術遊戲提案,促進孩子的感官發展。

    ??? ?結合線畫╳雕塑╳顏料╳紙類與特殊材質╳環保材料╳大自然素材等6大媒材,讓孩子透過揮灑顏色、線條、形狀來表達情緒。

    ??? ?塗抹顏料、剪貼拼圖、揉捏黏土的過程中,運用視覺、觸覺、動覺等多種感官,促進孩子的大腦與身體的整合。

    ??? ?揉黏土、撕紙、刷顏料,藝術╳感統╳親子互動全方位活動,刺激手部觸覺與大小肌肉,提升孩子肢體協調,增進親子互動。



    〔本書適用〕

    2∼10歲家長、老師、治療師及所有在孩子生命中付出心力的夥伴



    〔如何使用本書〕

    觀察、陪伴,再用溫柔的方式理解孩子的世界。
    1.尊重接納>>創作沒有對錯,給予尊重與接納,是陪伴最溫柔的方式。

    2.觀察提問>>用好奇的眼光及溫柔的方式走進孩子的世界。

    3.提供多元的媒材>>準備簡單但多元的媒材,讓孩子自由探索與發揮。

    4.建立安心的環境>>創造安心創作的角落,讓孩子自由表達情感和想法。

    5.鼓勵孩子反思>>創作結束後,跟孩子一起聊作品,學習認識自己。

    6.一起創作的快樂>>和孩子一起動手創作作品,共享過程。

    7.尋求專業協助>>如果對孩子的情緒或行為感到擔心,別忘了可以尋求專業資源。



    〔推薦人〕
    王秀娟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

    牛廣妤 小樹職能治療所所長

    紀 ?昀 童伴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

    吳芊儀 (花花園長)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

    姜春年 (春捲老師)藝術統合教育研究會

    陳姿羽 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家愷 特殊教育-廢慢老師 ?

    陳 ?婧 Tracy 七感遊戲教養師資培訓師

    黃彥鈞 職能治療師?

    廖家恩 兒語日常 語言治療師?

    趙啟傑(小傑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1〕讓孩子在藝術裡生長�邱英浩

    〔推薦序2〕在框架中給予孩子自由�駱郁芬

    〔作者序1〕讓感官在日常流動,讓陪伴在創作裡延續�柯冠伶

    〔作者序2〕在創作裡,遇見陪伴孩子的?柔力量�簡宛瑩

    〔作者序3〕讓藝術作為橋樑,成為孩子的最佳玩伴�呂冠廷

    〔如何使用本書〕陪伴孩子創作的角色與態度



    Part1:親子共感的藝術旅程:用創作打開感官 ?用陪伴連結關係
    生活,即是藝術

    感覺統合無所不在

    陪孩子玩藝術,玩出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推薦序 1〕讓孩子在藝術裡生長

    文│邱英浩 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在現代社會快速變動、資訊爆炸的環境下,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如何陪伴、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是所有家長與教育者關注的議題。很高興有一本以藝術治療、感覺統合角度出發的書籍,以遊戲玩樂的方式提供一劑陪伴孩童成長的良方。

    藝術是人類的本能表達,對於尚未熟悉語言的孩子而言,感官的刺激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以遊戲為媒介進行創作是表達情緒、釋放內在的最佳途徑。透過創作,親子能建立起超越言語的交流方式,家長能在陪伴的過程中以接納、同理的心態,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進而發現孩子更多元而獨特的成長面貌。

    作為建築出身的教育者,我了解藝術創作與材料媒介對思維啟發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的六大類媒材──線畫、雕塑、顏料、紙類、環保材料及大自然中的素材,讓我想到本校曾協助辦理世界設計之都系列活動,讓國中、國小的孩子以校園角落改造為主題進行發想。小小建築師們利用各式材料讓天馬行空的想法具體呈現,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創造力。這樣的經驗,與本書的理念不謀而合,只要給孩子一個具有安全感的空間、接觸合適的媒材及適切的引導,創作會成為孩童與外界建立關係的絕佳橋梁。

    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愛玩、願意學習如何與孩子一起玩的家長與老師,希望為您帶來教育上的靈感,也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在藝術中盡情創作、自由生長。



    〔推薦序 2〕在框架中給予孩子自由

    文│駱郁芬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身為兒童臨床心理師及二寶媽,我十分喜歡看見孩子進行各種嘗試、把自己弄得髒兮兮,例如我們家哥哥熱愛使用工具創作,也熱衷收集各種自然素材,進行這些遊戲時的他們臉上掛著的笑容,總是最動人的。

    然而身為框架中長大的「乖小孩」如我,太習慣依照規則做事,有時會擔心自己想像力、創造力不夠豐富、藝術涵養不足,無法陪著孩子進行更多彩的藝術探索,錯失了創作能量最奔放不受拘束的兒童期。

    帶著這樣的擔心,看見這本書的書稿時簡直如獲至寶。兩位作者以我所熟悉的兒童發展階段概念為基礎,整合了藝術治療專業,讓家長和兒童工作者能按圖索驥,為孩子準備合適的環境,並陪著他們自由創作。

    我特別喜歡書中很清楚地給予家長指引,例如在孩子完成創作時可以給予鼓勵的方式,以及可以陪孩子進行的不同類別遊戲內容等。我也十分認同兩位作者在這些指引背後,對兒童發展所抱持的觀點,包含在框架中給予自由,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藝術治療的目的不是分析孩子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反映成人與孩子的關係和歷程等。這些都與我在臨床工作中的概念非常契合。

    迫不及待看到這本書的出版,期待能跟著三位作者的腳步,與孩子一起在藝術中進行感統遊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