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研究中國的方法
崛起或崩潰,是一個問題 / 001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誰家的「大勢」? / 004
兩個研究工具及兩個結論 / 006
第一講 管仲變法:兩千多年前的「凱恩斯主義」?? ?
被嚴重誤讀的「士農工商」 / 016
「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 020
「鹽鐵專營」的始作俑者 / 023
鼓勵消費的異端思想 / 027
「以商止戰」與和平稱霸 / 029
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 / 032
?? ?
第二講 商鞅變法:命令型計畫經濟的鼻祖?? ?
以農立國:第一個在土地改革中嘗到甜頭 / 038
軍爵制度:打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平民社會 / 042
郡縣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政治雛形 / 044
強國邏輯:中央集權制度的奠基之人 / 046
毛澤東:「百代都行秦政法」 / 049
?? ?
第三講 漢武帝變法:頂層設計的集大成者?? ?
「文景之治」的成就與後果 / 057
劉徹:大一統制度的集大成者 / 061
產業改革:鑄錢、鹽鐵與釀酒 / 063
流通改革:均輸與平準 / 066
稅收改革:告緡令與算緡令 / 067
變法造就第一個「半億帝國」 / 068
變法的負面效應及爭論 / 071
鹽鐵會議與「桑弘羊之問」 / 073
?? ?
第四講 王莽變法:第一個社會主義者的改革?? ?
變法背景:世族經濟威脅中央集權 / 082
改革三戰場:財政、貨幣和土地 / 084
最慘烈的改革結果 / 087
劉秀對世族開戰的失敗 / 091
「桃花源記」的經濟學詮釋 / 093
?? ?
第五講 世民治國:最盛的王朝與最小的政府?? ?
科舉制以及世族勢力的式微 / 100
李世民解決吏政、兵政之患 / 102
關於專營政策的反覆與爭議 / 105
城市經濟的空前繁榮 / 107
劉晏變法:專營制度的歸來 / 111
民間工商資本的五條出路 / 115
?? ?
第六講 王安石變法:最後的整體配套改革?? ?
「杯酒釋兵權」的政策利弊 / 122
寬鬆與禁榷並舉 / 124
士紳經濟的定型 / 126
千年第二回的「延和殿廷辯」 / 129
最後一次整體配套體制改革 / 132
「改革標本」王安石 / 137
「世界時間」裏的變法 / 141
第七講 明清停滯:大陸孤立主義的後果?? ?
四大基本制度的惡質化 / 149
鐵桶陣:對外閉關鎖國 / 150
散沙術:對內男耕女織 / 155
城市化率的下滑 / 158
對「自轉慣性」的預警 / 161
陷入官商泥潭的工商經濟 / 164
被槍炮打破的「超穩定結構」 / 168
第八講 洋務運動:缺乏現代性的現代化變革?? ?
洋務運動不是一場「遲到的運動」 / 175
以鐵路為例:發展與穩定的取捨 / 177
以輪船招商局為例:國營與民營的取捨 / 179
中日對比: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 / 181
商人與知識精英在體制外「會師」 / 184
立憲運動: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的選擇 / 187
洋務運動的制度性遺產 / 190
第九講 兩個民國:從極度自由到「統制經濟」?? ?
四個基本制度的全面崩壞 / 195
空前強大的民營經濟 / 197
地方自治的試驗 / 199
被歡呼回來的獨裁者 / 202
國民黨的經濟主張 / 205
擠壓民間資本的五種辦法 / 208
1945年之後的經濟政策失誤 / 212
第十講 計畫經濟:從自負到自毀的大試驗?? ?
上海試驗:計畫經濟的體系雛形 / 220
「第一個五年計畫」:計畫經濟的建設模式 / 223
七年消滅私營經濟 / 226
兩次自毀性的經濟運動 / 229
回收土地:政府的三大收益 / 233
文化大革命:紊亂十年 / 236
?? ?
第十一講 改革開放(上):沒有藍圖的改革?? ?
第三種社會主義經濟模式 / 244
增量改革:由農民發動的工業化運動 / 246
中央政府的角色:放權與非均衡戰略 / 250
地方政府的角色:積極參與和冒險支持 / 253
「哪裏是改革的主戰場」 / 255
物價闖關:轉折點上的「意外失利」 / 259
80年代:「一切改革都從違法開始」 / 262
?? ?
第十二講 改革開放(下):集權主義的回歸?? ?
分稅制:從增量改革到整體改革 / 270
1998年的「三駕馬車」 / 274
國有企業的絕地復甦 / 276
「大國崛起」與朱氏邏輯 / 279
從鐵本案到四萬億計畫:
第六次「國進民退」 / 282
發展與公平:2013年的雙重困境 / 288
結語 回到歷史的基本面?? ?
一個不容置疑的前提:「統一文化」是
一切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 294
兩個永恆性的主題:分權與均富 / 297
三個最特殊的戰場:國有經濟、土地和
金融業 / 300
四股前所未見的新勢力:互聯網、非政府組織、
企業家和自由知識份子 / 304
?? ?
跋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