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日治及戰後初期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史論(1900-1960)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11586
陳正茂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3日
153.00 元
HK$ 130.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7111586
規格:平裝 / 340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日據時期
同
類
書
推
薦
菊元百貨:漫步臺北島都
彩繪李火增II:找回夢幻的歷史色彩1935∼1945
繪葉書中的臺灣鐵道•官鐵篇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車輛形式圖
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
內
容
簡
介
本書為作者近三十年來研究臺灣政黨史的論文集結,內容全面觀照從日治時期,迄於戰後初期,至六○年代,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的歷史演變與發展過程,其中,尤以探討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的幾篇論文,更是本書的亮點。
?
這些篇章如遺珠串聯,共同建構臺灣早期六十年之政黨、政團史,藉由這些政黨、政團的緣起緣滅,讓我們清楚的勾勒出從日治時期,迄於國府遷臺,到六○年代的一部臺灣政治滄桑史。本書為探究這段時期的臺灣政治、政黨史必備之重要學術參考著作。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探討臺灣政治滄桑史的學術論著。
了解臺灣人民主奮鬥的歷史,及臺灣人組黨結社的決心。
探究臺灣人衝撞黨禁的意志,感念臺灣先賢前輩風範遺澤。
?
目
錄
探索臺灣六十年來民主發展的歷程�陳復
自序
第一章臺灣與中國革命--論國民黨初創時與臺灣之關係
一、前言--興中會臺北支會
二、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
三、同盟會臺灣分會的政黨活動
四、結論—— 兼述羅福星在臺之民族革命
第二章二○年代臺灣之文化啟蒙團體—— 臺灣文化協會的緣起緣滅
一、前言
二、文化協會形成之歷史背景
三、臺灣文化協會之成立及其陣容
四、文化協會的組織與發展
五、文化協會之活動
六、文化協會的影響
七、反文化協會運動
八、政治運動中的左右之爭
九、分裂的因素
第三章臺灣第一個本土政黨--臺灣民眾黨
一、前言—— 組黨經緯
二、民眾黨的宣言綱領與抗日政策
三、紮根基層—— 工友總聯盟之成立
四、民眾黨的內訌與解散
五、結論—— 民眾黨之歷史意義
第四章首揭臺獨大纛的政黨--臺灣共產黨
一、前言—— 成立前之背景
二、臺灣的共產主義運動
三、臺灣共產黨之成立及其政治主張
四、結論—— 臺灣共產黨之內訌和瓦解
第五章深耕臺灣──記光復初期的國民黨
一、前言
二、國民黨臺灣省黨部的成立
三、政黨活動--中央民意代表的產生
四、黨外有團--三民主義青年團
五、結論──國民黨在臺統治基盤的確立
第六章記光復初期中共在臺之地下組織──「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一、前言
二、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三、「省工委會」的群眾運動
四、中共與「228事件」
五、結論
第七章光復後臺灣人初試組黨的先聲--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
一、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組成
二、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之活動
三、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之結束
第八章廖文毅與「臺灣再解放聯盟」
一、前言
二、由「祖國派」到「聯省自治論」
三、「台灣再解放聯盟」與「託管論」
四、「台灣再解放聯盟」的活動
五、美國與台獨
第九章挫敗下求生--國民黨在臺灣的改造運動
一、前言:國民黨改造運動的歷史背景
二、改造運動之過程
三、改造運動的主要工作
四、改造運動目標與成效
五、改造運動的結束
六、結論--改造運動的具體成果
第十章青年黨來臺之歲月
一、前言--來臺前之黨史
二、在臺分裂經過
三、黨部組織與黨員吸收
四、與《自由中國》共同爭取言論自由
五、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的協力
六、積極營救雷震
七、結論--民主憲政之討論
第十一章滄桑五十年--記民社黨在臺灣
一、前言—— 來臺前之黨史
二、在臺分裂之經過
三、參與雷震籌組的「中國民主黨」
四、結論--民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選舉
第十二章五○年代臺灣組黨運動之重挫--記胎死腹中的中國民主黨
一、前言--雷震、《自由中國》與國民黨
二、《自由中國》與國民黨關係的惡化
三、「中國民主黨」組黨始末
四、結論--「雷案」爆發及其餘波
第十三章初試啼聲-謝澄平與《自由陣線》集團的經緯始末
一、前言:香港第三勢力之源起
二、《自由陣線》集團的擴張與發展
三、謝澄平與許崇智的「中國民主反共同盟」
四、《戰盟》成立後與謝澄平的恩怨
五、《自由陣線》集團的內鬨和失敗
六、結論:《自由陣線》集團的風流雲散—— 兼論第三勢力悲劇之宿命
第十四章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的主要團體--「中國自由民主戰鬥同盟」始末
一、前言
二、「戰盟」前的第三勢力組織
三、「中國民主自由戰鬥同盟」的成立
四、「戰盟」內部的紛擾
五、結論--「戰盟」失敗之因述評
第十五章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史料之介紹與略評
一、中國第三勢力運動發展史略
二、第三勢力運動研究概況
三、第三勢力運動重要文獻述評
四、結語──建議與期許
序
自序
關於本書《日治及戰後初期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史論:1900-1960》的出版,是經過一段類似三步曲的演變過程的,此書的初胚,最早是續修《臺北市誌》《政事卷》〈黨政篇〉的內容,其後以《臺灣早期政黨史略(1900-1960)》書名,付梓問世,它是在一種「無心插柳」的情況下面世的。其中緣由係2006年夏,承好友胡健國兄引薦,參加當時由中研院近史所朱浤源教授所領軍的續修《臺北市誌》之撰述團隊,負責其中《政事卷》〈黨政篇〉的撰寫工作。兩年來,陸續寫完從1895年臺灣割日,到1960年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這60餘年間,臺灣之重要政團、政黨及其活動之史事。正欲殺青交稿之際,2009年初,忽聞臺北市文化局及文獻委員會不知何故,竟與中研院解除續修《臺北市誌》之契約,致使該計劃不得不腰斬終止,令人相當錯愕與遺憾。
?
原本打算文章就此束諸高閣,然有鑒於坊間臺灣史著作,雖已琳琅滿目汗牛充棟,舉凡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文學等,均有相關著作或專書,唯獨只有臺灣政黨史卻付之闕如,因此不揣?陋,興起將〈黨政篇〉付梓之念。其目的:一則補臺灣政黨史之不足,尤其國人長期忽視的民、青兩黨部分;再則拋磚引玉,希冀引起更多國內史學同好,投入臺灣政黨史之研究行列。
?
特別要提的是,本書的若干篇章,是在參考眾多研究者的成果整理而成,如林柏維的《臺灣文化協會》、簡炯仁的《臺灣民眾黨》、簡炯仁與盧修一之《臺灣共產黨》、陳三井師之臺灣與國民革命,興中會與同盟會臺灣分會部分;以及國府遷臺初期之「改造運動」、何義麟大作〈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之研究、藍博洲關於蔡孝乾「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之文章、蘇瑞鏘之「中國民主黨」的專書等等。上述諸多專書論文,筆者於書中均曾援引甚多,於此提出,以示不敢掠美之意。當然,有幾篇是筆者以第一手原始資料撰述而成,如青年黨、民社黨與廖文毅的「臺灣再解放聯盟」等。
?
本書是在《臺灣早期政黨史略(1900-1960)》的基礎上,增補筆者近年來研究第三勢力的幾篇論文所形成的,第三勢力議題,學界研究成果仍不多,收錄於書中的「自由陣線」集團與「中國自由民主戰鬥同盟」,是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團體,它們雖以香港為活動場域,但對五○年代末期,雷震在臺灣欲籌組「中國民主黨」仍有相當的影響,是以將其放入本書,一則其為本書之亮點;再則亦可視為臺灣政黨史的延伸。
?
總的說來,這些篇章如遺珠串聯,共同建構臺灣早期60年之政黨史,藉由這些政黨的緣起緣滅,讓我們清楚的勾勒出從日治時期迄於國府遷臺到六○年代的一部臺灣政治滄桑史。這其中,臺灣人為追求理想中的政黨政治,與外來統治政權作無畏無懼的抗爭,其中,有人深陷牢獄之災、有人流亡異國他鄉、有人毀家紓難;有人甚至獻出無價生命,他們都是臺灣史上的真英雄,在黑雲壓頂的殖民社會、在政治高壓的威權統治下,為組黨建黨而前仆後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像蔣渭水之於民眾黨、謝雪紅之於臺共、雷震之於中國民主黨,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範。處於今日民主自由的臺灣,政黨政治已趨成熟,臺灣能有今天的民主政治,是無數先賢犧牲奮鬥的結果,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並發揚光大之。最後,本書的問世,還是要特別感謝蔡登山兄及本校陳添壽教授的引薦,沒有登山兄出版拙著於前,就沒有增補本書再版於後,好友的支持鼓勵,令我銘感五內。另外,更要特別感謝東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陳復教授的推薦文,陳教授於百忙之中為拙著費心導讀,厚情高誼,永銘心版。今年適值先父陳興旺逝世31週年,先父謝世之際,正值我有能力供養之時,然「子欲養而親不待」,誠我人生最大之遺憾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