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一九五○年代末起,我就開始翻譯若干英美詩人的詩,全憑興趣,並無系統。最引以為榮的是,所譯美國詩人佛勞斯特(Robert Frost)的詩,有六首被納入《美國詩選》(一九六一,今日世界社出版),和梁實秋、張愛玲、余光中等等的譯作同列。其後,我因公務繁忙、出國深造、繼而到聯合國工作,少再迻譯。其中有好多年,連詩也少寫,不要說翻譯了。
迄至上世紀末,我從聯合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以及國際顧問工作退休以後,又漸漸對譯詩恢復興趣。先是,在二○○四年,將友人余光中、馬嵬、陶忘機(John J.S. Balcom)等歷年來譯我的詩,交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集名《夏菁短詩選》。近年來,因參加了在美唯一的中、英雙語網路詩刊〈詩天空〉(Poetrysky),就開始認真地英譯自己的詩。
我覺得譯自己的詩,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將兩種文字對比,常常使我認知中文在時態和主詞上的曖昧,從而對我中文詩的創作,有所警惕。第二是譯自己的詩,享有一種自由度,可以在不損原意的前提下,遣句選字,享有彈性。我喜用淺顯的語言來寫詩,因此,翻譯起來,並不過份困難;至於是否典雅,只能由讀者去判斷。
這本集子分成三輯。第一輯是英譯我自己的中文詩,共三十首。第二輯是我中譯英美詩人的作品,計二十三首。最後一輯是友人英譯我的詩,包括以前未能納入《夏菁短詩選》的以及新譯者,共二十首。這一輯的詩大多已在中華民國筆會的季刊上刊載過。
人說:詩是不能翻譯的。我相信譯者只要盡力而為, 使譯文盡量接近原作即可。我覺得,中、英詩對照排列,猶如大氣的對流(一個是外來、一個是當地),這本詩集是否會激起詩天空的一點火花和回響,將拭目以待。馬嵬、Dona Stein、黃用、〈詩天空〉主編韓怡丹(綠音)、及編輯 K.D. Anderson 諸位潤飾或編輯我的英譯,感激不盡。余光中、馬嵬、陶忘機、王季文等位迻譯我的中文詩,以及〈筆會〉、〈詩天空〉等刊出這些詩;盛杭英的協校此書,在玆一併致謝。
二○一四年二月四日
可臨視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