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開啟之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47183
陳澤真
白象文化
2025年10月01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6263647183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自序:從尋道到入門,為靈性旅程揭開序章?

    第一章 為何要修行?人生的終極問題?

    第一節 「求道」的真正涵義:不是信仰改變,而是靈性的啟迪?

    第二節 為何要求道?求道與一般宗教信仰的不同?

    第三節 求道的緣份:何謂「先天有緣,後天有份」??

    第四節 求道的歷史定位:三期末劫與白陽普渡的關鍵契機?

    第五節 求道後的責任與承擔:從得道者到渡人者的轉變

    第二章 人生為何需要求道?

    第一節 宇宙法則與生命輪迴?

    第二節 人生的迷惑與解脫之路?

    第三節 白陽法門的殊勝?

    第四節 得道與修行的根本意義?

    第五節 迷失的時代,需要清醒的靈魂?

    第三章 求道儀式的步驟?

    第一節 求道的條件:真誠心、善良心、願發心

    第二節 求道的正式儀軌:詳解十七步驟?

    第三節 求道時的感應與殊勝體驗

    第四節 求道的承諾與責任

    第五節 求道後的修持方向

    第六節 求道的真義與究竟目標

    第四章 求道的真實內涵?

    第一節 「求道」不只是形式,而是靈性的重生

    第二節 明師一指的意義?

    第三節 理天三寶的內涵?

    第四節 求道後的轉變與體悟?

    第五節 求道與修道的銜接:由入門到實修?

    第六節 求道是一種使命的承擔?

    第五章 求道後應如何珍惜??

    第一節 求道不等於得道:打開靈性門戶,修行啟程起點?

    第二節 求道者應有的三心:恭敬心、珍惜心、精進心?

    第三節 什麼是「道心」?如何堅持初心?

    第四節 如何避免「求道後依然迷失」?

    第五節 修道路上的考驗與淬鍊:如何面對逆境與磨難?

    第六節 與道相應的人生:讓修行融入生活?

    第六章 求道後應如何珍惜??

    第一節 每日實踐:「行住坐臥皆可修」?

    第二節 守住玄關竅,內心常清明?

    第三節 與無極理天的感應?

    第四節 持續省察與懺悔的力量?

    第五節 道場共修的重要性?

    第六節 讓修行融入生活的每一處?

    第七章 求道後的挑戰與考驗?

    第一節 為何有些人求道後卻退道??

    第二節 如何面對親友的質疑與誤解??

    第三節 「修行不順」是業障現前還是考驗??

    第四節 求道後如何增強道心,不被外界動搖??

    第五節 修行中的心魔與自我欺瞞?

    第六節 如何在紅塵中堅持修行??

    第八章 求道後的福報與影響?

    第一節 求道如何影響家庭與事業??

    第二節 求道與宿世因果的轉化?

    第三節 為何「得道者三世有福」??

    第四節 求道與後世:得道後是否還會輪迴?

    第五節 求道與靈性的開展:智慧與慈悲的提升?

    第六節 求道與祖先的得度:一子得道九玄七祖升天?

    第七節 求道與子孫的庇蔭:功德傳家,福蔭綿延

    第九章 求道後的福報與影響?

    第一節 如何從求道進入修道??

    第二節 為何求道後不能停留在原地??

    第三節 求道者應如何精進,讓靈性不斷提升??

    第四節 修道過程中常見的偏差與陷阱?

    第五節 修道者如何轉煩惱為菩提??

    第六節 靈性提升是否有可見的標誌??

    第七節 走在修道路上,最終目標是什麼??

    第十章 發願行道:求道後的使命?

    第一節 為得道者的責任:不僅自己修行,還要渡化有緣人?

    第二節 為何「渡人一人,勝造七級浮屠」??

    第三節 如何讓更多人瞭解求道的重要性?

    第四節 什麼是「發願行道」?如何立願不退??

    第五節 行道不是傳教,而是慈悲的流露

    第六節 為何說「普渡三曹」是白陽期最重要的使命?

    第七節 真正的行道,是為靈性鋪路、為眾生搭橋?

    第十一章 走向圓滿的起點:從求道邁向修道之路

    第一節 從明理而通道,從通道而願修?

    第二節 求道開啟慧命,修道才能成就慧命?

    第三節 道在日常中實踐,道在人我中流轉?

    第四節 從自我修持到助人修持:白陽修道者的責任?

    第五節 恆心與願力:修道路上的雙翼?

    第六節 回觀初發心,永續不退轉

    第七節 開啟之門之後,通往圓滿的下一步

    第十二章 修行常見問題與解答?

    【一問】白陽法門的本質特色為何?

    【二問】白陽法門的修行的核心是「天命」與「道統」嗎?

    【三問】白陽法門適合現代人修行的理由為何??

    【四問】如何解讀「五十而知天命」??

    【五問】白陽法門的「神人共辦」,是在說什麼?

    【六問】為何許多人對傳統宗教感到疏離??

    【七問】為何宗教只是信仰,而不是「可實踐的生命修行」?

    【八問】何謂「靈性復興」??

    【九問】何謂「靈性自主」??

    【十問】何謂「單純儀式信仰」?

    【十一問】為何貪瞋癡三毒是輪迴的根本原因??

    【十二問】「五蘊」如何構成「我」的錯覺??

    【十三問】業力法則如何運作?業報可否轉化??

    【十四問】戒、定、慧三學的實踐次第為何??

    【十五問】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超越性與內在性?

    【十六問】「無為」是順應自然規律的行動??

    【十七問】先天一?與後天氣如何轉化??

    【十八問】生命本質有否有意義??

    【十九問】宇宙的存在有無目的??

    【二十問】幸福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狀態??

    【二一問】孤獨是人的宿命嗎??

    【二二問】現代科技是否侵蝕了人性?

    【二三問】「放下執著」的真正意義為何??

    【二四問】「修行深度」與「覺醒程度」有關係嗎??

    【二五問】何謂「道在古今,人以真心傳之」??

    【二六問】何謂「理在三界,人以無妄貫之」??

    【二七問】無極老母為何容許人生苦難的存在??

    【二八問】「因果觀」與「宿命論」有何區別?

    【二九問】「止觀」的具體方法與目標為何?

    【三十問】如何區分「正念」與「妄念」?

    【三一問】何謂「不立文字」??

    【三二問】「慈悲」與「智慧」為何必須雙運?

    【三三問】何謂「緣起性空」??

    【三四問】如何「離苦得樂」??

    【三五問】「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修行的意義為何??

    【三六問】「格物致知」是道德修養還是科學認知?

    【三七問】「慎獨」的具體方法為何??

    【三八問】修行者在無人監督時如何保持誠意?

    【三九問】何謂「心即理」??

    【四十問】修行要懂「形上學」嗎??

    【四一問】王陽明《傳習錄》在說些什麼??

    【四二問】意識是大腦的產物嗎?

    【四三問】人工智慧能幫助靈性探索嗎?

    【四四問】如何判斷哪個宗教是「真」的??

    【四五問】「宗教信仰」與「理性思考」是否一定衝突?

    【四六問】遇到災難時,神在哪裡?

    【四七問】家人信仰不同,如何相處??

    【四八問】修行中的神跡顯化,如何分辨真假?

    【四九問】是真有天堂與地獄或只是心靈狀態?

    【五十問】基督教「與神合一」與佛教「涅槃」,是同一的終極狀態??

    【五一問】如何理解《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五二問】佛教「空」與道家「無」有何異同?

    【五三問】「道」是萬物生成背後的無形本體嗎??

    【五四問】佛性是「本具」還是「修證後才能顯現」?

    【五五問】「本心」與「本性」有何異同??

    【五六問】超越「小我」的「高我」是什麼概念??

    【五七問】如何「體認」與」「證悟」人之本體??

    【五八問】如何理解「說似一物即不中」??

    【五九問】王陽明「知行合一」在修行上有何意義??

    【六十問】如何理解「本體不是思辨對象,需通過止觀等實修驗證」?

    【六一問】貪瞋癡是實有嗎??

    【六二問】何謂「過去世惡習種子現行」??

    【六三問】如何做到「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

    【六四問】修行如何自我淨化??

    【六五問】如何證悟法身??

    【六六問】如何理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七問】「唯識行」與「唯識境」是在說什麼??

    【六八問】「黑暗是未覺醒的光明」這句話的意義為何??

    【六九問】如何在平凡生活中活出覺醒??

    【七十問】如何對當下身心現象的客觀觀察?

    【七一問】「挫折」視為「學習機會」,就是轉念嗎?

    【七二問】「覺醒」與「明心」有何異同?

    【七三問】開悟有分漸進式與頓悟式嗎?

    【七四問】「體驗」就是「證悟」嗎??

    【七五問】如何理解「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七六問】如何理解「覺知念頭而非消滅念頭」??

    【七七問】「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在說什麼??

    【七八問】從「自覺」到「覺他」,在修行上有何重要性?

    【七九問】何謂「悟後起修」?

    【八十問】「日日是好日」有何深義??

    【八一問】何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八二問】如何理解「佛性不在特殊時空,日常即是法身顯現」?

    【八三問】如何理解「真正的慈悲,是允許他人不覺醒」?

    【八四問】何謂「克己復禮」?

    【八五問】私欲遮蔽明德,通過「格物」可以轉化嗎??

    【八六問】如何讓自己的心,提昇到聖賢的境界?

    【八七問】如何找到內心的力量?

    【八八問】障礙修道的因素有哪些?

    【八九問】何謂「法界」?與修行有何關係?

    【九十問】何謂「無為法」?與修行有何關係?

    【九一問】何謂「證第一義」??

    【九二問】「如來藏」和「佛性」是一樣的概念,對嗎?

    【九三問】人能與上天感應的原理是什麼??

    【九四問】何謂「願解如來真實義」?

    【九五問】《心經》主要在說什麼??

    【九六問】何謂色空不二?

    【九七問】何謂「與諸佛菩薩同心同行」??

    【九八問】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和目的?

    【九九問】錯誤認知是如何形成的??

    【一零零問】何謂「以心傳心」?

    【一零一問】「知識請人教,智慧自己悟」,對嗎??

    【一零二問】如何理解「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一零三問】何謂「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薩」??

    【一零四問】自性神與天上神,有何關聯?

    【一零五問】如何理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一零六問】歷代聖人皆為「道」之見證者嗎??

    【一零七問】「道」真的是宇宙本源嗎?

    【一零八問】白陽法門並非憑空創立,而是大道流轉的結果??

    【一零九問】「道」不只是理論,而是可實踐,可印證?

    【一一零問】何謂「高維度文明」??

    【一一一問】如何理解「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一二問】如何理解「身在人世,行道無住;心入理天,普渡眾生」??

    【一一三問】《心經》的「無智亦無得」,是在說什麼?

    【一一四問】何謂「理天無相,應化萬千」??

    【一一五問】現代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一六問】白陽法門是高智慧的宇宙大道嗎??

    【一一七問】如何能感受到「道的力量」?

    【一一八問】如何親身體驗「道」的智慧??

    【一一九問】白陽法門核心價值是什麼??

    【一二零問】何謂「科學修道」??

    《開啟之門》全書章節總覽表格

    全書結語:門已開,路已啟,願你珍惜前行?

    後記:願此門,為更多迷途者而開?



    ?





    作者序



    從尋道到入門,為靈性旅程揭開序章




      人生是一場回家的旅程,而求道,正是這趟旅程的關鍵起點。若說《回家之路》試圖以靈性哲學的方式,指引人們回歸本體、尋根問源,則《開啟之門》則進一步聚焦於「求道」這一靈性旅程的轉捩點,它不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靈魂對道體本源的內在呼應。這不只是信仰選擇,更是對存在價值與生命結構的重新定向。自古至今,無論東西方,皆不乏關於「我從何來?將往何處?」的深層追問,而在白陽修道法門的體系中,「求道」正是回應此終極關懷的關鍵步驟。求道雖為一個簡短的儀式,卻是一場深遠的靈性啟程。儀式之所以神聖,不在形式,而在其背後蘊藏的深義。白陽法門的求道儀式,是依據上天之天命,由明師依序傳授,開啟人人本具的佛性自性,並與理天結下永恆契約,從此確立超脫生死、返本還原的根本之門。求道儀式從掛號填表,到最後送佛燈共有十七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其象徵意義與修行內涵。這些步驟不僅在形式上展現了嚴謹的儀軌,也反映了白陽法門的修行精神與對求道者的指引。



      《開啟之門》是白陽法門五書系列的第二部,承接《回家之路》對靈性歸根的探討,進一步引導讀者走向生命轉化的起點,求道。本書以理性條理與靈性深度並進的方式,全面剖析求道的真義、步驟、背景與意義,旨在幫助現代人理解:求道不是宗教的皈依,而是靈性的甦醒;不是形式的加入,而是生命維度的昇華。書名《開啟之門》,象徵明師一指所開的玄關竅,是生命本源的入口,也是超越輪迴的天門。在這個末劫紛亂的時代,無極老母大開普渡,明師奉命傳道,萬靈皆有得道契機。本書不僅闡明求道的宇宙背景與歷史定位,更細緻解析十七道儀軌步驟與其中蘊藏的性命密義,讓讀者對「理天三寶」有更深刻的認識與敬畏。



      全書共十二章,從「求道的必要性」談起,說明宇宙法則、因果輪迴與人生終極問題如何指向求道為出離之門;繼而進入求道儀式的詳盡介紹、靈性轉變的體悟、修行實踐的要點,並探討得道者面對的考驗、福報、責任與行願。其中,第十章及第十一章更強調:求道不是終點,而是承擔使命、發願渡人的開始。行道者需在紅塵中鍛煉慈悲與智慧,在人間行菩薩道、為靈性鋪橋架路。



      本書特色,在於其內容兼具教義深度與實修引導,融合經典精義、仙佛聖訓、白陽二祖師尊師母的慈訓、以及當代修道者的心路歷程,讓讀者不僅知其義,更能感其心,行其道。每章皆以層次分明的方式引導讀者從理解走向實踐,並輔以表格總結、問答引導,兼具系統性與啟發性,適合初學者入門,也適合資深修行者再溫初心。



      對於當代人而言,宗教信仰已難以滿足深層的靈性渴望。求道,則提供了一條由信而知、由知而證的實修之路。《開啟之門》不僅是一部修行入門書,更是一把喚醒靈魂、開啟天命的金鑰。願每一位讀者,讀此書如臨道場,如聞天命,如感老母慈悲召喚,從此發願修辦,踏上真正回家的旅程。在後宗教時代與靈性自主崛起的當下,白陽法門所提供的,不是一套封閉的信仰制度,而是一條貫通理性、道德與形上精神的實修之道。願此書,為每一位行者開啟一扇面向自性、接引大道的門戶。願諸有緣者,由此一指,得啟慧命;由此一書,得見真道。



    ?




    其 他 著 作
    1. 回家之路
    2. 馬祖列島宮廟神明啟示錄
    3. 六爻預測9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