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驚歎愛爾蘭:歐洲最苦難的國家之一

驚歎愛爾蘭:歐洲最苦難的國家之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18184
吳祥輝
蝴蝶蘭文創
2018年3月0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8918184
  • 叢書系列:吳祥輝經典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吳祥輝經典作品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旅遊文學











    Ireland Exclamation Mark

    One of the World’s Most Tragic Colonies

    愛爾蘭人擁有悲觀中的幽默,八百年的悲傷歷史。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經濟快速起飛。



      愛爾蘭的靈魂,在大英帝國殖民統治下,埋藏在音樂和文學作品裡。

      四百萬人的國度,誕生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慈,蕭伯納,希尼,貝克特。

      和王爾德,喬依司等文學巨擘,以及享譽國際的男女歌手恩雅和U2。



      八百年來的悲痛,構成《驚歎愛爾蘭》寫作和閱讀的沈重。

      這是作者表達文化觀點最深刻的一本書。

      改變許多讀者對台灣文化,和政治觀點的既有認知。


     





    4 自序



    第一篇 凱爾特之虎

    12 ?媽媽就職典禮

    24 ?歐盟模範生

    30 ?顏色就是音樂

    38 ?雕像──迷人的城市休止符

    52 ?恨鐵不成鋼

    57 ?壓迫,剝奪,反抗

    67 ?悲劇政治家巴涅爾

    80 ?與敵共賭

    84 ?從「典範」分高下



    第二篇 世界充滿哭泣

    94 ? 無尾熊

    102 ?東部故事多,西部景色美

    110 ?詩人之心

    116 ?簽下死亡證明書

    129 ?被偷走的孩子

    135 ?陷入仇恨與孤立

    146 ?約翰.甘迺迪的老家

    155 ?在饑荒船上

    162 ?願你百試百錯

    165 ?鐵騎士的血腥鎮壓



    第三篇 趕進度!

    178 ?夏日最後的一朵玫瑰

    187 ?外資搶進

    195 ?全民來招商

    206 ?為英格蘭賀倒采

    218 ?高負債,沒福利

    224 ?在變不變山下

    237 ?詩是文學之母

    244 ?北愛三十年大動亂



    第四篇 唯有時光

    254 ?愛爾蘭之女:恩雅

    264 ?兩個瑪麗總統

    270 ?創造南北雙贏局面

    276 ?一島兩國

    289 ?帝國的榮光與悲哀

    295 ?六個「實體」

    301 ?絕望,但不嚴重

    305 ?U2 =You Too

    320 ?願道路為您升起

    330 ?重返愛爾蘭





    自序



      書是最便宜的「保養品」。貴的美容,便宜的美心。因為心可以比臉更容易保持年輕。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台灣人」,並不滿足這種詮釋。這不盡符合事實,也有哲學上的謬誤。稻子靠陽光,水來自雨,都不是台灣人的原創。



      身體得自父母,成長中總有朋友幫忙,知識或感知可能來自書,我正是如此。啟蒙於外國文學,熱中於中國詩詞歌賦,我一直是個台灣和世界一起養大的孩子。



      這本書,就是一個這樣的台灣孩子,給台灣和世界的一份小小心思。就只是這樣,別嚴肅,有趣才是人生美好的開始。



      被壓迫或較落後的民族,比別人認真上進是本分。盲點和犯錯恐怕更是常有的事。追隨巨人,只看到巨人的後背,耳濡目染巨人的風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視野雖然較寬廣,但禁不起巨人稍稍搖晃。



      「贏就是對」,這是大國的「巨人哲學」。小國台灣或許當在「對」或「贏」之間,做個更精細的價值選擇。因為「贏」從來不屬於小國。「贏的哲學」或許正是台灣當今亂象的共同源頭。



      台灣面臨該建立自有哲學的時刻。哲學不是學術理論研究,哲學是生命邏輯的創作。哲學一點都不深奧,哲學只是自己和世界以及大自然的邏輯關係。



      認清母土



      旅行者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感受他國,或許更能認清母土。描述世界,或有助對祖國的體悟。台灣不再追隨巨人,台灣人開始追尋屬於自己的完整感覺。完整的感覺當然包括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和理解。



      台灣人早就開始在服務這個世界。從雨傘,水管,腳踏車到電腦。「服務世界」才是「台灣經濟奇蹟」的真正祕密和秘訣。也許是台灣人習慣功歸自己,以致失落了屬於全體台灣人共同創造的生命哲學。



      「服務世界」是「抽象命題」。「提高競爭力」是實用命題。有點像,又有點不一樣。「贏」是實用,「對」是抽象。「抽象命題」轉化為「實用體系」,或許正是台灣「向上提升」的關鍵性動力。



      二十一世紀。悲觀的台灣人,或許覺得天旋地轉。樂觀的台灣人,或許猛然驚醒。原來台灣人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可以一躍而下,看別人站上巨人的肩膀。



      一個作家,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傷心徬徨或歡呼希望,都會感應他的心。淚水或汗水或腦汁,在作家心中都是等值。



      感謝芬蘭。沒有《芬蘭驚艷》,就沒有《驚歎愛爾蘭》。芬蘭如冰雪之真,台灣如森林之善,美麗就是愛爾蘭。雪花握手即融,不融的一定是碎屑的保力龍。森林站在遠方,等著人類享用。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如果有永恆。



      愛爾蘭稍縱即逝的美,帶點天地的憂傷。千變萬化的光,讓人回歸科學和哲學的起點。光是顏色,光是道路。當光線不再,色彩消失。當光亮不在,高速公路也只是黑暗迷途。黑沉沉的曠野,一把火點亮在遠方,就是一個溫暖或希望。



      感謝葉慈。沒有愛爾蘭的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巴特勒.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簡稱 W B Y ),也不會有這本書。批評或制裁別人是大國的特權,小國台灣並不適格。這是一個二十一世紀台灣人的上位思考。愛爾蘭整個二十世紀的現代歷史縱深,血淚斑斑,難以下手。



      詩人葉慈被譽為「愛爾蘭的最佳詮釋者」。《驚歎愛爾蘭》就跟著葉慈的詩韻,和幾個愛爾蘭大文豪的經典名句走,盡可能避免犯下哲學上的錯誤。



      愛爾蘭有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得以平起平坐的作家,至少可以列出十二個。這正是寫作愛爾蘭的另一個難處。一個台灣作家,不禁會這樣想像:《驚歎愛爾蘭》值不值得他們辦個「墓園下的野餐」,花點時間,談一談?



      《驚歎愛爾蘭》接著《芬蘭驚艷》。然後,我想到烏克蘭。芬蘭不是人間天堂,愛爾蘭也一樣。世界上沒有「天堂」,否則,那個地方早就人滿為患。然後,「天堂」宣佈死亡。



      數據上,愛爾蘭和芬蘭都遠比台灣富裕。但是,食衣住行的豐渥和便利,世界上少有國家能和台灣相比。台灣就像一個正在「轉大人」的大孩子,昔日童稚或青少年的標準,必須或將會遠去,這才是生命發展的常理。國家的生命發展也一樣。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需要想像。看得越多,想像力可能越強。



      芬蘭最早走出自己的歷史命運,二十一世紀剛開門,就讓全球驚艷。愛爾蘭直到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才改頭換面,不再當「富翁中的窮人」。二○○七年的今天,烏克蘭還在動盪,連維生的必需品 ── 瓦斯 ── 都還在風雨飄搖中。



      「現代化時間差」構成這三本書的排序。越來越近,越來越有急迫感,越來越需要更深沉的探索和學習。經過這三本書的歷練,也許會有能力寫台灣。畢竟,寫一本「台灣回憶錄」,才是屬於我自己的最終想像。



      悲痛與警惕



      芬蘭是個政治人搞好的國家。愛爾蘭則陷入長期的政治和宗教衝突。兩本書的寫作心情完全不同。《芬蘭驚艷》處處都是感動。《驚歎愛爾蘭》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前者可能讓台灣人有較多的學習,後者則充滿著警惕。如果學習只意味著抄襲,對台灣人而言,警惕也許別具意義。



      愛爾蘭的歷史格局一直在「贏的哲學」中翻來覆去。愛爾蘭的大文豪們看得深沉徹底,《驚歎愛爾蘭》就這樣開展在愛爾蘭的文學世界裡。



      文學很簡單。把話說好聽,把句子寫美,把故事說精彩,把作家要傳遞的訊息,優美地 送進讀者心裡,如此而已。



      感謝英格麗。她是《驚歎愛爾蘭》的「試讀者」。她代表著或多或少的讀者,和作者在 寫作中,就開始心靈交流。溫暖細膩的心令人心儀。作家寫書的過程是自我探索。書是每 一個不同讀者的各自所有。作家需要空間,也需要感應。一如讀者會選擇讀書的時間,地 點或心情。



      《芬蘭驚艷》獲得許多讀者的熱情鼓勵。〈自序〉中開頭的第一句話:「把這本書當成 一份小小的禮物,就不會顯得那麼嚴肅。」竟然成為現實中的事實。這本來只是作家的自 我隱喻而已,慷慨的讀者卻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甚至千位數,買書送人當禮物。這 樣的迴響很難事前想像,也許正反映出讀者對台灣「轉大人」的熱切渴望。



      如果,您是《芬蘭驚艷》的讀者,很高興我們再度相見。建議您從《芬蘭驚艷》最後短短的一章看起,再接過來《驚歎愛爾蘭》,也許能有更好的心情連續。如果,我們是初次以書為緣,容我向您做點說明,以示歡迎。書中所說的「台灣文」就是通稱的「中文繁體字」。中文指的是「中文簡體字」。另外,這本書仍是和《芬蘭驚艷》一樣的初衷:用別人的國家,寫自己一生最關心的事。相關的論述已見於《芬蘭驚艷》,這本書就不再重複。



      「驚嘆」和「驚歎」已經通用。「嘆」近於悲,「歎」近於歡。作者的心是「嘆」其過去,「歎」其現在。祝福愛爾蘭,也願您喜歡《驚歎愛爾蘭》。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