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風土
飄浮酵母花的奇幻劇場
&
台味下酒菜
?
在葡萄酒的世界裡,釀酒師的名字常被讚頌,但真正的靈魂,其實來自那些肉眼難見的微生物──酵母、乳酸菌、麴菌、醋酸菌。它們在發酵的黑暗裡,將果實化為酒,譜出風味與生命的協奏曲。本書便以這群無形的釀酒者為主角,帶領讀者走進自然酒的神祕宇宙,理解一瓶酒如何承載風土的呼吸與時間的氣味 。
?
從西班牙桑盧卡的酒花(flor)到法國侏羅的薄紗(voile),書中追溯飄浮酵母的歷史、風味與地理變奏,揭示生物培養這項古老技藝如何在當代被自然派釀酒師重新喚醒 。同時也走訪全球釀酒現場──從雪莉區的風土哲學家拉米洛.伊巴涅茲(Ramiro Ibanez) 、到匈牙利托凱的復興實驗、再到英國與澳洲的自由發酵實驗室 ──呈現一場跨越地域與世代的「酵母復興運動」。
?
在〈台味下酒菜的自然共鳴〉專題內容中,邀集十位台灣主廚,以滷味、鹹粥、炸春捲、黑白切等在地料理與自然酒共演,探索「吃」與「飲」之間的風味共振。這組專題讓自然酒從釀造者的手中,回到日常餐桌,延伸為一場屬於台灣的風土對話。還有散文名家舒國治談〈我喜吃的台式下酒菜〉。
?
在最後兩篇專文中,林裕森以〈生命不可過濾〉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然,不應被濾淨,而應被理解與尊重;葉怡蘭的〈餐桌有酒,我的日常下酒菜〉讓全書從發酵與風土的世界,回到日常餐桌的鹹香與人情。
?
「喝? 自然」葡萄酒展的展覽書《喝 自然葡萄酒生活誌》,長年以來記載台灣對自然酒文化的深度書寫與感性觀察,集結全球與在地釀酒師、侍酒師與飲者、料理人的多重視角,記錄自然酒運動的最新風潮與思想實踐,讓每一次開瓶都成為一次回到自然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