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四)兩宋篇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四)兩宋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91418
蕭登福
文津
2024年1月01日
193.00  元
HK$ 173.7  






ISBN:9789863391418
  • 規格:平裝 / 420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宋代分北宋與南宋,喜歡把內丹稱為金丹,在金丹修煉法門上,北宋的內丹修煉,約分為兩期,北宋初至神宗朝為第一期,此時期代表人物如劉希岳、林太古、馬自然、張無夢等,仍受唐五代內丹修煉風格的影響。



      神宗朝時,張伯端將內丹分為修性與修命,引佛教修煉法入內丹修性中;在修命上,以為精、氣、神有先天、後天之分,鉛汞有真鉛、真汞與凡鉛、凡汞之別。元精、元氣、元神及真鉛、真汞,皆先天一氣所成,須以無心、忘心為基,引玄關一竅呈現,而採先天一?藥,以此來鍊化精、氣、神。



      南宋時期,主要以金丹南宗張伯端等五祖的內丹修煉法門為主,南宗至陳泥丸、白玉蟾,開始把雷法也帶入內丹中來。內丹與雷法兼修,以修煉內丹來度己,以施用雷法來濟世。



      宋代金丹的特色,大概有以下數點:把修身的道德涵養及陰騭功德,納入內丹中來。好引用《道德經》、《黃庭經》、《陰符經》、《易經》、《周易參同契》等書來說金丹。好以詩歌形式來撰述內丹修煉;南宋後又好言玄天一竅、先天後天等名相。


     





    朱 序�01

    總 序�05

    自 序�09



    第一章 緒論:兩宋內丹修煉法門的傳承與衍變——兼論先天後天及性命源起�1

    摘 要�1

    壹、北宋初至神宗朝的內丹修煉風格�1

    貳、神宗朝張伯端性命雙修及先天後天說的內丹修煉法門�4

    參、由張伯端性命雙修,看性與命源起�6

    肆、南宋時期金丹南宗四祖的內丹修煉法門——兼論陳楠、白玉蟾內丹與雷法兼修�12

    伍、南宋內丹的特色�16

    陸、結語�17



    第二章 北宋內丹學的傳承與衍變�21

    摘 要�21

    壹、北宋初期內丹家與內丹修煉法門�21

    貳、北宋仁宗朝以後的內丹家及修煉法門�39

    參、疑成書於北宋的內丹修煉道書�45

    肆、結語�70



    第三章 南宗初祖張伯端及其《悟真篇》之修煉法門�72

    摘 要�72

    壹、張伯端的生平事蹟�72

    貳、張伯端事蹟之較早期史料�75

    參、《悟真篇》的流傳及其內容�81

    肆、《悟真篇》的內丹修煉法門�87

    伍、宋.張伯端《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一卷之內容及修煉法門�91

    陸、張伯端《悟真篇》內外藥說所衍出的男女雙修法門�94

    柒、結語�99



    第四章 張伯端《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中先天後天及玄關一竅等內丹修煉說�101

    摘 要�101

    壹、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三卷之內容及修行法門�102

    貳、張伯端撰、黃自如註《金丹四百字》之內容及其修行法門�111

    參、張伯端內丹先天後天說的歷史沿承——稟受宋代《易》學先後天《易》圖的深遠影響�118

    肆、結語�123



    第五章 金丹南宗石泰、薛式、陳楠等三祖事蹟及修行法門�127

    摘 要�127

    壹、金丹南宗二祖石泰生平事蹟及修行法門�127

    貳、金丹南宗三祖薛式(道光)之生平事蹟及修行法門�133

    參、金丹南宗四祖陳楠(泥丸)之生平事蹟及修行法門�153

    肆、結論�167



    第六章 白玉蟾生平事蹟及金丹南宗的建立�170

    摘 要�170

    壹、史籍所見白玉蟾之生平事蹟�170

    貳、白玉蟾生卒年之蠡測�182

    參、白玉蟾與南宗之建立�186

    肆、結語�197



    第七章 白玉蟾之著作及內丹修煉法門�199

    摘 要�199

    壹、白玉蟾之著作�199

    貳、白玉蟾內丹之修性法門�201

    參、白玉蟾內丹之修命法門�205

    肆、結語�224



    第八章 白玉蟾與雷法書及所傳雷法宗派�227

    摘 要�227

    壹、宋代的雷法�227

    貳、白玉蟾與雷法�228

    參、白玉蟾〈木郎祈雨?并註〉,兼論和〈木郎?〉相關的道經論述�231

    肆、白玉蟾所撰《雷霆三帥心錄》之雷霆神將與〈木郎?〉施用法�242

    伍、白玉蟾所傳雷法二教派門及其施用儀軌�244

    陸、《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中的白玉蟾注�251

    柒、結語�253



    第九章 白玉蟾與龍虎山正一教之關係�256

    摘 要�256

    壹、白玉蟾與龍虎山之關係�256

    貳、白玉蟾與正一道經�258

    參、白玉蟾是正一派虛靖天師後身�266

    肆、仿正一派治靖之設來傳教,並沿襲章奏之制以召遣鬼神�267

    伍、結語�271



    第十章 從南宋白玉蟾語錄中看閭山教的源起�273

    摘 要�273

    壹、白玉蟾《語錄》中的閭山教�273

    貳、南宋時代的道教支派閭山教派�274

    參、南宋時代的道教支派瑜伽教�277

    肆、由白玉蟾《語錄》瑜伽派之傳承及神將,看閭山派與瑜伽教之關係�280

    伍、許遜真君與淨明道派及閭山派�299

    陸、結語�306



    第十一章 南宋內丹修煉家及其修煉法門�309

    摘 要�309

    壹、南宋高宗朝的內丹修煉道書�309

    貳、南宋孝宗朝的內丹修煉道書�314

    參、南宋寧宗朝的內丹修煉道書�323

    肆、南宋理宗朝的內丹修煉道書�326

    伍、南宋度宗朝內丹道書�341

    陸、宋末元初.牧常晁撰、黃本仁編《玄宗直指萬法同歸》之內丹修煉法門�343

    柒、疑撰成於南宋而年代難定之內丹道書�347

    捌、結語�357



    第十二章 南宋失名及扶鸞撰內丹修煉道書�359

    摘 要�359

    壹、失名撰,疑撰成於南宋的內丹書及胎息等道書�359

    貳、南宋扶鸞所撰內丹修煉道書�370

    參、結語�389



    參考書目�390



    ?





    自序



      由周至唐,冥思靜坐法有多種,或服食天地日月精氣,或虛靜無為,或心齋坐忘,或服食五方五芽,或存思人體身神,或行坎離內丹修煉,或胎息,或鬱儀奔日,結璘奔月等。以上種種修煉法門,歷代各有所好,到了唐代《鍾呂傳道集》出現後,內丹修煉法門逐漸轉盛。至宋代,內丹修煉法門,獨自成為道士冥思靜坐修仙的主流。



      兩宋道教的內丹修行法門,在北宋初至神宗前,和唐、五代的內丹法門差異不大。自神宗朝張伯端《悟真篇》、《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金丹四百字》等書出現後,便起了重大的變革。張伯端將內丹修煉,分為修性與修命,主張以佛教禪宗的性空、悟道等說來修性,以道教坎離鉛汞二藥為修命。在修性上,援佛入道。在修命上,倡導先天一?、玄關一竅,將鉛、汞及精、氣、神,皆分為後天與先天。以為凡人淫泆之精、呼吸之氣、意念之神,屬後天;先天者為真鉛、真汞、元精、元氣、元神。內丹修煉,在一陽初起的子時採藥,以忘心無心、虛靜無為等老莊修煉法門,來使後天精氣神潛伏,而先天一氣呈現,此時即是玄關一竅,所採即是先天一氣。由先天一氣再煉化成真鉛、真汞,進而形成元精、元氣、元神。張伯端《金丹四百字》云:「以精化為氣,以氣化為神,以神化為虛,故名曰三花聚頂。」以煉化成元精、元氣、元神為三花聚頂。



      張伯端金丹的析分修性、修命、玄關一竅、先天後天等說,自北宋末起,一直影響著的有宋一代的金丹修煉法門。



      南宋的內丹修煉法,以張伯端之說為正統,到了南宗四祖陳楠時,開始將雷法引入內丹中,陳楠傳白玉蟾。白玉蟾不僅發揚南宗內丹,也發揚雷法。主張內丹與雷法兼修;以內丹自度,以雷法濟世。南宗在張伯端時並沒有明顯的教派產生,傳至白玉蟾才建立了宗派規章與組織,張伯端時也並未以太上老君與東華帝君為肇祖。但到南宋,有人為金丹南北兩宗,同是內丹修煉的道派,開始進行合併;認為這兩個道派,同樣以太上老君、西王母、東華木公青童君為傳道之祖,同宗性命雙修。因為二派同樣以太上老君為祖,而太上老君有混元教主之稱,所以南宋李簡易《玉谿子丹經指要》即以混元仙派來涵括南、北二宗,統一南、北二宗。



      又,宋代的內丹修煉,自北宋始,好以行善積德、陰騭之功,納入內丹來,成為內丹成功,少遇魔難的主要條件。宋代的內丹家好引用《周易參同契》、《老子》、《易經》、《黃帝陰符經》等書。並且好以詩詞歌賦等韻文形式來表達內丹。但詩歌的形式,常被?韻所限,較難以有細緻的描述,對修行步驟與次第,常語焉不詳。不僅如此,相同的內容常會重複出現,且僅能圍繞在龍虎鉛汞、嬰兒?女、心火腎水、坎離交媾、黃芽白雪、金液神水等修丹名相上重複使用,難以對修丹過程做全盤詳盡的敘述。此為兩宋內丹修煉家以詩詞形式來撰作的缺弊。



      再者,張伯端雖引佛教禪宗說來修性,但在內丹修煉過程中,卻以老莊的虛無無為、忘心無心來採先天一?,而非以佛教的性空、禪宗的悟道。如說張伯端主張佛教典籍是平日所閱,非修煉時所用,則修性上道教自有法門,唐代司馬承禎坐忘論,即是修性法門,亦不必採用禪宗說。且原始佛教的印度禪法,以止觀為二法門,止為定,觀有白骨觀,觀五蘊苦空無常,觀主要在幫助定。小乘禪以定為主,其後大乘禪加入慧,而有定慧雙修。至唐代慧能而以「悟」代替「定」而成為中國禪。中國禪的悟在悟道,此道即是道家道教為萬物始源的道,也是不生不化而能生化萬物,道物一體的道。



      悟道是道家自家學,漢唐的內丹書,並不援佛入道,唐代《鍾呂傳道集》甚且訶詆佛教的修行法門,以為是修性不修命。張伯端刻意援佛入道,徒然使佛僧看輕道教的丹學。元世佛道爭辯,道徒論辯失敗,引佛入道未嘗不是其中的一個主因。又因為道眾廣受張伯端的影響,於是金元明清的內丹修煉法門,便大都是以三教合一為主流。



      兩宋時期,內丹修煉法門獨盛,成為修仙的主要流派,其影響所及,甚至連扶鸞道經也有專以內丹修煉為說者。北宋、南宋,都有這類的道書,其中以南宋居多。南宋扶鸞的道書,假借元始天尊、紫團真人、玉清寶神元臺真君、南嶽七金寶山慶華紫光天母、許真君等神祇,或說經文為神所說,或說為神所下傳,藉由神授,來論述內丹修煉。如:失名撰《太清元極至妙神珠玉顆經》、《紫團丹經》、劉元瑞扶鸞《太上修真體元妙道經》、《玉清元始玄黃九光真經》、玉清寶神元臺真君下傳《玉清胎元內養真經》、大羅真人元天大聖后紫光天母下傳《玉清無上內景真經》、南嶽七金寶山慶華紫光天母傳《太上內丹守一真定經》等。但這一類的道書,雖假託仙聖為名,其內容則和一般的內丹書無異,並無殊特處。


    蕭登福謹序於臺中大里

    2018年8月3日




    其 他 著 作
    1. 關尹子研究
    2. 台灣財神信仰與宮廟扶鸞
    3.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五)金元篇
    4.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六)明清篇
    5.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三)隋唐五代篇
    6.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周秦篇
    7.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二)漢魏六朝篇
    8. 新修玄天上帝道典彙編(上下)
    9. 道教與佛教(增訂三版)
    10. 商周至南北朝巫道仙神的轉化與分治(上下)