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有人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則不打自垮。科技改善生活,人文提升素養,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科技文明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尤其近數十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生活的重大改變是前所未有的,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天下事一得一失,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生活的便捷、富裕,卻也造成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和人性的湮滅。很多人一味追求財富,不惜犧牲個人的健康、親情、友情與愛情,傳統的道德觀念也受到非常嚴峻的考驗。在這種背景下,孔子的思想將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孔子是世界公認的十大思想家之一,而且位居其首,也被列為世界四大聖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至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他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驕傲。他的思想也對周邊的亞洲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近代實業界之父澀澤榮一(西元1840∼1931年)曾出版《論語與算盤》一書,提出倫理道德與經濟發展的統一,即「富」與「仁」,「義」與「利」的統一。不合乎倫理道德的經濟成就是不會長久的。他的理論對日本的現代化有很大的影響。
近幾年韓國崔仁浩寫的《商道》十分暢銷,講述了19世紀朝鮮大商人林尚沃一生的傳奇經歷。林尚沃本來只是一名雜貨店的小員工,後來經過艱苦奮鬥,成為朝鮮最富有的商人。林尚沃的成功,受儒家講誠信、重仁義的影響很大。
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總理執政的時代,把儒家思想列入國高中的課程。李光耀總理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在小孩的思想還未定型,而且可以薰陶時,把這些價值觀念灌輸給他們,以便這些處事待人的態度,能夠在他們長大後,根深蒂固,終身不忘。」
孔子的思想不只影響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在西方國家同樣有很大的影響力。1982年8月28日,美國舊金山僑界舉行祭孔大典,孔德成先生擔任正獻官,有1,200多位中美人士參加觀禮。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專門派代表出席,並表示:「孔子對人類行為與倫理的標準,不但影響了華人,並且影響了全世界。他的教誨已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來,使世界獲得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美國加州州長布朗先生(Jerry Brown)也讚譽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師,說他的教誨已使世人受益。
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學術與文化發展的貢獻,是古今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其價值是永恆的。今天,人類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安逸、舒適、富足、康樂,但是人類的精神生活,卻愈為憂慮、惶恐、緊張、不安。物質的滿足,並不能填滿人類內心的空虛,這是因為科技的發展,過分強調「盡物之性」,忽略了「盡人之性」,不知道只有「盡人之性」,才能「盡物之性」,人要役物而不役於物。
人生的存在,有種種的限制,人們有時會生活在充滿貧乏、恐懼、不安的環境之中。那麼,人要如何才能免於貧乏、恐懼和不安呢?人從物質上得到的滿足,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一部分的問題。而人從精神上解放,可以幫助人從被壓迫的心靈中解脫,徹底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孔子的仁愛思想,從自愛而愛人,是達到個人幸福、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不二法門。本書30篇文章,以淺白的文字,從不同的層面解析孔子思想的精粹。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年輕朋友學習孔子思想的基本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