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578825
路易斯.蘭卡斯特
李苑嫣,林寧靜,黃馨玉
佛光
2025年9月19日
107.00 元
HK$ 96.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4578825
叢書系列:
佛光教理叢書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佛光教理叢書
分
類
人文社科
>
當代思潮/哲學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自我與他人:對主體性、移情同感和羞恥的探究
史思之間: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轉型論集(平裝)
覺 Beyond Mind
順生論
舌尖上的哲學:我吃故我思
內
容
簡
介
在失序的世界裡,找到安住的力量。
人間的境遇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
我們無法避免經歷生、老、病、死,
每一階段皆伴隨挑戰與試煉。
該如何理解這樣的生命處境?
又該如何尋得心靈的歸宿?
國際知名佛教學者路易斯?蘭卡斯特,
於本書深入探討人類存在的本質,
聚焦後疫情時代與人工智慧浪潮的衝擊,
剖析人們所面對的內在矛盾與外在壓力。
他以佛法智慧回應人生的根本困境,
為橫跨古今的生命難題尋求出路,
延續佛陀對人世間的深刻關懷與思索。
?
目
錄
致謝.................008
推薦序一? 摘錄自《星雲大師全集.參學瑣憶》 星雲大師.................012
推薦序二? 家師的老朋友? ?心保和尚.................015
推薦序三? 跨越時空的友誼與智慧? ?慈惠法師.................017
推薦序四? 一位堪稱當代菩薩的長者? ?謝明華.................023
譯者序.................026
自序.................030
前言? 人間境遇.................034
第壹章? 理解人類的處境.................052
第一講? 變動中的世界.................053
第二講? 脆弱而共生.................086
第貳章? 諦聽生命的真相.................094
第三講? 疾病.................095
第四講? 老年.................108
第五講? 死亡.................120
第六講? 寂靜.................126
第參章? 省察自我與行為.................136
第七講? 事因.................137
第八講? 空性.................154
第九講? 行為.................168
第十講? 自我.................180
第肆章? 回應世界的挑戰.................194
第十一講? 欲望.................195
第十二講? 種族主義.................211
第十三講? 疫情時代的佛教.................215
第伍章? 邁向覺悟之路.................232
第十四講? 覺悟.................233
第十五講? 輪迴轉世.................246
第十六講? 放下執著.................254
第十七講? 悲心.................266
結語? 緣起於言,承續於行.................278
附錄? 面對痛苦與困境的深度對話.................282
1.《今日心理學》訪談(一)
──二?二三年十二月,Dr. Chris Gilbert.................283
2.《今日心理學》訪談(二)
──二?二四年一月,Dr. Chris Gilbert.................290
3. 訪談錄:教授的日常與學術人生
──二?二一年七月,美國西來大學宗教學系學生.................297
?
序
自序
多年來,正因無數人的支持與協助,引領我一路前行,最終將這些年的線上講座付諸文字,彙編成冊,化作此書。科技的飛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回想當初,在美國西來大學架設互聯網時,湯姆.尼克爾(Tom Nickel)不僅負責技術搭建,還以極大的鼓勵與支持,促使我首次嘗試線上講座。此後三十年間,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藍效農先生(Howie Lan)始終提醒我,數位時代的浪潮如滾滾洪流,令人目不暇接。
另一方面,我對於分享個人心路歷程一向有所保留。這種態度源自一種傳統理念:學者的職責應專注於文獻研究,追求客觀性是學術探究的最高準則,而帶有主觀性的見解,似乎在學術刊物中無法立足。
在新冠疫情期間,我搬至洛杉磯西區的太平洋帕利塞德斯(Pacific Palisades),與姊姊歐拉.佩爾頓(Ora Pelton)共度封控期。每日的社區散步成為我的運動方式,也因此結識了電影製片人托馬斯.哈蘭(Tomas Harlan)。他鼓勵我以更加坦然的態度,直面內心世界,探索那些長久以來隱而未發的思緒。這份啟發促使我深思,如何將埋藏心底的想法與他人分享。而其中一次重要的突破,發生於早前的一次雪梨之行。當我與SienaDune Buchanan(西耶娜.杜恩.布坎南)沿著海灘漫步時,我們展開了一場充滿啟迪的對話。她引導我重新審視「感恩」在學術旅程中的價值,並使我切身體會多年來受到鼎力扶持的深遠意義。」
後來,由於新冠疫情導致校園封閉,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Dr. Minh-Hoa Ta)與宗教研究系主任米洛.釋迦教授(Dr. Miroj Shakya)邀請我在線上開展系列講座。隨後,美國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也安排我為佛光山信眾組織──國際佛光會(BLIA)進行講座。校長與住持皆鼓勵我在講座中融入更多個人經歷與內心體悟,這對於我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作為《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編輯,在過去六年間,我與翻譯團隊深入探討了無數佛教教義的核心議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以及國際中心知悅法師的帶領下,這部長達八卷的《佛光大辭典》英文版即將問世。這些深入的交流為我提供了探討佛教思想的寶貴契機,令我受益良多。
在準備講座過程中,我的姊姊始終是我的第一位聽眾。我十分仰賴她的回饋,來確認我的內容是否清晰易懂。憑藉她多年從事團體與治療工作的豐富經驗,她的建議對我而言彌足珍貴。每當獲得她的肯定後,我便能更自信地投入每一場演講。然而,由於疫情的限制,我只能在太平洋帕利塞德斯的居所完成講座,而缺少與現場聽眾的互動,著實增添了不少挑戰。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