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令人著迷的「小黃點」
廖瑞文 (信誼基金會營運長兼體驗長)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他很大膽、很前衛、很單純也很迷人,然而,這樣的一本書,是不是能為市場所接受呢?我心裡是有一點懷疑的。而這樣的遊戲,用「書」的形式表現,能比在iPad或是電腦上的遊戲方式,來得更吸引孩子嗎?當我帶著這本有趣的「書」,和孩子一起共讀後,這些疑慮完全不存在了,我看到一雙雙發亮的小眼睛,等我翻開,等著看他用那胖胖的小指頭所施的魔法,翻開下一頁,驚奇的雙眼、燦爛的笑容,充滿自信的等著,等著我給他下一個提示與指令,那樣的聚精會神,就這樣我們一起說、一起玩這個故事,跟著孩子的反應和故事的節奏,一遍又一遍百玩不厭。
是啊!人的互動,不是絢麗的動畫所能夠取代,這當中眼神的的交流,速度與節奏的掌控與變化,讓故事每一次都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Herve Tullet的作品,原書名是 Un Livre,是「一本書」的意思,英文版的書名改為 Press Here(按這裡),而日文版的書名則是「?????????」(圓圓圓的書),從這些翻譯的書名,你猜得出來,這到底是一本怎麼樣內容的書嗎?
法文版的書名,強調它是「一本書」,想引發好奇,而英文的書名,希望把遊戲性帶出來,日文書名則強調故事的主角;不難想像我們在決定中文的翻譯書名時,有多麼得難以抉擇了,我要怎麼把她介紹給台灣的孩子和家長呢?
經過很多的討論,我們最後決定用故事中淘氣的主角「小黃點」來命名,讓孩子跟著小黃點進入想像的遊戲派對裡,這本具有魔法的互動書,看起來簡單卻不簡單,爸媽念著書中的指令,孩子跟著指令,壓一壓、搓一搓、搖一搖……,書中的點點蹦啊跳啊的跑出來,邀請孩子參加這場點點派對。
簡單的紅、黃、藍三個顏色,卻把每一頁點綴得繽紛耀眼,而孩子能掌握並享受其中的變化與驚奇,跟著故事的節奏,配合演出,拍手、再拍兩下、再拍三下……,點點……愈變愈大、愈變愈大、愈變愈大,最後終於滿出書頁之外「停—」,最後的高潮出現了,孩子輕輕點了一下中間的白點,終於,小黃點回覆到原來的樣子,這時孩子們也才鬆了一口氣。
單純的遊戲卻能引發孩子無限的想像,這是一本相當耐讀的作品,尤其當孩子熟悉了故事的內容之後,或角色調換或和不同的人一起讀,都能激發出無限的想像和創意,反覆閱讀當中,卻仍能享受每次閱讀所帶來不同的驚喜!那是因為它讓人與書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豐富了語言、豐富了肢體、更豐富了想像,再加上簡單易懂的指令,讓父母很容易上手,獲得愉快而成功的閱讀經驗,我想這是這本書能夠成功擄獲大人小孩的原因吧!
「啊!」「喔!」「哇嗚!」-彩色點點玩音樂!
周婉湘(本書譯者)
<赫威.托雷的《小黃點》系列又有新玩法了!紅、黃、藍色的點點們在《彩色點點》裡大玩混色遊戲,在《小黃點大冒險》裡,小黃點遇到線條,開始滾啊滾,和讀者一起出發去探險。這一回,紅、黃、藍色的點點們在《點點玩聲音》裡要來玩的是音樂!
我和動動(小一)、彎彎(中班)坐在沙發上,一起共讀《點點玩聲音》,一旁餐桌前,正盯著筆電螢幕工作的爸爸,好奇地轉過身來看我們,因為他一直聽到我們三個人發出「啊!」、「喔!」、「哇嗚!」的聲音。坐在左邊的動動幫藍色點點配音,說著「喔!喔!喔!」,右邊的彎彎幫紅色點點配音:「啊!啊!啊!」,而坐在中間的我則:「哇嗚!哇嗚!」地叫著,一會兒大聲、一會兒小聲,三個人還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爸爸笑著說:「這真是很特殊的共讀風景啊!」。
是的,這是一本會發出聲音的書!不過,它可不是用按鈕來按出電子聲音喔,而是由讀者自己幫忙配音!《點點玩聲音》帶著讀者們用「聲帶」玩音樂,有漸強與漸弱,有拍子和節奏的變化,有上行和下行,還有短音和長音。最好玩的是找個朋友一起,各自用聲帶發出不同的聲音,一起演奏這本書的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