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
詩仙李白有一首有名的樂府詩〈將進酒〉,其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四句,相當膾炙人口,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更讓自古以來的人才深感共鳴!
李白「必有用」的說法,也就是強調任何人都沒有「無用」的道理。這種理念,應是先受到老子思想的啟發,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已先提出「無」和「有」的相輔相成,然後又將《莊子.人間世》篇中「以無用為大用」的思維落實。
比李白小一歲,又被世人尊稱為詩聖的大詩人杜甫,在五十五歲時,曾經寫了一首名為〈君不見〉的詩,寄給他的朋友蘇徯,詩題就是〈君不見,簡蘇徯〉。 全詩說:
君不見,道邊廢棄池?君不見,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樹中。
琴瑟一斛,舊水?蛟龍。丈夫蓋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
何恨憔悴在山中?深山窮谷不可處,霹靂魍魎兼狂風。
其中「丈夫蓋棺事始定」一句,就成了大家所熟悉的「蓋棺論定」了。杜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一位歷史人物,都可能有多面向的表現,而史書所交代的生平事蹟,往往只有某一面。又詩人的作品難免會被誤讀,也需要再加澄清,以還其本來用意!以杜甫本人為例,他只在世間活了六十年,但死後被尊為「詩聖」,備受推崇:從宋代蘇軾所說:「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說:「平生結習最於詩,老杜真堪作我師。」幾乎沒有異議,可以說已經是「論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先要靠自己的努力表現,然後看能否受到肯定!
個人平日喜歡讀讀古人詩詞,並特別留意他們的特色和創意,如白居易首創「自題寫真」詩,又大量創作「自○○」詩,影響深遠,因此隨時筆記並彙整。幾年前因緣巧合,又開始關注歷史人物的生肖,於是,對於自以為熟悉的人物,更再作進一步了解,以免有所掛漏;而在翻檢各種文獻記載時,往往又有意外收穫,也由此發現幾位特殊人物。再者,在歷史上原來已有聲名,而後來卻長時間不再受到注意的人物,也讓人特別好奇,於是也從閱讀中,用心追尋他們的事跡,以滿足個人好奇心。在研讀過程中,如果有新發現,便欣然彙整資料而作成筆記。
本書所介紹的五十四位歷史人物,從春秋時代孔子的學生端木賜(子貢),到明清之際的吳偉業,前後約是兩千一百多年,其中有帝王、名臣、隱士、詩人、書畫家、神醫和傳奇人物,大都是人們聽過或知道的,但卻未必熟悉,還有只聞其名而不知其行事的人物,更有可能連名姓都沒聽聞過的!這些人物的成就,經由歷史的長期檢驗,尚未必能夠被「認定」,經由我個人再作的查考,或可還其應有的面目,而重新認定他們確實是「有用」的人才。而他們的生肖,或者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面向。
本書所介紹的古人,除了「文昌帝君」是由神與人合成,若不計入,共是五十三位。各人的出身不同,各有不同遭遇與表現,也各有「天命」:長壽或早亡。五十三位中,以神醫孫思邈一百零二歲為最高壽,明代文徵明九十歲其次,八十歲以上有鬼谷子、陸游、楊萬里、劉克莊、劉詵與濟公六位,而五十歲以下則有賈誼、終軍、柳宗元、王粲、李賀、李煜、楊億、石延年、王令等九位。以唐太宗的蓋世功業,只有五十二歲。詩人之中,陸游以八十六歲為最高壽。
又,五十三人中,生肖屬丑牛的有九位之多,他們是孫思邈、賈誼、終軍、陶淵明、習鑿齒、李白、柳宗元、秦觀和倪瓚,屬未羊的有七位:曹操、杜牧、歐陽修、司馬光、曾鞏、楊萬里和劉克莊,而杜甫、白居易、蔡襄、蘇軾四位肖子鼠,王羲之、包拯和劉基三人肖亥豬。歷代帝王生肖最多的為卯兔,本書五十三位之中,只有蘇轍一人肖兔!
承蒙臺灣商務印書館編輯團隊的費心,將五十四位人物,從原來按時代先後排列的形式,轉為就人的才能表現重新整理而分成四輯,每輯各有提示,如輯壹為「生涯規畫師??人生可以自己設計嗎?」然後又將該輯所收人物的才能表現列為:「哲人、策士、改革者、關鍵抉擇型人物」,再就所收人物各別用一句話作概括,如:「蘇軾:人生百味的最佳代言人」。如此整編,確實可以使讀者在閱讀前已先掌握方向,閱讀時更能領略會心了!? ? ? ? ??
? ? ? ? ? ? ? ? ? ? ?
黃啟方 乙巳年端午(二○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於新店「憩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