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周秦篇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周秦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91371
蕭登福
文津
2023年10月01日
223.00  元
HK$ 200.7  






ISBN:9789863391371
  • 規格:平裝 / 458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本書以「冥思靜坐史」為名,所述者不僅一朝一代而已,而是從周以下至清,敘述各代以廣義內丹為主的修煉法門,本書是第一冊,敘述周秦二代冥思修煉法門,取名為「周秦篇」。



      冥思靜坐,通常以閉目或臨目,向內觀照為主,係帶有宗教性質的修煉法門,在中國則和道教有關。冥思靜坐法,周朝春秋時代已存在。以術法應用而言,有萇弘以術佐周靈王,長桑君能隱形有方藥,巫彭、巫咸鍊不死藥,老子修道而長壽。以理論而言,《老子》一書以道為本體,以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為修煉形神、心鏡之法。《文子》說老子治身之法,為養神與養形二者。養神以恬淡寡慾為主,推而行之,則為心齋坐忘,忘物忘我,不為物囿,役物而不役於物。養形則有行氣導引、按摩導引、服食天地日月六氣法,及辟穀食氣法,而內丹嬰兒?女、金樓絳宮的名相亦出現在《關尹子》書中。周代的這些冥思靜坐法門,對後世影響極大。養神、養形,幾乎涵蓋了所有修道之方,也為唐宋內丹之修性與修命肇建基石。



      本書共分十四章,第十四章〈道教冥思靜坐與內丹修煉常見名相小釋〉是綜匯周秦至明清內丹諸名相,加以簡釋其義及述其衍變,可以視為內丹書的小辭書。

    ?


     





    朱 序�01

    總 序�05

    自 序�09



    第一章 緒論——周秦冥思靜坐發展史與道教修煉法門的建立�1

    摘 要�1

    壹、冥思靜坐法述義�1

    貳、道教源起,兼論道教內外丹之修煉法門�3

    參、冥思靜坐法源起——春秋時期長生求仙之追求�11

    肆、戰國至秦的冥思靜坐法——養神與養形�14

    伍、結語�17



    第二章 試論導引與存思並重的道教靜坐法門�19

    摘 要�19

    壹、道教靜坐的類別及體姿�19

    貳、道教靜坐要件——導引行氣與存思觀想�28

    參、靜坐行氣之禁忌�30

    肆、道教兩種靜坐功能中的行氣療病靜坐�32

    伍、道教兩種靜坐功能中的修仙證道靜坐�36

    陸、結語�52



    第三章 冥思靜坐源起——東周春秋時期神仙方術及不死身的追求�64

    摘 要�64

    壹、前言�64

    貳、由《史記》所載萇弘、長桑君等方士事蹟,看春秋時期的方士神仙說�66

    參、《史記》所見春秋時期萇弘的方士事蹟�68

    肆、《史記》所載春秋時期長桑君的仙蹤奇藥�76

    伍、結語�80



    第四章 《山海經》的撰成年代,及其與道教神仙思想的關係�82

    摘 要�82

    壹、《山海經》作者及成書年代推測,兼論《山海經》與道教的關係�83

    貳、《山海經》所彰顯的周世早期的神祇祭祀法及神祇形貌�101

    參、《山海經》中所見神仙所居及神仙世界�111

    肆、結語�122



    第五章 春秋時期老子其人及《老子》其書和神仙修煉術的關係�125

    摘 要�125

    壹、老子其人及《老子》一書所屬年代�125

    貳、《老子》書中的仙道思想及修仙之方�130

    參、戰國時期,老子及老子學生的被神仙化�149

    肆、結語�154



    第六章 春秋末及戰國之世,《老子》被用來做為神仙修煉書的情形及其影響�156

    摘 要�156

    壹、《文子》書中用《老子》之術來修仙之情形�157

    貳、《莊子》書中用《老子》之術來修仙的情形�163

    參、屈原《楚辭》以老子之道來修仙�178

    肆、戰國及兩漢早期注疏者好以神仙方術說注《老子》書�182

    伍、結語�187



    第七章 春秋戰國神仙說及神仙世界�192

    摘 要�192

    壹、前言�192

    貳、仙人不死藥及海外三仙島的追求�194

    參、《文子》書中的仙人及其境界�199

    肆、《關尹子》書中的仙人世界�200

    伍、《庚桑子》書中的仙人�208

    陸、《列子》書中的仙人�209

    柒、《莊子》書中的神仙世界�217

    捌、結語�221



    第八章 戰國修仙中的存思靜坐修仙法門�226

    摘 要�226

    壹、道教修煉之基石——存思,兼論冥思、存思、觀想�226

    貳、道教存思修煉法門源起�232

    參、兩漢時期道經中所見的存思修煉法門�233

    肆、魏晉南北朝上清派的存思法門�241

    伍、魏晉南北朝靈寶派存思法門�246

    陸、結語�251



    第九章 春秋戰國修仙中的行氣導引修仙法門及其與內丹修煉之關係�253

    摘 要�253

    壹、春秋時期《老子》書中所見的行氣導引——兼論導引源起�254

    貳、春秋時期《文子》、戰國《莊子》書中盛行的行氣導引法�257

    參、《關尹子.七釜篇》所說內丹修煉名相及法門�263

    肆、戰國時期《行氣玉銘》所見的行氣導引法�265

    伍、張家山出土漢初竹簡《引書》,所見的行氣導引治病法門�277

    陸、結語�281



    第十章 戰國養生治病按摩導引法門——仿禽姿導引法�283

    摘 要�283

    壹、張家山《引書》中的按摩導引治病法�284

    貳、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導引圖》�291

    參、現存周漢早期按摩導引法的典籍及其論述�292

    肆、魏晉南北朝文獻中的按摩導引法�296

    伍、結語�300



    第十一章 周秦服食天地日月精氣的修仙法門——兼論辟穀食氣�302

    摘 要�302

    壹、氣為萬物主——氣生萬物�302

    貳、《莊子》及《楚辭》的服食天地日月六氣�307

    參、馬王堆醫書《十問》的服食天地日月精氣�310

    肆、馬王堆《辟穀食氣》的辟穀、食氣法�314

    伍、結語�317



    第十二章 周代心齋坐忘修仙法門�320

    摘 要�320

    壹、心齋坐忘修煉法門的源起——《老子》寵辱不驚,忘身無患�321

    貳、《莊子.人間世》之心齋——虛以應物�323

    參、《莊子.齊物論》之坐忘——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喪我冥坐境界�325

    肆、《莊子.大宗師》修道之步驟——外天下(忘名)、外物(忘功)、外生(忘生)、朝徹(照道知道)、見獨(得道)、無古今(證道應道)、不死不生(體道)�327

    伍、《莊子.逍遙遊》心齋坐忘之所證——無己、無功、無名�329

    陸、莊子養生修道,主張內修與外修兼顧�333

    柒、結語�335



    第十三章 秦始皇與方士及長生不死藥之追求�345

    摘 要�345

    壹、史書所見秦始皇求仙事蹟�345

    貳、封禪與神仙的關係,以及秦始皇所禱祀之諸神�352

    參、《錄圖書》與漢代讖緯的興起�356

    肆、秦始皇時的方士及仙藥�360

    伍、秦世丹藥及仙書�370

    陸、結語�372



    第十四章 道教冥思靜坐與內丹修煉常見名相小釋�374

    摘 要�374

    壹、前言�374

    貳、周秦冥思靜坐名相�376

    參、兩漢冥思靜坐及內丹修煉常見名相�380

    肆、魏晉南北朝冥思靜坐及內丹修煉常見名相�391

    伍、隋唐冥思靜坐及內丹修煉常見名相�397

    陸、五代兩宋內丹修煉常見名相�409

    柒、金元明清內丹常見名相�430



    附 錄�439

    參考書目�454



    ?





    自序



      本書以「冥思靜坐史」為名,所述者不僅一朝一代而已,而是從周以下至清,敘述各代以廣義內丹為主的修煉法門, 本書是第一冊,敘述周秦二代冥思修煉法門,取名為「周秦篇」。



      冥思,是閉目(或臨目)向內觀照,是以心來看,而不是以眼來看。靜坐,是冥思常見的方法之一,其實行、住、坐、臥,皆可以配合冥思來實行,但一般以靜坐較為常見,所以便以「冥思靜坐」為稱。冥思靜坐是帶有宗教性質的修煉法門,在中國則和道教有關,各宗教對冥思的名稱並不相同,方式亦有別,佛教稱為「觀想」,簡稱「觀」; 道教稱為「存思」,或「存」。



      用冥思靜坐來行修煉,至遲在周朝春秋中晚期已存在;以人物而言,萇弘以厭勝術輔佐周靈王;長桑君能隱形現形,有治病延生之方;老子修道德而長壽;巫彭、巫咸能製造長生不死藥。以經籍而言,則有《老子》與《山海經》。《老子》今所見最早本子,為戰國中晚期墓出土的郭店竹簡本,戰國去春秋不遠,可以證明是老子所撰。《山海經》一書的「山經」係祭祀鬼神之書;所述奇形怪狀及人獸合形的神祇,和《國語》、《墨子》相同;書中所言內容,如東海之外大壑、禺彊、夸父逐日、列姑射山、湯谷、十日、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及崑崙山天帝下都等,已廣被《列子》、《莊子》、《楚辭》所暗用。再者,戰國有「仙」字,此書無仙,可見其成書應在列子、莊子之前的春秋時代。



      春秋之時,萇弘、長桑君、老子、巫彭、巫咸等人,是神仙方術的實踐者。而《老子》一書,以「道」為宇宙萬事萬物之本體,有道生萬物,萬物返道之說的本體論。有「載營魄抱一」的形神不離,守一修煉法門;有「專氣致柔」,的導引吐納法門;有「滌除元覽,能無疵乎」,的內心觀照,清虛映物的觀心法門;有「天門開闔,能無雌乎」,以守後無為,來運用感官,反應事物;有「天得一以清」及「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的得道者境界之描述。修仙理論,基本上在《老子》書中已建立起來。



      春秋時期,《老子》一書建立了修仙的理論基礎,萇弘、長桑君、老子、巫彭、巫咸是神仙術法的親行者。因而不管理論或術用,在春秋時代都已完備,理論為學,應用為術。道教修仙的學、術或道、術二者,在春秋時期都已開始。《老子.五十章》有「蓋聞善攝生者」之語,可見在老子前已有人親行「攝生」之術,則神仙修煉之說或許在春秋前已存在,但由於史料闕略,我們僅能追溯到春秋時期。



      老子是養生長生術的實行者,《老子》一書是修仙理論的建立者。老子的學生文子,在所著《文子》一書中,說老子治身之法有養神及養形二者。此二門,是冥思靜坐的主要修行法門,不僅影響周秦二代,也影響到唐宋內丹的修性與修命。周秦二代,冥思靜坐修行法門,在養神方面,由老子的恬淡寡慾、清靜無為,到莊子的心齋坐忘,忘物、忘我,役物而不役於物。在養形方面,則有行氣導引、按摩導引、服食天地日月精氣,以及辟穀食氣法。



      又,世人將老子、文子、關尹、列子、莊子等歸為道家,以之和太上老君的道教做區別,其實早期即用「道家」來稱呼道教。而老子的被神仙化,至遲在戰國之初,即已形成了,《列子.仲尼篇》說:「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庚桑)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列子.周穆王篇》說尹文子之師為老聃,尹文之弟子為老成子,學幻於尹文,可以隱形現形(存亡自在),可以改變四季,讓冬天打雷,夏天結冰;能使飛禽變走獸,走獸變飛禽,所描述的已與道教仙人無異。《莊子.天下篇》也說:「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這些說法,證明在戰國之世,已把老子神仙化了。不僅老子被神仙化,老子的學生關尹子、尹文子、庚桑子,以及老子的再傳門人老成子、列子,都成為神仙人物。這些人是道家人物,也是神仙人物。道家人物即是神仙人物,在道家書中,自己即是如此認為,並不是後人刻意攀引;道家、道教原本混合為一,也由此可見。



      世人常以為道教創自東漢的張道陵,其實這樣的說法,是由北周末隋初的釋道安《二教論.服法非老第九》所倡始,用以攻擊道教;在此之前,如梁.僧祐《弘明集》載述三教論戰,均以孔、老、釋分別代表儒、釋、道三教。道教以老子為代表,而不是張道陵。釋道安刻意矮化道教,用以爭勝,因而以張道陵取代老子,唐代釋法琳、釋道宣承其流而揚其波,遂使張道陵創教說幾成定論。



      一般而言,古老的宗教,常隨本國文化而演進,找不到創教者,也找不到確定的創教年代,如佛教為釋迦牟尼所創,但佛教出自婆羅門教,婆羅門教係伴隨古印度文化而形成,則無創教者及創教時間;基督教創自耶穌,其源為猶太教,猶太教則無教主;埃及的多神教,也都是無法找到創教主和創教時間。中國的道教是隨本土文化演變而自然形成,所以也沒有創教者及確定之創教時間。以上詳細論述,請見筆者《周秦兩漢早期道教》一書。 以史料來看,道教神仙修煉術,在周世已開始。不僅道教找不到教主,且由於道教是隨逐著中國文化的演進而成長,所以在時間長流中,會不斷吸收各種官方或民間宗教派系而壯大自己。因此,流行在民間,今日學者俗稱的民間宗教,其實也即是道教。民間宗教與道教的區分為二,源於日本學者橘普之說,但近年來日本學者窪德忠已推翻此說法。筆者也贊同窪德忠之說,主要原因在於:如說民間宗教也可以獨立成一種宗教,但兩者的神祇相同,經典、科儀,也相同或相關;正因如此,所以有民間宗教便無道教,有道教便無民間宗教,實無法在佛道二教外,再另立一個民間宗教。為詳加說明,筆者把曾發表過的相關論文,以附錄的形式,附於書後。



      本書係《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系列書中的第一本書,名為《周秦篇》,依次將有《漢魏六朝篇》、《隋唐五代篇》、《兩宋篇》、《金元明清篇》等。此系列的書,是由香港青松觀立案補助,並出資出版,因而得以刊行,謹誌感謝之忱。

    ?
    蕭登福2017年9月1日

    謹序於臺中大里




    其 他 著 作
    1. 關尹子研究
    2. 台灣財神信仰與宮廟扶鸞
    3.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五)金元篇
    4.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六)明清篇
    5.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三)隋唐五代篇
    6.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四)兩宋篇
    7.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二)漢魏六朝篇
    8. 新修玄天上帝道典彙編(上下)
    9. 道教與佛教(增訂三版)
    10. 商周至南北朝巫道仙神的轉化與分治(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