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不管景氣好壞,有時間就看房
正聲廣播電臺「日光大道」主持人�張欣民
不論是自住或投資房地產,最重要的是要勇敢跨出第一步,但第一步是什麼呢?對首購族而言,第一步是要多看屋、多看書;多看屋可累積自己看屋的實務經驗,多看書可以將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所有。
過去有句臺灣俗諺說:「選舉沒師父,用錢買就有。」過去臺灣房地產市場似乎也適用類似的一句話:「投資房屋沒師父,用錢買就有。」所以過去想要投資房地產,第一前提是要有錢(至少要有自備款),而市場上是沒有師父在教的,因此在沒經驗及知識的情況下,用錢買屋的結果有二:一是幸運的賺到順風機會財;二是慘遭套牢、血本無歸。
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雖然不景氣,卻有很多房市老師,不斷致力於教授正確的房地產經驗與知識,市面上也有很多實戰的房地產書籍,將個人的投資成功經驗無私的奉獻,現在想要投資房市的人,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完全靠運氣了。
記得我曾有機會到新竹科學園區一家科技大廠演講,臺下兩百多位所謂的電子新貴,個個都對購屋有興趣,演講也聽得津津有味,其中有購屋計畫的超過2/3,光從這樣的樣本數就可知道,臺灣房市景氣會修正,但不會凋零,永遠有希望、有春天。
只是再進一步詢問,前一年有看屋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研判不是科技新貴本身工作太忙,就是他們對於購屋要做功課的概念還太低。有購屋計畫,或有購屋需求,一定要勇於跨出第一步,不要停在紙上談兵。
因此建議讀者,有時間就要到處看屋,不管景氣好壞、不管天氣好壞,也不管中古屋、預售屋,有機會就去看,但不是走馬看花,而是要勤做筆記,累積自己看屋的敏銳度與專業度。所謂三折肱而成良醫,房市也一樣,在多看、多問的前提下,加上勤做筆記,即使不當房市大贏家,也一定可以成為一位房市達人。
當然,市面上的房市投資類書本也是充實個人知識的捷徑,有人看過數百間房屋,有人投資上千戶房子,他們是怎麼看的?怎麼做到的?買本書花幾小時就可學到他們的精髓,這是多麼划算的一件事,再跟自己看屋的經驗與筆記做印證,投資房市成功心法與撇步,就盡在你手中乾坤。
在房市最冷的寒冬,你更該看房!
房地產專家�田大全
什麼時候變的?月薪22K買不起帝寶,全世界都對不起你!政府該下臺、建商該槍斃、投資客該下地獄……。
什麼時候變的?捷運完工通車、區域發展利多、就業機會增加,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但是,房價就是不能漲、不該漲、不准漲!漲了就是炒作……。
什麼時候變的?土壤液化造成人心惶惶,但是要房價打個7折,土壤液化的安全性就沒有問題了?
房市變動的過程中,專家與大師們開始摸著水晶球,用過去的經驗,講著未來的趨勢,口口聲聲說這裡要跌5%、那裡該跌10%、平均至少要修正15%!景氣明年會起跌、後年會趕底、大後年會落底……,會不會反彈?天機不可洩露,時候到了,自然就知道。
絕大多數的朋友只有一間房子,能買到一間好房子,過上幾十年安適幸福的生活才是重點。房價漲跌,表面看來似乎與自住無關,但是如果等到要換屋的時候,你真的願意為了居住正義,依照當時購入的原價出售嗎?許多學者疾呼年輕人買房子好辛苦,那麼換個方式想,你願意把你的房子打6折賣出嗎?
多數人賣屋的心態,不外乎認為自己住了30年的老房子,至少應該加2倍賣給別人,那麼剛完工的新房子,又為什麼應該打對折便宜賣給你?每個人總希望找到一個比你有錢、比你笨的人,用你開出的價錢,霸氣的買下你的房子,讓你大賺一筆。另一方面,又希望另一個比你有錢、也比你笨的人,用你期待的價格,佛心的打個對折把房子賣給你,讓你少付一點。這兩個有錢的大笨蛋,在地球上到底存不存在?
看到右宸兄在房市最冷的寒冬,出版房地產的教戰守則,一則以憂,一則以喜。擔憂的是,在現下這個酸氣沖天的氛圍中,教人買房子投資,不被那些月薪30K、一心想著要花777年才能住進帝寶的年輕鍵盤高手酸死才怪!右宸確實要有相當程度的抗酸性、耐酸性,才能頂得住。
欣喜的是,這個社會不管吹什麼風,總要有人說點真話,再怎麼正義的大旗,也不能拿槍頂著人不准買房子;對於真正買房子的人而言,總該學點該留意的竅門兒,總該花點精神練一些專業的功夫。右宸的心得,雖然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倒是可以看看他這套功夫,一路是怎麼練出來的,作為自己購屋的參考。
房市景氣與房價的起伏與變動,變是常態,不變才怪。為自己的生活,找到幸福的方式,永遠不變,而且無價!
等我存夠錢?買房第一步絕對不是錢
大是文化、任性出版總編輯�吳依瑋
? ?
我幫羅右宸出書,羅右宸協助我買房。我們之間,就是編輯和作者間最完美的水幫魚、魚幫水。
5年前,小羅(我總是這樣稱呼他)說桃園春日路有個舊公寓要出售,問我有沒有興趣。我的第一反應跟多數人一樣:「我沒錢呀」、「我不需要」、「現在房價很高吧」。但小羅回我:「只是看看又不用錢。」是呀,有他這樣的專家帶我看房,哪有拒絕的道理!
一到現場,我真是傻眼,那是一間屋齡超過40年的老公寓,因為很久沒有人住,屋況非常糟。當時我不解,看過至少上萬間房子的他,怎會看上這個「老破屋」?
他給我的建議是,這房子是邊間,每個房間的採光都很充足,不管我買下後要出租或自住,隔間都很容易。第二,房子靠近桃園藝文特區,附近的生活機能非常完善,房價正在上漲中。這個房子只因屋主不想整理,外觀很醜,導致房價被低估,只要稍微整理,未來增值空間可期。
回家思考了3天,我就跟仲介下了斡旋金。小羅帶著我跟仲介殺價、跟屋主簽約,再幫我重新整理管線、裝潢與後續的維護。我持有這房子至今已超過5年,因為他的獨到眼光,房價已比我購入時高出40%。
這一次的購屋經驗讓我體會到,外行人看房都在選美美屋(看裝潢),羅右宸則是天天在找「跌過頭」的房子。這就跟投資股票一樣,好股票很多,但你一定會選目前價格相對低、還沒漲起來的那一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你絕對不會追高殺低。)
買房的道理也一樣。同一條街,為何有人開價一坪50萬元,隔條巷子就跌到只有40萬元?差別在哪?預售屋、中古屋、新成屋的看屋重點又有哪裡不同?
小羅還偷偷告訴我,最有價格競爭力的房子,絕大多數不會出現在租屋網上,因為仲介第一時間早就自己入手,或分享給他的客戶或朋友了,哪裡輪得到我們這種路人。
「這樣我要怎麼買到便宜的房子?」羅右宸的答案是:「你得經常看房呀,跟很多仲介熟識、聊天,多多比價,讓他知道你的需求,有好物件出現時,他就會第一時間通知你。買房金額動輒幾百幾千萬,不能憑運氣,只有平常多看多聽多選,才有可能買到超值、住起來又舒服的房子。」
這幾年我雖沒有購屋需求,小羅還是經常帶我和我的家人看房子(寫這篇推薦序的上個週末,他才帶我跟兒子去中壢高中旁的小巷,看一個中古屋),到現場聊聊屋主為何要賣、看看房子周邊的生活機能、打聽最近的市場行情,不管我最後決定買或不買,都吸收了很多房地產的專業知識。
羅右宸教我的專業,多數都寫在《選房、殺價、裝修,羅右宸看屋學》這本書裡,你比我更幸運,至少不用跟著他東奔西跑,只要一本書就能吸收他十幾年下來的獨到見解。
有個好友結婚多年,一直說要買房,因為不想再被房東趕來趕去。這幾年我每次問她:「買了嗎?」答案都是:「還沒存夠錢。」然後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房子沒買到,揪心倒是存了不少。
「等我存夠錢?」買房第一步絕對不是錢,而是出門看房、選房,看過上萬間房的看房達人羅右辰絕對可以幫你。
新版作者序
比買主更挑剔的選房、裝修筆記
我從20歲開始踏進臺灣房地產市場,起初只是一位租屋仲介,到現在成為已裝修超過500間房、致力於活化老屋的實戰工作者。
一路走來,我看過太多選錯房、買太貴、裝修吃虧的例子,也親手處理過一間又一間看似沒價值,卻能在改造後大幅升值的老房。這些經驗讓我決定創辦「How Life好生活」這個品牌,希望協助每個人都能擁有舒適又划算的居住空間。
這本書,正是我這些年在第一線協助選房、裝修的完整經驗彙整,幫助大家擁有一間買得划算、住得滿意、未來還會升值的房子。
我始終認為:房屋必須經過包裝,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老屋也能透過裝修重獲新生。尤其在「房地合一稅2.0」新制上路後,過去短進短出的獲利邏輯不再適用,買房已轉變為中長期的資產配置策略,更需要藉由裝修維持自住品質及未來增值潛力。
作為一個活化空屋的工作者,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間房子會不會有隱藏的建築結構問題、未來能不能增值,這些答案不在於房仲怎麼說、照片拍得有多美,而是藏在那些你忽略的小細節裡。
從屋況、地段條件,找增值空間
我經常協助買主陪同「看房」,因為我看得比他們還仔細、挑剔,能夠現場拆解房仲的話術,像是指出陽臺的結構不佳、懷疑磁磚底下有壁癌、天花板飾板後可能已有鋼筋外露等。很多時候,我甚至比屋主還了解那間房的問題與機會點。
有次我陪同一位退休人士,看一間總價千萬元的公寓型產品,他打算買下後自住兼出租。這個物件在桃園藝文中心市區,是屋齡40年的5樓公寓,權狀坪數30坪,室內坪數27坪,一進門就能看到陽臺的採光很好,客廳也大,「賣相」很棒。但仔細觀察後我發現,廁所距離房間太近、動線很有壓迫感,而且沒有對外窗,無法改動隔間結構。
這位長輩原本的計畫是,雖然這個公寓的室內坪數較小,但有電梯,可以自己住一間房,另一間房出租,這樣便能多一筆房租養老金。在維持這樣的原則不變之下,我建議他放棄這戶千萬元物件,改看另一間格局方正、可以規畫成2間2房1衛的中古華廈。
這間中古華廈權狀35坪,室內坪數27坪,與上一間的差距不大,原開價1,098萬元,我陪對方與屋主見面談了6個小時,以購入後需要大改裝才能符合買家的需求,裝修費用至少要花200萬元的理由殺價,最後以低於85折的920萬元購入,經過改造後,現在這個物件的價值已經突破1,300萬元。
我也曾協助一對剛結婚的小夫妻,在桃園找尋合適的住宅。他們的預算不多,跟銀行貸款也只能貸到7成,但正好遇上政府推出「青安貸款精進方案」(簡稱「新青安」貸款),他們取得了8成貸款、前5年只繳利息、平均利率不到1.7%。
我們鎖定一間位於中壢工業區、權狀23坪、屋齡28年的物件,屋主原本開價490萬元。我從地段、屋況、樓層條件切入殺價,幫他們談到440萬元,還讓屋主附贈系統櫃與基本油漆整新。全案包含裝修加貸款支出,總共控制在500萬元內,小夫妻每月須繳的金額約1.6萬元,幾乎與租一間房的租金相當,但換來的是資產與空間的擁有權。
政策不是萬靈丹,不能只靠新青安
「新青安」的基本貸款條件為:貸款成數最高8成;最多可貸到1,000萬元;貸款年限最長40年,含寬限期5年等,提供了年輕人一個相對友善的進場機會。這個過去不曾有過的超低利、長年期貸款工具,對於想要擁有第一間房的年輕族群來說,是難得的入門契機。
因此在我看來,新青安不只是一個補助,而是一個能讓年輕人擁有更多機會,與居住主導權的轉捩點。然而政策實行到現在,卻一度呈現出「看得到、用不到」的窘境,一如我在市場實務中觀察到的情況——許多人即便符合申請資格,也會在銀行端卡關。
大家貸不到款的原因,最主要是銀行受中央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制,無法無限制放貸,因此會限制新青安的放款水位,即使核准,也必須等數週、甚至數月才能撥款。
此外,還有部分銀行要求申請人具備一定的年收入(如150萬元以上),或房屋位於指定區域內才受理,將須透過新青安實現買房的族群擋在門外,與政策初衷背道而馳。也有少數銀行雖然願意放貸,但利率較高,或必須搭配購買保險、理財商品,讓購屋成本在無形中上升。
政府希望用政策扶持青年,但銀行的資金壓力與授信限制,使得政策落地成效大打折扣。在這些貸款落空的人之中,受影響最深的便是預售屋買主。
那段時間我遇到不少買預售屋的年輕人,規畫貸款來源是新青安,但等到交屋時仍貸不到款,結果被迫違約解約。這時建商通常不會輕易同意換約,反而會依合約要求支付高額違約金,這種情況下,前期投入的自備款、簽約金幾乎全數損失,對年輕人來說是沉重的財務打擊。
而這也是我一再提醒的重點:在確定資金來源前,不要輕易簽下動輒千萬元的購屋合約。尤其是依賴特定政策貸款的買家,更要有第二方案,否則政策延遲或額度不足,後果只能自己承擔。新青安本意良善,但如果執行效率與可及性不足,對購屋族來說也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從多年接觸房東與買家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政策不是萬靈丹,市場也不會因為某個優惠就逆轉結構性的問題。因此,即便有優惠政策,買房前仍應先做好完整的財務規畫、貸款試算與風險預備,假設貸不到新青安,也要有傳統房貸或其他資金來源的備案。
政策只是工具,必須懂得搭配操作,才能為資產創造更高的效益。房地合一稅2.0政策上路後,不僅是短期炒房已死,更重要的是,對於購屋自住的人來說,錯誤的選房會讓你卡死5年、10年,甚至更久。
所以我總說,「現在的選房,要像投資人一樣精準、和房東一樣實際、跟設計師一樣敏銳」,不能再只看外觀或社區風評就做出決定,而要從未來轉手性、裝修彈性、管理機制、格局流動性等面向全面評估。
如果你正在尋找人生第一間房、正在猶豫要不要買老屋,或是想用新青安創造自己的資產起點,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願它能幫助你,用正確的方法與眼光,找到一間真正超值、又能增值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