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每一天,整理好心情─過簡單有質感的生活

每一天,整理好心情─過簡單有質感的生活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9004336
加藤裕子
沈文訓,謝函芳
九印文化
2014年9月1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004336
  • 叢書系列:Bridge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19 cm / 普通級
    Bridge


  • 心理勵志 > 生活哲學

















      日本媽媽為了讓小孩體會自己童年曾經度過的幸福生活,既然不能住在小時候居住過的日本式房子裡——享受日曬味道棉被所包圍的幸福感,新榻榻米青綠清爽的顏色與香味、重新糊上的拉門紙窗的清澈空氣感,還有和式空間所擁有不可思議的安穩。



      於是作者想出了絕妙的點子——讓過去長輩使用的生活器具再次現身,再次於家中使用,雖然剛開始有些奇怪,然而漸漸使用之後,媽媽一點一滴回味起記憶中小時候美好的生活氛圍,也和孩子可以實際分享曾經享有的幸福,最後還創造了新的使用方式。



      從坐墊、手拭巾、屏風、飯桶、和服收納箱、掃帚、竹製圓扇等等,一一在家中使用著,漸漸改變生活的樣貌,越來越能覺察出什麼是自己所需的,而簡單之中也充滿多樣使用,及器具本身的美學。讓人更想了解這些器具普通使用的年代,過去人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麼面貌。



      作者閱讀了當時出版的書、訪問資料館或舊有民家時,漸漸地發現處在消費時代、物質大量充斥的現代社會,迫切需要斷捨離的人們,或許可重新瞭解以前的人如何過生活,不一定是節儉之道,而是去發現什麼是必要之物。



    名人推薦



      米力、茂呂美耶(邀約中)









    一 、「站」與「坐」

    從「坐著廚房」演變到「站立廚房」�其實「坐著」也有方便之處�「折疊式矮飯桌」的和洋折衷�作家荷風為何感嘆�坐墊——身體需要的「坐」姿�不拘泥空間的智慧



    二、能運用自如的喜悅

    理解「必要之物」的困難�頂多只是一塊布的魔法�超越只是實用物品的「用具」�必須最先備齊的生活必需品�如今水盆的使用方式�屏風是萬能的隔板�看透真正必要之物



    三、恢復「恰好適當」

    常溫保持食物的好處�吃完就不會落入黑箱�想要有真正的「涼爽陰暗處」�蓋板與食物保存的關係�想讓剩飯變好吃�有飯桶的話,添飯就會增加�在仰賴立即「便利」之前



    四、真正懂得「一人份」

    一般用餐與請客都能使用�用餐後收拾的美好�可以宅配配送的收納箱�使用一個行李箱,輕鬆無負擔�藉由洗臉盆來養成珍惜用水的習慣�洗臉盆適合四方形的洗手臺�分辨一人份的用具



    五、「整理」習慣

    為什麼物品會從衣櫥裡滿出來�能夠分門別類一目了然的壁櫥�屬於睡衣的地方在哪裡�兼具整理與穿著概念的發想�試試看(放衣服的)無蓋箱子�思考往昔整理收納的系統



    六、「保養」就是愛惜

    早已失傳的老祖母智慧�木質地板與掃把蠻合拍的�掃帚裡存在著掃除的心�抹布在哪裡擰乾�如何排除住宅的污水�「用完即丟」是悲哀的詞彙�如同春天降臨的房屋�愛護住所的心



    七、享受季節的心

    竹製團扇下柔和的風�為睡覺的孩子搧風�夏日房間裡不可欠缺的竹簾�竹簾的影子告知季節�依偎在火盆旁的溫暖時光�整年不熄滅,溫柔的火�呼喚四季的到訪



    八、每一天,整理好心情

    用圍裙集中精神�圍裙之美�極貧之中,裝飾壁龕�欣賞物品的絕佳位置�即使只是片刻



    九、有彈性的生活

    對節慶活動充滿熱忱的雙親�繼承先人的智慧�節慶活動的力量運轉季節�換季為季節加以區別�「為防蟲蛀而曬衣書」是夏天大掃除�現代也要「防蟲蛀而曬衣書」�大掃除是「總有一天要做」的總決算�大掃除是活力源頭�為了不要累積「總有一天」



    十、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

    出入頻繁的大雜院拉門�人與人面對面學到的事�日式房屋的簷廊是人們聚集之所�科技進步也無法彌補的事�「出入自由」之中的禁區�戰勝「干擾」



    十一、探訪今後的「居住方式」

    以五感試著感受居住�因為正是有生命之物的樂趣�用金錢無法建造的房子�過去的用心加上今日的智慧�「長住」的選擇�符合風土民情的居住之美�建造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的房子�從一間房子開始



    後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