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科學家眼中的世界

科學家眼中的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243641
馬丁.葛登能
王瑜君、柯秀雯
商周出版
2005年4月1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1243641
  •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學新視野


  •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斯芬克斯(The Sphinx)
    法蘭西斯•培根

      根據傳說,斯芬克斯是集各種形狀於一身的怪物。她有著處女的面容與嗓音,鳥的羽翼,獅鷲(griffin)(譯1)的爪。她盤踞在靠近底比斯(Thebes)的一座山緣邊,出沒於路上,埋伏等著旅客,然後突然攻擊並捉住他們;當她制服了這些旅客之後,會對他們提出神祕難解的謎題,這些謎題傳說是斯芬克斯得自於繆思(Muses)女神(譯2)。如果這些不幸的俘虜無法及時解答這些謎題的話,在他們遲疑並迷惑不解地站著的當兒,斯芬克斯會殘忍地將他們扯成碎片。經過一段時日,這個災難仍然無法解決,於是底比斯人提出懸賞:若有人能解答斯芬克斯的謎題(這是制服斯芬克斯的唯一方法),就能獲得底比斯的統治權。伊底帕斯,一位具有洞察力與智慧的男人,因腳傷而跛行;這個巨大的獎賞吸引他接受此考驗。伊底帕斯在斯芬克斯面前展現無比的膽識與敏捷力,他接到的謎題是:「什麼樣的動物出生時是四條腿,之後變成兩條腿,然後變成三條腿,最後又變回四條腿?」他迅速解答,謎底是人——人在出生與嬰孩階段時是用四肢爬行,困難地嘗試著匍匐前進;不久之後就以兩條腿直立行走;在晚年時依賴手杖,因此行走時看起來像是三條腿;老朽時,他的體力完全衰退,倒回到四腳時期,並且躺在床上。這是正確的解答,並帶給伊底帕斯光榮的勝利;隨後他就殺死斯芬克斯,將斯芬克斯的屍體放在驢背上,凱旋遊街。根據當初的協定,伊底帕斯因此成為底比斯的國王。

      這是個優雅且帶有智慧的傳說,很明顯地是被發明來隱喻科學,特別是指科學在實際生活層面上的應用。對無知以及無技之人而言,科學是種驚奇,所以科學被稱為是怪獸也不足為奇。在形貌上,科學被再現為多種形狀,隱喻著科學處理著千變萬化的事物。傳說它有女人的面容嗓音,指的是科學的美以及其表達的流暢性。加之以羽翼,是因為科學研究與科學發明在一瞬間傳播與飛翔開來;而知識的溝通就像蠟燭間的傳導,即刻點亮。尖銳彎鉤的爪也很優雅地加在科學上,因為科學的原理與論證貫穿並緊掌握了心靈,讓心靈無法迴避或者逃脫;有德望的哲學家也注意到這一點:*智慧的語辭就像刺棒,就像釘子深入其中*。

      再者,所有知識被認為是位於山巒的最高處,因為它理當被尊為是一種卓越崇高的事物,其從高處俯視無知,因此有廣大的眼界涵蓋每個面向,如同我們站在山丘頂上所望見一般。它被描述為出沒於道路上,是因為在人生的旅途與朝聖的每個轉折關頭,有待學習的事物與機緣會突擊我們,與我們不期而遇。再者,斯芬克斯對人類提出她從繆思女神那兒得到各式各樣的艱難問題。當這些謎題與繆思女神同在時,本身並沒有殘酷的後果;因為若沉思與研究的目的僅是為了求知的話,那麼理解本身就不會因此被壓迫或被限制,而是能自如地漫遊與表達,並且在面臨沒有確定的結論以及多重選擇的情況下,也能自得其樂。然而,當謎題從繆思女神轉換到斯芬克斯時,那就是從靜觀到實踐,也就是說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做出選擇和決定,這時候,這些謎題就成為折磨與酷刑,除非解開謎題做個了結,要不然的話,這些謎題會折磨煎熬心靈,讓心靈搖擺不安,舉棋不定,幾乎將心靈撕裂成碎片。此外斯芬克斯的謎題總是帶有雙重條件;如果你無法解答謎題,那麼後果是心靈的迷亂與裂口;如果你解謎成功,你獲得的獎賞是整個王國。了解自己的主題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且每個人是其領域內的國王。斯芬克斯的謎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關於事物的天性,另一個是牽涉到人的天性;同樣地,解答謎題後的獎賞也分成兩種王國:

      一個是統治自然的王國,另一個是統治人的王國。能夠支配自然事物——指的是支配軀體、醫藥、機械動力以及其他無限可能——是真正自然哲學的最終目的;然而經院哲學卻自足於現況,充斥空談,輕忽或者蔑視對真實與力行的探求。對伊底帕斯(因解開斯芬克斯的謎題而成為底比斯之王)所提出的謎題則是關聯到人性;能洞悉人性之人,就能隨意掌管自己的命運,就是生而為王的人;就如同羅馬人的技藝明白地陳述如下:

    #讓這藝術為你所有
    羅馬,以管轄統馭萬邦,
    能知赦免何人,滅絕何人,
    並能奠定世界的基底。#

      因此,不論是否是有意或是出於偶然,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 Casar)用斯芬克斯作為他的標幟。因為他確實政治技藝過人;在他的一生裡,成功地解答有關人性的眾多新謎題,如果他沒有機敏迅速地回應這些人性謎題的話,那麼很多時候他早已處於滅亡的重重危機裡。這傳說非常絕妙地附加道:當斯芬克斯被制服時,她的身軀是被放置在驢(譯3)背上,儘管謎題奧祕難解,只要其一旦被透徹理解並且公諸於世時,即使平庸之質都能領會。也別輕忽了一點:斯芬克斯是被一位腿部殘缺的跛子所制服,因為正常的人多半行動過於急切倉促,以致於無法解開斯芬克斯的謎題;所以說斯芬克斯勝過一般人,而一般人無法由工作與效率獲得統治權,他們只能由無謂的爭論誤導與錯亂自己的心靈。

    譯註
    譯1. griffin是希臘神話裡半獅半鷲的怪獸,頭與翼似鷲,身軀似獅,傳說是用來保護寶藏。
    譯2. Muses是希臘神話中宙斯與泰坦神族女神尼摩西奈所生的女兒,因為共有九位,所以常使用複數型。她們個別掌管史詩、歷史、喜劇、悲劇、詩歌、舞蹈等文藝領域。
    譯3.引申有愚笨的意涵。

      如編者所言:「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交給讀者一本書,其主要是用來教導讀者科學,或是帶領讀者了解科學的最新趨勢與發現。若要製作這一類的選集,會是沒完沒了的工作,就算能做得出來,書一出版發行,就落伍退流行了。本書的真正目的反而是,不論讀者對科學的興趣是強烈的、亦或是平淡的,我希望在讀者面前鋪展一系列偉大作品的華麗宴饗——能引人入勝、激發思想的作品,並能強而有力、清楚地呈現出科學的重要面向。」

      本書收集33篇重要經典的科學散文,包括達爾文、杜威、古爾德、赫胥黎、卡爾•沙根、懷德海、愛因斯坦、佛洛伊德等31為知名作者。有幾篇散文原來是講稿。兩篇是來自於小說作品。有些文章短到足以稱之為隨筆,有些則長到足以被稱為是議論。有些含有份量極重的科學知識,其他則是無意間挖苦諷刺地影射科學。有些散文是隨意走筆,不重形式的意見表達;其餘則以中世紀的經院學者的系統性精神,致力於他們的論點。

    作者簡介

    馬丁.葛登能(Martin Gardner)

      當代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三六年取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學士,曾是《科學美國人》雜誌「數學遊戲」專欄作者,此專欄持續刊登長達二十五年,一直廣受歡迎。葛登能是個訓練有素的思想者、科學家,也是多產作家,數學推理著作超過七十本,內容囊括數學、科學、哲學和文學等領域。他獲頒的獎項包括兩個榮譽博士學位以及好幾項科學和數學寫作獎。作品包括:《跳出思路的陷阱》、《啊哈!有趣的推理》、《葛老爹的推理遊戲》等多本暢銷書。




     





    前言
    序幕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斯芬克斯(The Sphinx)

    1.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重演與結論(Recapitulation and Conclusion)
    2.約翰•杜威 (John Dewey)
    ˙達爾文主義對哲學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Darwinism on Philosophy)
    3.史帝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無關乎道德的大自然(Non-moral Nature)
    4.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存有的問題(The Problem of Being)
    5.海洛克•艾利斯 (Havelock Ellis)
    ˙女性之美何在?(What Makes a Woman Beautiful?)
    6.尚•昂瑞•法布爾(Jean Henri Fabre)
    ˙聖甲蟲(The Sacred Beetle)
    7.吉爾伯•凱•卻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仙境的理由(The Logic of Elfland)
    8.卡爾•沙根(Carl Sagan)
    ˙一粒鹽的回響(Reflections on a Grain of Salt)
    9.約瑟夫•伍德•克羅挈 (Joseph Wood Krutch)
    ˙膠體與晶體(The Colloid and the Crystal)
    10.荷西•奧德嘉•賈塞特 (Jose Ortega Y Gasset)
    ˙「專門化」的野蠻行為(The Barbarism of “Specialization”)
    11.湯瑪斯•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科學與文化(Science and Culture)
    12.約翰•布洛斯(John Burroughs)
    ˙科學與文學(Science and Literature)
    13.艾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科學與美(Science and Beauty)
    14.鄂尼斯特•奈格爾(Ernest Nagel)
    ˙自動化(Automation)
    15.強納森•諾頓•雷納德(Jonathan Norton Leonard)
    ˙其他世界的生命(Other-Worldly Life)
    16.歐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當代世界的物理學(Physic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17.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宗教與科學(Religion and Science)
    18.約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
    ˙普羅透斯(Proteus)
    19.朱利安•赫胥黎 (Julian Huxley)
    ˙論鳥的心智(An Essay on Bird-Mind)
    20.亞瑟•史坦立•愛丁頓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決定論的式微(The Decline of Determinism)
    21.阿道斯•赫胥黎 (Aldous Huxley)
    ˙美麗新世界中的科學(Science in the Brave New World)
    22.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
    ˙無日海(The Sunless Sea)
    23.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婚配之旅(The Nuptial Flight)
    24.威爾斯 (H.G.. Wells)
    ˙科學與終極真理(Science and Ultimate Truth)
    25.羅拉•費米 (Laura Fermi)
    ˙成功(Success)
    26.塞繆爾•古德斯密特(Samuel Goudsmit)
    ˙科學中的蓋世太保(The Gestapo in Science)
    27.羅勃特•路易斯•史帝文生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牧羊神的笛子(Pan’s Pipes)
    28.西格蒙•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夢見摯愛的人辭世(Dreams of the Death of Beloved Persons)
    29.柏傳德•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拯救我們擺脫科學之科學(The Science to save us from science)
    ˙愛因斯坦的偉大(The greatness of Albert Einstein)
    30.亞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E=mc2
    31.路易斯•湯瑪斯 (Lewis Thomas)
    ˙七大奇蹟(Seven Wonders)






      一九五五年,Pocket Books出版社當時的總裁赫伯特•亞歷山大(Herbert Alexander)請我編纂一本文選集,標題為「科學裡的經典散文」。平裝本(從未出現過精裝本)出版於一九五七年。事隔多年後,現在這份擴充與修訂後的版本,以新的標題,再度出版發行。

      由於某些作者的辭世,所以在每篇導言也做了些微的更動。電腦革命之迅速,已經遠超過鄂尼斯特•奈格爾寫作關於自動化之時期的任何人所能預期。不過,我仍然保留這篇文章,導言也未變動,因為工業機械人的時代,更突顯奈格爾一九五七年作品的適時性與精確度。

      在這版本裡,我唯一拿掉的是一篇關於月球的長文,此文首先出現在羅勃•伯爾爵士(Sir Robert Ball)一八八五年的經典作品《天空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Heavens*)。儘管這篇文章寫作的年代,距離我將其收錄於選集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以上的事了,但是它一點都沒有過時,而且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受益很多。我在當時的導言裡寫道:「意義重大的新知識,還有待探索月球的先鋒。」我當時的預言顯然是正確的,「很快地,人造衛星即將環繞地球,」而且月球「必定會是太空人第一個探訪的地點」。但我又加了一個過度小心謹慎的推測;我當時寫道:「我們的下一輩或許在其有生之年能看見太空船(a rocket ship)環繞並且登陸月球後再度返回地球。」

      這本選集裡加入了四篇新的散文。我還希望能多增添一些新的文章。然而,此選集的篇幅有限,取捨之下﹐我決定將挑選範圍限制於下列四位美國作家:艾薩克•艾西莫夫、史帝芬•古爾德、卡爾•沙根,以及路易斯•湯瑪斯。他們是在這本選集的第一版發行時期後,才開始他們卓越的科學寫作生涯。巧合是,這四位作家都生長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Brooklyn)!我喜歡將布魯克林橋想成是聯結司諾(C.P. Snow)所謂的「兩個文化」(譯1)的一個巨大象徵。這四位作者在其著作裡流暢自如,頻繁往來於兩個文化之間,就如同他們當初必須頻繁往返於曼哈頓區與布魯克林區之間一般。

      如同我在初版序言裡提及,我原本希望科學的每個主要分支都能夠呈現在這本選集裡,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事。有些類別的文章沒有被收錄在這選集裡,例如醫學以及社會科學的文章;反之,此書裡多數散文都觸及了重大政治議題。

      選集的年代也必須有所限制。基於諸多理由,我決定不收錄一八五九年(達爾文著作《物種起源 》[*Origin of Species*]的樞要年份)之前的出版品。此書裡法蘭西斯•培根的開場文章是唯一的例外。只有海洛克•艾利斯的作品有所刪減。其餘文章毫無更動,完整呈現。

      散文,作為一種文學的形式,一向沒有職責歸屬分明的界限;在這本選集裡,散文的定義也不可能更為明確。這選集裡的「散文」,有些指的是書籍裡的章節或者是章節裡的片段,照理說,它們不應該從原書裡抽離出來單獨閱讀。有幾篇散文原來是講稿。兩篇是來自於小說作品。有些文章短到足以稱之為隨筆,有些則長到足以被稱為是議論。有些含有份量極重的科學知識,其他則是無意間挖苦諷刺地影射科學。有些散文是隨意走筆,不重形式的意見表達;其餘則以中世紀的經院學者的系統性精神,致力於他們的論點。在一、兩個例子裡,偉大的散文應該是被優美地書寫而成的規則,也已經無法遵守。

      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交給讀者一本書,其主要是用來教導讀者科學,或是帶領讀者了解科學的最新趨勢與發現。若要製作這一類的選集,會是沒完沒了的工作,就算能做得出來,書一出版發行,就落伍退流行了。而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反而是:不論讀者對科學的興趣是強烈的、亦或是平淡的,我希望在讀者面前鋪展一系列偉大作品的華麗宴饗——能引人入勝、激發思想的作品,並能強而有力、清楚地呈現出科學的重要面向。

    譯註
    譯1. 指科學與人文兩個文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