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統派運動口述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53940
陳玲
時英
2015年6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653940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開發史(增訂七版)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2)
契約與歷史:清代臺灣的墾荒與民番地權
歷史B(五版)
少年臺灣史 二○一九年增訂版【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內
容
簡
介
「統一運動」自國民黨退台以來,就只有一個口號,自李扁時期以來,「統一」更逐漸變成政治禁忌,到今日,獨台心態已是普遍現象。獨台與台獨不同。在統的問題上,藍營拒獨,但不見得偏統;綠營偏獨,而且絕對不偏統。當前臺灣執政者的「不統不獨」,實質就是獨台。在民進黨堅持台獨、國民黨不統不獨的現實下,臺灣社會必然要有另一股支援統一的聲音和勢力。問題的關鍵是這股勢力和聲音已經存在了至少60年,但是至今微弱。
所謂統派組織,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抱持中國統一見解的組織。多年來,他們在臺灣備受詬病,在艱困中支撐,終於等到兩岸關係急速解凍並且和諧發展的今天。但媒體不報導統派組織舉辦的相關活動,統派人士寫的文章投到媒體,也幾乎沒人願意刊登。十幾年前,統派學者還常會受到「獨派」的騷擾、辱?,而現在,「聽不到你的聲音,誰還會來騷擾你?」同時,當統派議題不被多數民眾認同或者關注,誰來和你爭辯呢?!應該說,民間統派組織長期以來在臺灣開展反獨促統運動、建立兩岸和平統一論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統派組織沒有行政資源、沒有財團支持,也沒有通過選舉掌控政治資源,因此力量逐漸萎縮,統一運動和統派人士越來越被邊緣化,這是現今島內統一運動最真實的現狀。臺灣統派運動人士曾經歷怎樣的風雲歲月,這些年是如何持續他們的理念和運動的?又將如何繼續在臺灣引領和平統一兩岸的力量前行?
2010年夏天,筆者赴台深入統派運動的第一線,並採集口述歷史,試圖展現一幅真實的統一運動畫面,也為未來的統一運動做些注腳。完成逾十萬字的研究報告《臺灣民間統派組織與運動研究》。該研究報告試圖從臺灣民間統派組織和運動的定義和內涵、臺灣民間統派組織和運動的歷史淵源、臺灣主要民間統派組織簡介、臺灣民間統派運動的社會環境、臺灣民間統派組織和運動的發展與現狀、反思和策略六個層面詳細解析,展現臺灣統派組織和運動真實的畫面,深度剖析舉步維艱的統一運動。
因為一些考量,當年的這份研究報告一直沒有拿出來出版。4年過去了,我突然覺得有些考量真的不足以成為讓這些口述歷史公開發表的障礙。或許,每一個階段的想法和環境都是在變化的。只能如此解釋。
本書僅僅擷取當年研究報告中的口述歷史部分,書中的受訪者幾乎涵蓋了當年臺灣民間統派組織的所有領導人,也幾乎覆蓋了每一個有特色的組織。這是對自己的交代,也是對書中所有接受了我口述歷史訪問的他們的一份交代。即便四年過去了,這些口述記錄依然有著它們的生命力。
目
錄
一、民間統派組織和運動的定義和內涵
(一)統派組織和運動的定義和劃分
1、一般意義上的統派即反對臺灣獨立、追求兩岸終極統一
2、一般意義上的統派劃分為紅統、聯合派和藍統
?
(二)臺灣民眾意識中的「獨」與「統」
1、「獨」即宣佈臺灣為獨立共和國
2、「統」即接受中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
二、臺灣民間統派組織和運動的歷史淵源
(一)早期統派運動,源自對日本統治的抗爭和對祖國的認同
(二)「二二八」事件之後的統派運動左傾色彩濃厚
(三)統派和獨派的緣分不淺——從陳菊祭拜蘇慶黎說起
?
三、臺灣主要民間統派組織簡介
(一)較有知名度的統派組織——新黨、親民黨
(二)曾經右統色彩鮮明——新同盟會、和統會、民主團結聯盟
(三)左統色彩鮮明——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四)具有傳承的雜誌——《夏潮》、《海峽評論》等
(五)青年服務基地——夏潮聯合會
(六)代表性基金會——夏潮基金會
(七)統派中的「另類」——中華統一促進黨、中華愛國同心會
(八)民間統派組織在現今的改良模式——和平發展論壇
?
四、臺灣民間統派組織負責人及骨幹口述
許歷農:堅持中國人自己的方式
郭俊次:幫助臺灣的父老鄉親走出「迷障」
紀欣:一個女人的戰鬥和思考
吳瓊恩:堅持中國民族主義精神是兩岸統一的基石
王曉波:從「白色」和「紅色」的交融中走來
毛鑄倫:我就是中國人
吳榮元:紅色思想引領統一運動
張敏生:從政治受難走向中國統一運動
曾祥鐸:堅守一個人的電臺
陳福裕:做好兩岸青年的服務工作
林啟洋:愛國沒有先後
統一運動中的「80後」青年:我們在努力
周慶峻:大陸實行的更像三民主義
廖天欣:一生心向祖國大陸的臺灣人
黃光國:用社會心理學探索統合理論
武之璋:專注的社會批評者
序
究竟哪些人屬於「統派」,就如同究竟怎樣才算是「獨派」一樣,這兩個定義在兩岸都可謂眾說紛紜,不甚明瞭,且不同時代不同陣營人物有不同見解。
一般意義上的統派即反對臺灣獨立、追求兩岸終極統一
「維基百科」對統派的定義是:反對臺灣獨立,促進兩岸統一(包括「急統」和「緩統」)人士。傳統觀點上,泛藍陣營較有大中國情懷,基本屬於「統派」,但目前臺灣的主政者一直在強調兩岸關係重點在過程不在目的,迴避兩岸的未來,用不統不獨不武的說辭來界定兩岸關係,讓統派的內涵更為模糊和令人困惑。
縱觀今日臺灣的一般民眾,並不會簡單地把當前的國民黨視為純正的統派,即便民眾覺得馬英九政府較靠近中國大陸。而泛藍陣營的新黨、親民黨,一些民眾還是會將其歸於統派,並且因為這兩個黨先前從國民黨中分支出來,有熱熱鬧鬧的組建風波,佔有若干縣市議員席位等,因此被民眾所瞭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如果愛是答案,問題是什麼?:365快樂帶孫日記
2.
如果愛是答案,問題是什麼?:365快樂帶孫日記(限量作者用印版)
3.
友善農村暖設計
4.
心南向 新成長 系列四:建構疫後新南向韌性供應鏈
5.
心南向 新成長 系列三:厚植引領新南向的亞太平台
6.
2018重建臺灣音樂史:音樂家的生命史研究和傳記書寫
7.
當前形勢下的臺灣學運研究
8.
法理與善念:9個經典案例 看企業化危機為轉機
9.
大陳記憶:兩岸新移民的悲歡
10.
品味臺灣:人文風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