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二)漢魏六朝篇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二)漢魏六朝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91388
蕭登福
文津
2023年10月01日
217.00  元
HK$ 195.3  






ISBN:9789863391388
  • 規格:平裝 / 466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本書專門論述兩漢六朝間道教的冥思靜坐法門,書分為上編及下編兩大部分。上編寫兩漢,下編寫魏晉南北朝。



      兩漢修行法門,有吸食天地日月精氣法,有存思內神守一法,有龍虎交媾的內丹說,此時期以《淮南子》、兩部《黃庭經》、《太平經》、《太上靈寶五符序》、《周易參同契》為主。



      魏晉南北朝的靜坐修行法門,有上清派的守三一、守雄一、守雌一、守帝一等各階段修行方式;有服食日月星辰的鬱儀(服日精)、結璘(服月精)及奔辰(服食北斗五星等星辰之精氣)法門,有《太上三十六部尊經.黃庭經》將人體之「氣」,析分為精、氣、神三者,以三丹田為主要修行場所,並有「鍊氣成神,鍊形成氣。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氣未朝,五彩不生丹闕。」等說法,對隋唐內丹學影響深遠。


     





    朱 序�01

    總 序�05

    自 序�09



    上編 兩漢養神養形修仙法門

    第一章 緒論�2

    摘 要�2

    壹、序言——秦漢的儒道合及其修煉環境�3

    貳、周秦以來的養形為上,至兩漢魏晉之際的養神養形兼修�4

    參、兩漢的養形修煉法門�8

    肆、魏晉南北朝盛行的養形修仙法門�13

    伍、結語�19

    第二章 西漢《淮南子》去喜怒好惡的養神法門及其影響�21

    摘 要�21

    壹、序言�21

    貳、淮南王劉安其人其書�23

    參、淮南子的養神法門——有人之形,無人之情�26

    肆、劉歆抑嗜慾闔耳目的養神法�40

    伍、淮南子及漢代去喜怒之情說,對後世的影響�45

    陸、結語�51

    第三章 兩部《黃庭經》的冥思靜坐修仙法門�53

    第一節 兩部《黃庭經》的積精累氣修行法門�53

    摘 要�53

    壹、以黃庭及三丹田為積精聚氣處之修煉法門�55

    貳、專門以存思身神為主的修行法門�61

    參、餐食日月、五星精氣的修煉法門�64

    肆、服食五方天氣之五芽法�68

    伍、房中的固精及還精補腦法�71

    陸、內丹修煉�74

    柒、結語�77

    第二節 《黃庭經》之冥思五臟內神修行法門�80

    摘 要�80

    壹、周代五臟、五官等五行生剋說及其對《黃庭經》之影響�81

    貳、《黃庭內景玉經》的五臟身神名諱�84

    參、兩部《黃庭經》的五臟身神修煉法門�88

    肆、黃庭五臟說對後世道經的影響�99

    伍、結語�108

    第四章 漢代《太平經》存思臟神及守一修仙法門�109

    摘 要�109

    壹、《太平經》來源及撰成年代�110

    貳、漢代《太平經》中存思身神的治病法門�119

    參、《太平經》中的「守一」修煉法門�123

    肆、結語�135

    第五章 漢代《太上靈寶五符序》的冥思靜坐修仙法門及其影響�137

    第一節 《太上靈寶五符序》存思服食太清元氣、五方天氣及服食日月星精氣法門,兼論辟穀�137

    摘 要�137

    壹、《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的來源及撰成年代�138

    貳、《太上靈寶五符序》內容�142

    參、《太上靈寶五符序》中所見的辟穀食氣�144

    肆、服食太清元氣法門�153

    伍、服食五方天氣的五芽法�155

    陸、服食日月星精氣法�175

    柒、受《五符經》影響的佛教辟穀、食氣及藥餌說�179

    捌、結語�188

    第二節 《太上靈寶五符序》存思人體身神及守一法門——兼述《二十四生圖經》�190

    摘 要�190

    壹、《太上靈寶五符序》及《二十四生圖經》中所見的身神及修行法門�191

    貳、漢代《太上靈寶五符序》等書中守人身三一食氣法門�200

    參、結語�210

    第六章 東漢《周易參同契》所見的內丹修煉法門�213

    第一節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內丹修煉思想源承及作者問題�213

    摘 要�213

    壹、《周易參同契》內丹思想的源承及內丹修煉名相的轉變�213

    貳、《周易參同契》與漢代道經及內丹書的關係�216

    參、《周易參同契》作者及撰作年代�228

    肆、《周易參同契》係外丹書或內丹書的問題�233

    伍、《周易參同契》與《古文參同契》�237

    陸、結語�241

    第二節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內丹修煉法門�242

    摘 要�242

    壹、《周易參同契》的內容�243

    貳、《周易參同契》內丹修行法門中的先天氣及鉛汞等藥物�247

    參、《參同契》烹煉龍虎鉛汞的內丹修煉法門�252

    肆、《參同契》的養神修性之說�258

    伍、結語�261



    下編 魏晉南北朝養形修仙法門

    第一章 東晉上清派守一與存思身神相合而成的存守身神修煉法門�266

    摘 要�266

    壹、存守人身三丹田的守三一法門�268

    貳、腦部九宮諸神及修行次第�280

    參、存守腦部九宮中之守雄一法門——守玄丹宮太一真君之法�284

    肆、存守腦部九宮中之守雌一法�286

    伍、存守全身身神徊風混合的帝一法�292

    陸、其他存思身神治病及修仙法�299

    柒、結語�302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服食五方天精氣的五芽服氣法門——兼論五芽法門對佛經的影響�304

    摘 要�304

    壹、東晉靈寶道派《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的服食五芽法�305

    貳、漢末六朝上清經所見服食五牙法�311

    參、由五芽衍生的五廚經�316

    肆、受道教服食五芽五廚影響的佛經�320

    伍、結語�325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服食日月星辰精氣的鬱儀、結璘、奔辰修煉法門�327

    摘 要�327

    壹、魏晉南北朝服食日月精氣的鬱儀、結璘修煉法門�327

    貳、魏晉南北朝道典中服食星辰精氣之說�359

    參、服食日月星三光精氣之道典�381

    肆、結語�388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胎息法門及服氣治病法�390

    摘 要�390

    壹、胎息源起——兼論漢魏六朝的胎息修煉法門�390

    貳、漢魏六朝之胎息經及胎息說�392

    參、一般導引吐納的服氣修煉法門�399

    肆、服氣治病法�402

    伍、引氣攻患處的服氣療病法�414

    陸、道教六氣治病法對佛教智顗止觀禪坐法的影響�415

    柒、結語�417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內丹靜坐修煉法門�420

    摘 要�420

    壹、「內丹」一詞的建立�420

    貳、南北道經所見內丹修煉法門——以煉化精氣神為目的的內丹修煉法�424

    參、東晉許遜《靈劍子》一卷及《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一卷所見內丹修煉法門�426

    肆、《太上三十六部尊經》中《黃庭經》的內丹修煉法�430

    伍、《太上洞玄靈寶觀妙經》與《洞玄靈寶定觀經》修煉法門�433

    陸、《真龍虎九仙經》修煉法門�437

    柒、《太上化道度世仙經》修煉法門�439

    捌、結語�440

    參考書目�443



    ?





    自序



      本書是《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系列中的第二本書,名為《漢魏六朝篇》,專門論述兩漢六朝間道教的冥思靜坐法門,書分為上編及下編兩大部分。上編寫兩漢,下編寫魏晉南北朝。兩漢承襲周秦修煉法門而來,由於漢代初期沒有重大的教派來做統整工作,遲至順帝後才有三張的正一派出現,但時代較晚,且三張以符籙為主,所以修行法門分散而呈現在各期重要的道書上,如《淮南子》、兩部《黃庭經》、《太平經》、《太上靈寶五符序》、《周易參同契》。



      《淮南子》為淮南王劉安所撰,劉安的著作,養神、養形皆有。《淮南子》一書值得注意的是,由周秦恬惔寡慾、清靜無為的養神說,逐漸重視基礎修行,戒大喜大怒,不以喜怒傷身毀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此至魏晉之際,而成為聖人有情無情的論述,以為聖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淮南子》後的道書,兩部《黃庭經》以積精累氣為主,以黃庭及三丹田為修煉處,有服食日月精氣及引氣行身,存守身神之說。《太平經》有存思五臟神治病法及守一法。《太上靈寶五符序》有存思三丹田及服食五方天氣諸法。《周易參同契》專述坎離交媾的內丹修煉法門,將人體區分為陰陽二氣,以坎為陰,以離為陽,重在說明隨順著日月星辰等運行及一日間晝夜之變化,人體陰陽氣有盛衰強弱,修行法門,在配合五行生剋、《易》理及黃老清靜無為來談龍虎(陰陽二氣)交媾,結丹成仙。



      到了魏晉南北朝,上清派及靈寶道派興起,二派將兩漢以來的冥思修行方式,融匯並收入該派所傳道書中,不僅有沿承,也有創新。上清派以存思身神及結合守一法為主要修行方式,有守三一、守雄一、守雌一、守帝一等各階段修行方式;有服食日月星辰的經典,稱之為鬱儀(服日精)、結璘(服月精)及奔辰(服食北斗五星等星辰之精氣)法門,藉由觀想日月星神形貌服飾,稱其名諱,誦咒、存思服食其精氣,並奔登日月星,與神祇共遊,其法門已不是周秦以來的服食精氣而已。在服食五方天氣上,靈寶派經典有較多論述,並有符咒以供修行,由存思五方天帝名諱、服飾形貌、兵將,吞服五方天的五芽精氣,其後並藉由誦念五方天五芽相關咒語,而祈求不饑、不渴、不熱、不寒、長生等五廚法。五廚法更影響了佛教,佛經《佛說三廚經》、敦煌寫卷S2673號《佛說三廚法》,都是仿襲道經五廚法而來。



      魏晉南北朝由於上清及靈寶二派大盛,成為當時修仙法門的主流,所以內丹修煉雖然在東漢桓帝時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已開始且有詳論,但在魏晉南北朝卻屬於非主流,反而危弱難強。此時內丹方面,能承繼《周易參同契》且能創新的重要道書,當為《太上三十六部尊經.黃庭經》,書中將組成人體中之「氣」,析分為精、氣、神三者,並以三丹田為主要修行場所,也有「鍊氣成神,鍊形成氣。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氣未朝,五彩不生丹闕。」等說法,較諸《周易參同契》僅將人體區分陰陽二氣者,又向前邁進。《太上三十六部尊經.黃庭經》所談的內丹修煉法,成為唐宋後內丹修煉的主要方向。



      本系列書的撰作,承蒙香港青松觀道院學院立案補助,得以順利進行撰寫並完成出版。謹誌謝忱。


    蕭登福謹序於2018年1月3日




    其 他 著 作
    1. 關尹子研究
    2. 台灣財神信仰與宮廟扶鸞
    3.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五)金元篇
    4.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六)明清篇
    5.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三)隋唐五代篇
    6.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四)兩宋篇
    7.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周秦篇
    8. 新修玄天上帝道典彙編(上下)
    9. 道教與佛教(增訂三版)
    10. 商周至南北朝巫道仙神的轉化與分治(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