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仿生農業•推薦序1
隨著全球經濟與產業局勢變遷,當前全球農業除面臨氣候變遷問題、水資源不足問題的威脅,台灣國內農業則受制於農業勞動力老化、農戶經營規模小及產地零星分散等困難,不易發揮規模經濟效果,造成農業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吾人日常生活飲食中的食材均與農漁牧生產源頭密切相關,因此藉由更多的新技術研發,並配合活化休耕農地措施,提高糧食自給率及維護生態環境,將可為台灣農業發展帶來更好的願景。台灣高超的農業技術與原料品質,配合先進的加工技術,一定可提昇台灣農業生技產品進入國際高階市場的優勢。
2012年天癒農法系統進駐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個人當時正負責該園區經營管理業務,看著他們一群年輕人傳承接棒、高效率地興建示範溫室農場,實際落實零污染的生態農法,以真正「精緻安全」的農產品協助努力追求健康的消費者,令人感動不已。天癒農法系統技術結合社會企業的觀念與做法若能有效的擴大推展,對台灣的農業發展、生技產業、青年就業、國民健康…等,必定大有助益。
《台灣的仿生農業:新世紀農業的超級引擎》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好書。從動機緣起、仿生設計理念、實務經營心得、分享困境解決方案、未來期望…等等,完整不藏私,其生產單位模組化的設計,更符合現代經濟兼具質與量的目標,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陳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