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25週年紀念版】銀簪子:《造山者》導演和她的父親,以及那個大時代的深情對話

【25週年紀念版】銀簪子:《造山者》導演和她的父親,以及那個大時代的深情對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330787
蕭菊貞
大塊文化
2025年10月02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4330787
  • 叢書系列:Mark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5 x 20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rk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作者自序

    推薦語? 李安

    推薦語? 侯孝賢

    身是眼中人——蕭菊貞的浪漫與執著? 鴻鴻

    我們的父親母親? 聞天祥

    生猛又細膩的蕭菊貞? 陳博文

    數字正在滴滴倒數——蕭菊貞的銀簪子? 駱以軍





    家族?

    結婚這檔子尷尬事?

    銀簪子?

    想家

    開麥啦!

    拍自己的家人好難?

    騾子老爸?

    周伯伯?

    災難?

    人群恐懼症?

    屏東榮民之家?

    紅色?

    殘酷——必要之過程??

    凝視?

    不肖的女兒?

    差點要命的車禍?

    準備回老家?

    九二一?

    海的那一邊?

    大家好!?

    憂鬱的三伯

    殘破的老屋

    簪子不在家

    離別

    啊∼

    金馬獎之後,妳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麼?

    噩耗

    再一次回到榮民之家

    聽寫員——老爸

    或許,我太年輕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首映

    獻給父親和榮民伯伯們

    周伯伯走了

    謝謝收看!?

    後記

    導演於是說

    都是妳!該打三十大板!——蕭政賢



    附錄:《我的人生手稿》? 蕭政賢

    自序

    第一章? 成長路

    第二章? 鄉情、親情、餘年

    ?





    自序



      這是一篇對我來說,太熟悉卻又極難下筆的序文。二十五年前這本書的誕生,是因為我拍了《銀簪子》這部紀錄片,引起社會上不少迴響。一方面是議題,在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浪頭下,外省老兵成了一種尷尬,在政治論戰上常成為箭靶,負面標籤讓這群人面臨極大的恐慌。就連我拍這題材,也遇到不少質疑。「當社會上想遺忘他們,妳為何還要強留下記憶?」這話讓我至今難忘。另一方面,也有人好奇的是,我怎麼敢讓紀錄片上院線,這在國片谷底的二??一年,也是另一種的瘋狂吧!當時衝動地在真善美戲院上映一週的舉動,嚇壞不少電影圈的朋友。而且自己當時年輕氣盛,一張公關票都不給??沒想到,還幾乎天天滿座。這些創作過程和心境,我都把它寫下來了,就是這本《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我很清楚,我拍的是一群經歷大時代的人,因為戰爭而顛沛流離,因為離散而想家,因為在台灣落地生根,而在這片土地上有了生命的的延續。



      二十五年後這本書能再版的因緣,是因為父親辭世了。這一年,他正好滿百歲。父親一直是由我照顧,最後在醫院加護病房的三個禮拜時間,每天早晚我也全勤去幫他按摩,跟他說話互動,鼓勵他也安慰著我自己。面對生命終點,就算知道年老不可逆,就算知道人生終有離別,但有誰能真的準備好而輕輕放下呢?好難,真的難。病情危急時,我告訴醫師不要讓他再受病苦,但稍一好轉,我又好希望讓他留下來陪我,我們再一起生活。還記得他好轉的時刻裡,我曾這麼告訴他:「菩薩說你任務未了,還要留下來和我繼續奮鬥。爸爸,我們發大願,身體康復了,我們一起寫書,一起幫助人好不好?」他看著我,不搖頭也不點頭,只是雙手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一直上下搖動著,這是我們平常互相加油時的動作。我知道他愛寫字,也喜歡寫文章,所以我以此激勵他。但他其實知道,自己已經沒力氣繼續陪我了。



      看見父親的虛弱,除了不捨之外,那段時間我也不禁反覆地想著,父親當年經歷戰火時,還是個年輕學生,如今都已滿百歲,更象徵了這群第一代老兵的時代,是真的要走入歷史了。細算時日,父親這代人生活在台灣七、八十年,他們這群底層的外省老兵,一點沒沾上權貴好處,卻是背著戰爭的傷痕,獨自在這島上求生存。在我年少成長的記憶裡,他們因為孑然一身沒有依靠,而必須處處勤儉維生,因為孤單而必須偽裝得更倔強不讓人欺負,這一直是我在父親和那群伯伯們身上嗅到的氣息,那是一個專屬那個時代的氣味。直到我長大了,甚至是有能力照顧他後,才讓他可以卸下心房安心養老,那味道似乎才慢慢飄散。



      年老後的爸爸,像是終於放鬆的老小孩,少了脾氣,沒了倔強,常常笑臉迎人。喜歡寫書法,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又好學。小時候,他愛買書給我看;他老了後,換成常要我帶他到書局買書。這是我對蕭老爹的印象。後來,他看我在媒體上寫專欄發表文章,他也想學電腦寫寫字,於是我幫他買了電腦。快八十歲的他,還曾經努力想學注音符號,自製學習板,沒想到後來失敗了,因為鄉音太重,發音不標準拼音自然也不準。但他還是靠著蒙恬筆在網路上寫文章寫出了一方天地,經營起了「蠢才老爹」的部落格。有好幾次,文章被《聯合副刊》選上了刊登,他好開心。我這才發現,老爸是老文青,文筆真好。其實若不是當年遇上戰亂,我常想他應該也是會走上文藝路線的時代青年吧!



      於是我為了給他晚年有生活目標,開始鼓勵他寫下自己的人生故事。結果慢慢累積,竟然還寫了超過十萬字。於是在他九十三歲那年,我把老爸的文稿編整成了《我的人生手稿》一書出版。隔年又將他的古詩詞創作集結,再出版《南濱詩詞集》。



      可愛又優雅的蕭老爹,是我許多朋友和工作夥伴對父親的印象。雖然偶爾在夜深人靜時,他也會沮喪地跟我說,我的朋友都一個個去世,現在已經沒有朋友了。我知道他感傷,但我總是跟他說,我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你跟大家結好緣,就是擁有更多朋友。所以我試著鼓勵他寫書法或創作吉祥話的詩詞送人,相信很多我的朋友們都收過蕭老爹寫的春聯、書法字,甚至是以個人名字當藏頭詩的創作。每一次,老爸可都是非常認真地對待。後來想想,這也是他的晚年修行。



      關於老的修煉,爸爸貫徹在日常生活中,他堅持每天負責洗碗,直到九十多歲後,雙腳站不穩後才作罷。因為他不要成為一個沒用的老人。他吸收健康資訊,對於日常飲食生活非常節制,我完全自嘆不如。有一次他不經意地說,把自己照顧好才不會拖累我。其實面對衰老真不容易,這點我有很深的體悟。父親母親都是我的生命老師,他們的衰老讓我學習也見證了身心的變化,我們一起生活、互相照顧,讓我有更多機會了解老人的需求與脆弱。這點滴的經驗,讓我好幾次起了衝動,應該要寫一本關於老人的書,如何優雅的變老之類。但每每提筆又作罷,因為我知道還有一個大功課(魔王)在前方等著我們,就是如何說再見。



      還記得,我每次出門工作,不管何時離開家裡,無論多早多晚,他一定都到門口送我,揮手道別。看著我開車離去後,他才會走進家門。這一堅持直到他體力衰退坐輪椅後,我才要他在客廳說再見就好,別出門了。我知道他心裡一直藏著一道傷痕,那是他年輕時離家上南京考大學時,怎麼都沒想到,車站一別,就再沒有機會跟媽媽見面。四十多年後再回老家時,只落得墳上跪泣??所以他每一次總是要帶著笑容跟我揮別,重複重複地提醒著:「小心開車!不要趕,慢慢開。到了打電話回家。」有好幾次,也會讓我一陣酸楚湧上來,離別的痛,到底是怎麼樣的滋味啊!



      最終,父親在今年八月還是安詳地離開了。



      我在病榻前許願,要和父親一起寫書的約定是沒有機會實現了,這讓我好幾次在夜裡想起來,總是難過得忍不住落淚。但老天很慈悲,沒想到竟然因緣俱聚,轉了一個彎,讓這個小小的願望換了一種形式完成。感謝郝明義董事長到靈堂為爸爸祝福時,因為收到了我送他一本父親寫的《我的人生手稿》,再加上我告訴他,想辦《銀簪子》的特映會來紀念父親與那一代的老兵們。他一聽立刻就抬頭問我:「妳之前那本寫《銀簪子》的書,要不要再出版呢?也可以收錄部分蕭爸爸的文章,這樣好嗎?」乍聽,我一時還不可置信,這本已經絕版的書有機會再版嗎?爸爸的文章可以一起出版嗎?



      「當然好!太好了!」



      當下我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我清楚知道這不只是為了紀念父親,更是我心頭一直有個聲音,「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這群第一代過海來台的老兵們,他們落地生根在台灣的足跡與奮鬥,已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了。看待這段歷史不應該只有政治的標籤,也不該以偏概全的否定他們的努力,如何回到人的本位,回到這座福爾摩沙島在四面環海中所湧現的包容與再生的力量,如何展現族群間多元尊重的台灣價值,總有機會好好地說吧!



      感恩,這一切好緣!




    其 他 著 作
    1. 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
    2.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美食、人性與慾望的浮世對話
    3. 故事的秘密:寫在劇本之前的關鍵練習
    4. 我們這樣拍電影
    5. 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
    6. 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
    7. 大毛&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