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窮業務」還是「富業務」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湘鄉縣人。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很有爭議的人,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智慧的書。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自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後長達三十年的翰林院和從軍打仗生涯,約1500封,是歷史上家書遺留下來最多的一位,基本涵蓋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本書精心選了近三百篇家書。上至祖父母、父母,中對兄弟,下及子侄,內容多為家務、勸誡,有國事,有政務,有軍事指示,有人物評論,還有讀書、寫字、作文的理念。儘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不多,但僅這一部家書足以呈現出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透過《曾國藩家書》,可窺斑見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雲變幻和他仕途春風得意背後的感覺,由於樹大招風、功高蓋主,古代王朝隨時都在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時代悲劇,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心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曾氏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映照出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
在本書中,我們精挑細選最具代表性的家書,一改過去各版本《曾國藩家書》按勸學、勵志、齊家、讀書、人才、軍事、理財、為政編寫的形式,以曾國藩生平分為京宦生涯、窘困的團練大臣、人生巔峰、餘暉殘照四部分:
京宦生涯——1840年∼1852年,收錄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到咸豐二年的家書,這時期他官運亨通,名揚京師;
窘困的團練大臣——1853年∼1859年,收錄曾國藩從咸豐三年到咸豐九年的家書,這時期他身份尷尬,處處受制,屢敗屢戰;
人生巔峰——1860年∼1864年,收錄曾國藩從咸豐十年到同治三年的家書,這時期他節制江南,平定太平軍,名垂青史;
餘暉殘照——1865年∼1872年,收錄曾國藩從同治四年到同治十一年的家書,這時期他剿捻無功,名毀津門。
本書在講解曾國藩家書的同時,以這種簡介的形式方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曾國藩其人、其事、其思想。此外,本書還具有四個特點:
一、每一封信的標題,為選編者特意所加,基本能表現出該封家書的主題;
二、舊時中國用皇帝年號紀年,為能讓讀者輕鬆瞭解每一封書信的寫作時間及對歷史事件的把握,本書在皇帝年號後,也添加了對應的西元紀年;
三、每一封信後都配有點評,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曾國藩家書的思想;
四、每一封信後的「經典格言」,提煉信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可謂曾國藩家書中的精華,亦可稱為曾國藩的名言警句,是他做人做事、為官、為政思想的高度濃縮。
沒有誰能輕易讓人奉為圭臬,沒有誰能輕易在歷史碑記上刻下名字。曾國藩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因為他擁有與眾不同的做人做事絕學,才使得他能夠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成就其他人難以建立的功業。這些絕學是他人生智慧謀略的深刻呈現,這些絕學既呈現了他對中華五千年傳統智慧的獨特應用,又展示了他對於人情世故的創造性見解。這些絕學不但是每一個想達到「內聖外王」之道的人所應遵循的道路,也是每一個想建功立業的現代人應學習和掌握的智慧。
儘管曾國藩離我們的時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的絕學仍不過時,它們仍然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來源和處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