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餘年前,我在所著《先天氣運動》一書中近尾聲時,討論了「醫藥與療癒」的議題,這個伏筆無疑地影響了我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對氣療癒的興趣與探索。當時我在氣的實踐上的重心還是以鍛煉與傳承先天氣運動為主,但逐漸地轉往療癒方向發展。為了能專心一致地進行醫療上的研究,我在工作上也逐漸由教職轉為全職的療癒師。這不僅成了我謀生的工作,也是我接觸並深切認識療癒上所面臨的問題與發掘現實真相的機會。當我逐步了解了問題的核心,進而在科學性的不斷試錯驗證中獲得了豐厚的療癒實證成果,我因而產生了一吐為快的衝動,這也生成了我撰寫此書的動力來源。
氣療癒的療效引起了我對醫療的好奇與興趣,尤其對當下無藥可治甚或不治之症的現況更是激發了我深入探索下去的決心。這段時間裡,經過不懈努力與堅持,我積累了足夠的內涵還有把握來分享我的發現與創見。我寫書的初衷不僅為了展現出先天氣的療癒優勢與可能性,而更希望能藉此來探討現行醫療的缺失與對未來的展望,尤其冀望引起另類醫療甚或其他專業人士的重視,以致於能齊心協力來共舉醫療改革之大業。
這許多年來的行醫著實為我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幾乎所有的案例都是以遙距且無任何物質連結的方式來為病人進行療癒,單是行醫的過程就足以讓正常人視為奇譚軼事。當初也曾想效仿一些宣揚氣功大師行醫實錄的方式寫一本膾炙人口的敘事型的書,這樣不僅提高了讀者閱讀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宣傳自己獨創的醫療功能,說不定還能為此名利雙收。最終還是我那一絲士大夫心態作祟,不願淪為一名譁眾取寵之徒,而為讀書人所不齒。我於是決定要以迥異於現行醫學的視角來看待人體結構、運行原理乃至於得病與療癒的原因和機制來重塑醫療理念,進而以此著書立論。不求標新立異,而以理性的態度利用現有與未來可能的科學理論來探討這些生理現象,以求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來處理未解之病症。書中將運用一些案例來幫助解釋或佐證這些新觀點。
由於我的理想過於宏大,所要涉及的是真實的「整體健康」議題,不若以往的「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卻無人能提出一個完整的論述,更遑論要拿出解方。這不僅是個浩大的工程,還得個人單槍匹馬來完成。整本書的結構藍圖逐漸在我心中成形,但總還是欠缺一股啟動的力量,如此一拖再拖不知何時開始動筆。正當我還在踟躕不前之際,COVID-19的疫情開始在全球肆虐,而這個大流行驚醒了夢中人。
我很快發現這種似曾相識的病毒與通常的病毒有本質上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大不相同。大多數的病毒會避開富有免疫細胞的的心血管系統,轉而進入其他器官組織,尤其是黏膜組織間,從而產生發炎反應。反之,新冠病毒可直接入侵心血管內,進而造成心血管組織的損傷。除了心臟受損外,這類損傷可形成血管堵塞甚至血管壁的破損,嚴重時可達到猝死的境界。新冠疫情初期,大量患者因為心臟損傷形成肺動脈堵塞或供血不足而致使肺中積累黏液,終而形成肺栓塞情境以致無法呼吸。然而,當時的醫界一致認定是病毒引發的肺炎,還言之鑿鑿地稱之為「新冠肺炎」。結果,錯誤的醫療方法導致數以百萬患者無辜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我之所以如此篤定我對此事的認知,是緣於十餘年前的一個病例。當時病人呈現的病情與以上的新冠病情大致雷同,在群醫束手的情況下,我有幸能完好地挽救了病人的性命。在目睹新冠疫情期的慘況之餘,我深切意識到這個世界需要一場醫學的檢討與變革。我希望藉由此書來貢獻我的一己之長,更冀望能因此而獲得各行各業有志之士的響應以共襄盛舉。
這本書將以科學理性的方式來探究人體的奧秘,並著重於整體健康之訴求為療癒的主旨。為了便於討論人體的整體性,將依其主要功能性而劃分成四個系統,並逐一討論個別的組成結構與常見的疾病生成與療癒原理,並佐以案例以利說明。四個系統中,有三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循環、消化以及排泄系統,另外增加了一項能量信息、監控與防禦系統。最後一項卻絕非最不重要的,而是西醫最欠缺整體思維的一項綜合性系統。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醫所擅長的經絡系統,本書中特別對經絡作出了精湛與獨創的詮釋,有望成為我的經典之作,有助於人們對無形經絡的認識乃至於認可它的存在與重要性。
在專業上,我不是學醫的,而是搞工程的。工程專業涉入醫學領域不是件新鮮事,因為工業界一直在幫助研發、生產絕大部分的醫療器材與儀器,同時,許多工程學者也參與生物與醫學方面的研究。無論如何,由於所有的需求與經費來源都由醫療相關單位而來,因此醫療界主導了所有的生產與研究,致使所有的結果都無法脫離當代醫療思維的牽制,因而沒有對醫學理論的創新發生實質上的影響。
在此背景之下,任何人要提出不合常規的論述,勢必遭受嚴厲的批判與檢驗。為了發表我的理性論述,所有的理念敘述與事實陳述都務必有理有據,經得起考驗。因此,原本已顯得艱鉅的計劃變得難上加難,為了避免負重難行而致使我期盼早日問世的論述會遙遙無期,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將原計劃作出調整。現計劃將以上、中、下三冊的形式依次出版,如此,不僅能讓我的醫療理念提早公諸於世,也有助於我加速完成我整體計劃的時程。
第一章引用了一個堪稱是死而復生的案例作為全文的楔子。故事的主人翁叫蘇菲亞,其母茱蒂對我寫書的事情極為上心,不僅找來軟體翻譯後仔細讀過,還特意添加了很多秘辛與事件發生的細節給我。她的相助不僅使得整個故事的情節變得更加完整而且真切。在此附上由衷的感激。
德九是我在台灣專科時的老同學、好哥兒們。他在美國求學、就業,後來回台創業有成,是個能源轉換的頂尖人才。他從小就愛登山,是台灣最早領隊去攻頂喜馬拉雅等大山的悍將,近年來還成了領先駕機環球一周的華人。讓他幫我寫序,與有榮焉。謝了!老哥兒們。
多年前,為了出版《先天氣運動》,經人介紹找上樓博寫序。樓博看後,沒有二話就答應了,而且不到兩天就交稿。樓宇偉博士學有專精,獲有MIT(麻省理工學院)的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同時在美國知名的航太公司工作多年。樓博士素來對自然養生與療癒情有獨鍾,從在波士頓期間組織氣功研討團體,至近年來在台灣倡導另類醫療,並熱衷於整合東西方理性科技與身心靈修煉傳統而不遺餘力。由於理念與專業相近,我們就此成了知交,於是這本書自然少不了他的推薦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